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和第二部分电梯系统的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857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100),该电梯系统包括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其具有从下楼层(101)延伸到端楼层(105)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可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中移动的第一轿厢(115);还包括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其具有至少一个变井道多轿厢系统,该系统具有至少两个从中楼层(102)延伸到上楼层(104)的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中移动的第二轿厢(125),其中上楼层(104)在中楼层(102)上方,下楼层(101)在中楼层(102)下方,其中至少一个变更楼层(103)构建用于允许乘客在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和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之间变更,并且其中该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103)位于中楼层(102)和上楼层(104)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和第二部分电梯系统的电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和第二部分电梯系统的电梯系统,以及用于在这种电梯系统中执行从起始楼层到目的楼层的运输过程的方法。
技术介绍
高楼层建筑物和具有大量楼层的建筑物需要复杂的电梯系统,以尽可能有效地应对所有运输过程,并能够在不等待长时间的情况下将单个乘客尽快运送至目的楼层。事实证明,所谓的变井道多轿厢系统是特别有效的,例如由申请人以电梯系统出售并在例如DE102014224323A1中说明的系统。变井道多轿厢系统包括可在一组电梯井道中移动的多个轿厢。轿厢在此不仅可以在各个电梯井道中垂直移动,而且可以在各个电梯井道之间水平移动。例如,对于建筑物的不同部分或区域,可以在建筑物中彼此独立地使用多个这样的变井道多轿厢系统。第一变井道多轿厢系统可以用作楼层1至10,第二变井道多轿厢系统可以用作楼层11至20,第三变井道多轿厢系统可以用作楼层21至30等。本专利技术旨在提高电梯系统的效率。尤其改善电梯系统的输送能力。此外,尤其是包括穿梭电梯和局部电梯的电梯系统中,要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电梯系统轿厢的装载和卸载。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电梯系统和用于在这种电梯系统中执行从起始楼层到目的楼层的运输过程的方法。有利的构造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和下面说明的主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系统具有两个部分电梯系统。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从下楼层延伸到端楼层的第一电梯井道。至少一个第一轿厢可以在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梯井道中移动。第二部分电梯系统具有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其从中楼层延伸到上楼层。此外,第二电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变井道多轿厢系统,至少一个第二轿厢可在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中移动。上楼层位于中楼层之上。下楼层位于中楼层之下。设置至少一个变更楼层,以便乘客可以在第一部分电梯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与第二部分电梯系统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之间变更。在此,术语“变更”尤其包括乘客从一个轿厢转移到另一轿厢以及轿厢在两个电梯井道之间的水平运动。至少一个变更楼层位于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此外,至少一个变更楼层位于下楼层的上方。在上下文中,术语“在...之间”应该特别地理解为,至少一个变更楼层既不是中楼层也不是上楼层,而是在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至少一个楼层。特别地,在至少一个变更楼层和中楼层之间以及在至少一个变更楼层和上楼层之间分别存在至少一个楼层。特别地,可以将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特殊楼层设计为变更楼层。有利的是,将多个尤其是相邻的楼层,即彼此直接叠置的楼层设置为变更楼层。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可以例如设计成双楼层或多楼层,类似于双层大厅或多层大厅,其具有进入和离开轿厢的多种彼此叠置的可能方式。第一和第二部分电梯系统尤其可以彼此独立地运行。有利地,这两个部分电梯系统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另外的部件,以便移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轿厢,例如布置在各个第一和第二电梯井道中的轨道或导轨以及用于移动轿厢的驱动器。第二部分电梯系统尤其是局部系统或局部组,其中利用至少一个的第二轿厢执行在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运输过程或在这些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楼层中停止。至少一个的变井道多轿厢系统提供了在设置为局部组的第二部分电梯系统中有效地执行运输过程的特别有效的可能性。在这种变井道多轿厢系统中,至少一个的第二轿厢可以在至少两个的第二电梯井道之间变更。第二轿厢在此不仅可以在各个第二电梯井道中竖直地来回移动,而且可以在第二电梯井道之间水平地移动。总体而言,这种变井道多轿厢系统尤其包括多个第二轿厢,其可以在一组第二电梯井道中移动。还可以想到的是,第二部分电梯系统包括多个独立的变井道多轿厢系统,其例如可以彼此相邻地布置,或者也可以彼此叠置地布置。中楼层和上楼层可以是包括电梯系统的建筑物的任何楼层,其分别位于下楼层之上。有利地,中楼层可以是至少第五楼层或至少第十楼层。在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尤其存在至少一个楼层,即至少一个变更楼层。有利地,大量的楼层位于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例如至少在五到十个楼层之间。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尤其是接驳或穿梭系统,用于将乘客例如从入口或大厅楼层或从另一部分电梯系统运送到第二部分电梯系统中,即局部组中。相反地,可以通过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即通过该接驳或穿梭系统,将乘客从第二部分电梯系统中运走。为此目的,设置至少一个变更楼层,在该变更楼层中,乘客可以在第一部分电梯系统的电梯井道和第二部分电梯系统的电梯井道之间变更。有利地,乘客可以在至少一个变更楼层中在电梯井道之间或在电梯井道中移动的轿厢之间换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已经认识到,如果从穿梭系统到局部组的变更楼层位于该局部组在其间所延伸的两楼层之间,则具有很大的优点。由此可以高效率地运行电梯系统,并且可以增加转运能力或输送能力(处理能力,handlingcapacity)。相反,如果变更楼层是中楼层本身或上楼层本身,则只能实现低水平的效率以及转运能力或运输能力。由于乘客从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即穿梭系统在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楼层中换乘至第二部分电梯系统,即局部组,可以将大量乘客有效地分配到第二电梯井道,具体取决于各个乘客想要到达的目的楼层。例如,可以将换乘乘客的第一部分分配到第二电梯井道的第一部分或第二轿厢的第一部分,以便将相应的乘客运输到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和中楼层之间的下部区域中。相应地,可以将换乘乘客的第二部分分配到第二电梯井道的第二部分或第二轿厢的第二部分,以便将这些乘客运输到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上部区域。因此,有利地,第二轿厢的一部分只能服务于第二部分电梯系统的楼层的特定部分。同样,特别地,如果既有乘客从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变更到第二部分电梯系统,并且也有乘客同时从第二部分电梯系统变更到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则也可以有效地分配大量乘客。例如,从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到第二部分电梯系统的换乘乘客的第一部分可以类似于上面针对到下部区域中的运输过程所说明的方式分配到第二电梯井道或第二轿厢的第一部分。例如,同时或基本同时,从第二部分电梯系统变更到第一部分电梯系统的乘客中来自上部区域的部分可以分配到第一电梯井道或第一轿厢。在将这些乘客分配到第一电梯井道或第一轿厢之后,有利地在该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中准备好第二电梯井道的相应第二部分或第二轿厢的第二部分以容纳从第一部分电梯系统变更到第二部分电梯系统的乘客并在此将其运送到上部区域。总体上,本专利技术因此提供了在至少一个变更楼层中有效地将乘客或客流分配到电梯井道和轿厢的可能性。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运输大量乘客或可以减少运输时间。因此可以提高效率以及转运能力或输送能力。相反,如果变更楼层是例如中楼层或上楼层,则不能如此有效地分配中转乘客。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在中楼层和上楼层之间的区域中的确切位置尤其可以根据待在第二部分电梯系统中进行的运输过程或根据该运输过程的开始楼层和/或目的楼层来选择。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的位置可以有利地根据要执行的这些运输过程这样选择,使得实现对乘客或客流的尽可能有效的分配。例如,如果要在第二部分电梯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梯系统(100),所述电梯系统包括/n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其具有至少一个从下楼层(101)延伸到端楼层(105)的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能够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中移动的第一轿厢(115),/n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其具有至少一个变井道多轿厢系统,所述系统具有至少两个从中楼层(102)延伸到上楼层(104)的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中移动的第二轿厢(125),/n其中上楼层(104)在中楼层(102)上方,下楼层(101)在中楼层(102)下方,/n其中至少一个变更楼层(103)构建用于允许乘客在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和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之间变更,并且/n其中至少一个的所述变更楼层(103)位于中楼层(102)和上楼层(10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1 DE 102018120386.11.电梯系统(100),所述电梯系统包括
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其具有至少一个从下楼层(101)延伸到端楼层(105)的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并且具有至少一个能够在至少一个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中移动的第一轿厢(115),
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其具有至少一个变井道多轿厢系统,所述系统具有至少两个从中楼层(102)延伸到上楼层(104)的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在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中移动的第二轿厢(125),
其中上楼层(104)在中楼层(102)上方,下楼层(101)在中楼层(102)下方,
其中至少一个变更楼层(103)构建用于允许乘客在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和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的至少两个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之间变更,并且
其中至少一个的所述变更楼层(103)位于中楼层(102)和上楼层(10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00),其中至少一个的所述变更楼层(103)位于所述中楼层(102)和所述上楼层(104)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尤其位于所述中楼层(102)和所述上楼层(104)之间的中间或至少基本上位于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系统(100),其中在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中,至少一个的第二轿厢(125)能够在至少两个的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之间变更。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00),其中所述中楼层(102)和/或上楼层(104)分别设置成使得至少一个的第二轿厢(125)能够在至少两个的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之间变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0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具有至少一个单轿厢系统和/或至少一个双层轿厢系统和/或至少一个多轿厢系统和/或至少一个变井道多轿厢系统。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00),其中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103)设置用于,使乘客能够在至少一个的第一轿厢(115)和至少一个的第二轿厢(125)之间变更。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00),其中至少一个的变更楼层(103)设置用于,使得轿厢(115、125)能够在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电梯井道(111、112、113、114)与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的至少两个的第二电梯井道(121、122、123、124)之间变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0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电梯系统(110)设计为用于第二部分电梯系统(120)的输送系统。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00),其中下楼层(101)是入口楼层。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00),
其中端楼层是至少一个的所述变更楼层(103),尤其是至少一个的所述变更楼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特凡·格斯登美尔约格·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电梯创新与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