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59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5
本说明书涉及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本说明书涉及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本申请主张于2019年01月18日向韩国专利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00691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在这里,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物层大多情况下由分别利用不同的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形成,例如,可以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形成。对于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而言,如果在两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从阳极注入有机物层,电子从阴极注入有机物层,当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会形成激子(exciton),并且当该激子重新跃迁至基态时就会发出光。持续要求开发用于如上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新的材料。[专利文献]WO2017-018326A1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说明书提供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n化学式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118 KR 10-2019-00069181.一种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其中,在所述化学式1中,
A1至A3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烃环、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杂环,
X为B或N,
Y为N(R11),且Z为O、S或N(R12),或者
Y为O、S或N(R11),且Z为N(R12),
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R11为–(L11)n11-Ar1,
R12为–(L12)n12-Ar2,
L11和L1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直接键合、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2价的杂环基,
Ar1和Ar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氘、卤素基团、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卤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n11和n12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1或2,
n11为2时,L11彼此相同或不同,以及
n12为2时,L12彼此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学式1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
化学式2



在所述化学式2中,
R1、R2和X至Z的定义与化学式1中的定义相同,
Q1至Q3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卤素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q1至q3各自为0至3的整数,q1至q3各自为2以上时,括号内的取代基彼此相同或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学式1由下述化学式301至303中的任一个表示:
化学式301



化学式302



化学式303



在所述化学式301至303中,
R1、R2、L11、L12、Ar1、Ar2、n11和n12的定义与化学式1中的定义相同,
Y1为O或S,
Z1为O或S,
Q1至Q3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氘、卤素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以及
q1至q3各自为0至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景准洪玩杓禁水井金京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