一种可调节的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62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护栏,包括扶手杆、连接杆、护栏杆结构与支脚杆结构;支脚杆结构包括地面支杆、螺旋杆与旋转块,两个地面支杆之间设有连接杆,地面支杆与扶手杆均为空心状,扶手杆下表面设有通孔,地面支杆上端设有螺旋通道块,螺旋杆一端螺接于螺旋通道块内,螺旋杆另一端贯穿扶手杆的通孔并与旋转块相连,旋转块设于扶手杆的内部,旋转块的厚度与扶手杆的空心厚度相等,护栏杆结构包括下护栏杆与上护栏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护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护栏的高度要求对护栏进行上下调节,无需因为高度的问题而进行更换护栏,节约了成本与人力,并且增加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并可以增大护栏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护栏
本技术涉及护栏
,尤其是一种可调节的护栏。
技术介绍
护栏主要用于住宅、公路、商业区、公共场所等场合中对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的保护与防护,护栏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护栏根据高度的不同,每米长度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很多护栏的高度是一定的,在安装完毕,更换护栏的成本会比较高,但是对于施工过程中甚至在设计过程按照常规思想进行设计或施工,但是还是会存在着因为高度的原因导致用户使用过程中体验感不强烈的情况,甚至因为一些护栏高度过低,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存在着安全隐患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护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的护栏,包括扶手杆、连接杆、护栏杆结构与支脚杆结构;所述支脚杆结构包括地面支杆、螺旋杆与旋转块,两个所述地面支杆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地面支杆与扶手杆均为空心状,所述扶手杆下表面设有通孔,所述地面支杆上端设有螺旋通道块,所述螺旋杆一端螺接于螺旋通道块内,所述螺旋杆另一端贯穿扶手杆的通孔并与旋转块相连,所述旋转块设于扶手杆的内部,所述旋转块的厚度与扶手杆的空心厚度相等,所述护栏杆结构包括下护栏杆与上护栏杆,所述下护栏杆设于连接杆上表面,所述上护栏杆设于扶手杆下表面,所述上护栏杆与下护栏杆套接并滑动相连。优选地,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槽与固定块,所述扶手杆上表面与旋转块上表面设有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于固定槽内。优选地,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拉出把手。优选地,所述固定槽与固定块相匹配,所述固定槽为长方形。优选地,所述螺旋杆外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端设于扶手杆上,下端与地面支杆套接滑动相连。优选地,所述螺旋杆下端设有限位块。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为圆柱形块。优选地,所述地面支杆下端设有地面固定件。优选地,所述旋转块为圆柱形,所述旋转块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护栏可以进行上下的调节,在安装完毕后,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对护栏的高度要求对护栏进行上下调节,无需因为高度的问题而进行更换护栏,节约了成本与人力,并且增加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对于一些地点需要高度比较高的护栏时,可以将整体拔高,从而减小安全隐患,从而增大护栏的安全性。2、设有套筒使得整体的外观与正常护栏相同,不会因为安装过后的美观。3、设有固定结构,防止整体自动下滑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脚杆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进行组合,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亦可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护栏,包括扶手杆1、连接杆2、护栏杆结构3与支脚杆结构4;支脚杆结构4包括地面支杆41、螺旋杆42与旋转块43,两个地面支杆41之间设有连接杆2,地面支杆41与扶手杆1均为空心状,扶手杆1下表面设有通孔,地面支杆41上端设有螺旋通道块411,螺旋杆42一端螺接于螺旋通道块411内,螺旋杆42另一端贯穿扶手杆1的通孔并与旋转块43相连,旋转块43设于扶手杆1的内部,旋转块43的厚度与扶手杆1的空心厚度相等,护栏杆结构3包括下护栏杆31与上护栏杆32,下护栏杆31设于连接杆2上表面,上护栏杆32设于扶手杆1下表面,上护栏杆32与下护栏杆31套接并滑动相连。进一步,还包括固定结构5,固定结构5包括固定槽51与固定块52,扶手杆1上表面与旋转块43上表面设有相匹配的固定槽51,固定块52滑动连接于固定槽51内。进一步,固定块52上设有拉出把手53。进一步,固定槽51与固定块52相匹配,固定槽51为长方形。进一步,螺旋杆42外设有套筒6,套筒6上端设于扶手杆1上,下端与地面支杆41套接滑动相连。进一步,螺旋杆42下端设有限位块421。进一步,限位块421为圆柱形块。进一步,地面支杆41下端设有地面固定件7。进一步,旋转块43为圆柱形,旋转块43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本技术的原理及过程:施工人员通过地面固定件7将护栏整体安装于指定的位置,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如果觉得高度有问题,可以通过拉出把手53将固定块52取出,通过压扶手杆1、抬扶手杆1或者旋转螺旋杆42,从而使得旋转杆在螺旋通道块411内旋转,从而调节扶手杆1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旋转块43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保证了螺旋杆42的正常旋转并且不会脱离扶手杆1,并且下护栏杆31与上护栏杆32为套接并且可以滑动,从而不会影响螺旋杆42的旋转,并且对着扶手杆1的上升下降,下护栏杆31与上护栏杆32整体的长度也随之变化并且不会脱落,从而不会因为高度的变化,减小护栏原本的防护与安全的性能,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后,将固定块52插入固定槽51中即达到了整体的稳定,并且整体稳定后,形状与普通的护栏相同,因此不会影响其安装后的外观,对于螺旋形的选择主要是因为旋转的上升下降实用寿命更长并且受到压力可以更大,相比较轨道式的上升下降,承受的重力更大,并且轨道式的在受到重力够大的时候,容易脱落,并且螺旋式的调节精度更高,从而使得整体安装完毕后,无需因为高度的问题而进行更换护栏,节约了成本与人力,并且增加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对于一些地点需要高度比较高的护栏时,可以将整体拔高,从而减小安全隐患,从而增大护栏的安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杆、连接杆、护栏杆结构与支脚杆结构;/n所述支脚杆结构包括地面支杆、螺旋杆与旋转块,两个所述地面支杆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地面支杆与扶手杆均为空心状,所述扶手杆下表面设有通孔,所述地面支杆上端设有螺旋通道块,所述螺旋杆一端螺接于螺旋通道块内,所述螺旋杆另一端贯穿扶手杆的通孔并与旋转块相连,所述旋转块设于扶手杆的内部,所述旋转块的厚度与扶手杆的空心厚度相等,所述护栏杆结构包括下护栏杆与上护栏杆,所述下护栏杆设于连接杆上表面,所述上护栏杆设于扶手杆下表面,所述上护栏杆与下护栏杆套接并滑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杆、连接杆、护栏杆结构与支脚杆结构;
所述支脚杆结构包括地面支杆、螺旋杆与旋转块,两个所述地面支杆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地面支杆与扶手杆均为空心状,所述扶手杆下表面设有通孔,所述地面支杆上端设有螺旋通道块,所述螺旋杆一端螺接于螺旋通道块内,所述螺旋杆另一端贯穿扶手杆的通孔并与旋转块相连,所述旋转块设于扶手杆的内部,所述旋转块的厚度与扶手杆的空心厚度相等,所述护栏杆结构包括下护栏杆与上护栏杆,所述下护栏杆设于连接杆上表面,所述上护栏杆设于扶手杆下表面,所述上护栏杆与下护栏杆套接并滑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护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槽与固定块,所述扶手杆上表面与旋转块上表面设有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于固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中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市安顺铁艺锌钢护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