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和烧蚀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弧加热烧蚀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和烧蚀方法。
技术介绍
电弧加热器是利用电弧对气体加热产生温度为几千开以至上万开气流的实验装置,用以模拟超高速飞行时飞行器前方受压缩的高温气体对飞行器的加热过程,尤其用以测定防热材料和防热系统性能,在航空、航天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管式电弧加热器主要由前电极、后电极、弧室旋气室、磁场线圈和喷管等部分组成,其用一个弧室将两个管式电极隔开,通过弧室引入高压旋转气流,把电弧压缩在管子中心,电弧向管子两端拉开形成拉长的、弧根绕管壁旋转的电弧。此种电弧加热器具有坚固耐用、操作和维修简便等优点,然而由于管状电弧加热器产生的电弧弧根对后电极一定区域内烧蚀比较严重,在长时间大功率运行条件下,后电极内壳容易被烧穿漏水,无法实现满足相关烧蚀试验的需求。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和烧蚀方法,该管状电弧烧蚀装置能够改变后电极内壳被烧蚀区域,实现了管状电弧烧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室、前电极、后电极、后电极磁场线圈、喷管和调控单元,前电极和后电极分别设置在进气室的前端和后端,喷管设置在前电极的前端,后电极磁场线圈套设在后电极外部,调控单元与后电极磁场线圈连接,调控单元能够调节后电极磁场线圈的磁场强度以改变位于后电极的电弧弧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室、前电极、后电极、后电极磁场线圈、喷管和调控单元,前电极和后电极分别设置在进气室的前端和后端,喷管设置在前电极的前端,后电极磁场线圈套设在后电极外部,调控单元与后电极磁场线圈连接,调控单元能够调节后电极磁场线圈的磁场强度以改变位于后电极的电弧弧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控单元通过改变流经后电极磁场线圈的电流大小来调节后电极磁场线圈的磁场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控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快速断路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设置在前电极与后电极磁场线圈之间,快速断路器与第二电阻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为水冷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电弧烧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电极磁场线圈,前电极磁场线圈套设在前电极外部。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方坤,何大龙,杨忠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