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电极接头及电极组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电极
,具体为一种石墨电极接头及电极组对装置。
技术介绍
石墨电极,主要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是在电弧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导体,根据其质量指标高低,可分为普通功率、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由于石墨电极在工作中不断消耗,通常将石墨电极一根一根连接起来,通常在石墨电极的两端加工一个锥式螺纹孔,再由电极接头连接起来,以往的电极接头通常为两个锥形体连接在一起,在工作中接头部位受高温环境作用容易出现氧化,从而产生接头松动和脱扣,接头氧化严重还会导致连接部位断开,影响电炉的正常稳定工作;另外传统连接石墨电极通常为人工组对,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电极接头及电极组对装置,两个石墨电极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发生脱扣问题,确保使用安全性;可以快速完成石墨电极的组对作业,解决了传统人工组对的麻烦,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电极接头,包括接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主体(1)包括中间圆柱体(1.4)以及其两侧同轴设置呈锥体状的连接体(1.1),两侧的连接体(1.1)的外周面均设有螺纹(1.7),两侧的连接体(1.1)与对应的石墨电极螺纹配合,且两侧的连接体(1.1)的端部与对应的石墨电极螺纹槽轴向设有间隙(1.6);所述中间圆柱体(1.4)以及其两侧的连接体(1.1)轴向设有流道(1.5),中间圆柱体(1.4)径向设有连通流道(1.5)的浇注孔(1.3),两侧的连接体(1.1)的外周对称分布有多个横向贯穿螺纹(1.7)的开口槽(1.2),开口槽(1.2)延伸至连接体(1.1)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电极接头,包括接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主体(1)包括中间圆柱体(1.4)以及其两侧同轴设置呈锥体状的连接体(1.1),两侧的连接体(1.1)的外周面均设有螺纹(1.7),两侧的连接体(1.1)与对应的石墨电极螺纹配合,且两侧的连接体(1.1)的端部与对应的石墨电极螺纹槽轴向设有间隙(1.6);所述中间圆柱体(1.4)以及其两侧的连接体(1.1)轴向设有流道(1.5),中间圆柱体(1.4)径向设有连通流道(1.5)的浇注孔(1.3),两侧的连接体(1.1)的外周对称分布有多个横向贯穿螺纹(1.7)的开口槽(1.2),开口槽(1.2)延伸至连接体(1.1)的端部。
2.一种用于连接该石墨电极接头和石墨电极的电极组对装置,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一端设有旋转头(3),所述底板(2)的上部设有多组用于承托石墨电极的辅助工装,每一组辅助工装均包括至少两个承托架(5);所述底板(2)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有调整夹紧装置(4);所述底板(2)的另一侧沿其长度方向滑动有粘结剂注射装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该石墨电极接头和石墨电极的电极组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头(3)包括机体,机体的一侧设有电机(3.1),机体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卡紧石墨电极的卡盘(3.2),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转轴带动卡盘(3.2)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该石墨电极接头和石墨电极的电极组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架(5)包括支撑块(5.1),支撑块(5.1)的上部开设有V型槽,支撑块(5.1)的上部靠近V型槽对称设有多个滚轮(5.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连接该石墨电极接头和石墨电极的电极组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夹紧装置(4)包括滑座一(4.1),滑座一(4.1)与底板(2)上的滑轨适配,滑座一(4.1)的上部设有与其运行方向相垂直的液压缸一(4.2),液压缸一(4.2)的伸缩端连接有液压升降台(4.6),液压升降台(4.6)的上部两侧对称设有夹紧结构,夹紧结构包括液压缸二(4.3),液压缸二(4.3)的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宁宁,王照阳,安治强,
申请(专利权)人:万基控股集团石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