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鹏超专利>正文

一种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052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包括与碳刷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下移动板活动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筒。该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通过电场改变外筒中电流变液的黏度,进而实现随着碳刷的磨损,自动补偿弹簧减少的弹力,使碳刷与摩擦环之间的压力始终保持为最佳状态,保证供电的稳定性的同时,碳刷的消耗也处于较为合理的状态,通过观察储液管中的液体即可判断碳刷的磨损情况,一方面,在碳刷维护和检查时不需要进行拆卸,减少维护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碳刷的异常磨损,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为一种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
技术介绍
轨道列车通过接地装置将轨道列车车顶受电弓获取接触网电能,经车上用电器、接地装置及车轮和轨道构成动车组完整的供电回路,保证轨道列车正常工作,轨道列车接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相对位置固定的碳刷与旋转车轴上的摩擦环相接触,使电流流经二者形成回路。电刷在滑动接触的过程中会逐渐磨损变短,通常会在安装有弹簧,弥补电刷变短带来的压力损失,使电刷与环之间的压力保持在一个恰当的区间内,而列车行驶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震荡,因此碳刷与摩擦环之间的压力通常设置较大,以保证列车供电的稳定性,而压力越大,碳刷的磨耗越快,随着碳刷的缩短以及弹簧弹力的释放,碳刷与摩擦盘之间的压力变小可能会使列车行驶不稳定,因而需要对碳刷与摩擦环之间压力的稳定性做进一步的改进。碳刷安装在列车的轴端,同时为了避免摩擦后的碳粉进入车轴,需要对车轴和碳刷作严格的密封,其拆卸和安装要求和工作量极大,而碳刷作为消耗件有时会存在异常磨损的情况,藏于内部难以观察,增加了车辆日常维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包括与碳刷连接的连接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通过下移动板(6)活动连接有外筒(2),所述外筒(2)的中部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筒(4),所述内筒(4)的中部设有预压紧的弹簧(5),所述弹簧(5)的底部与下移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下移动板(6)上设有气孔(11),所述弹簧(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通过连接架(8)连接有上移动板(7),所述上移动板(7)装配于外筒(2)的液腔内部,所述外筒(2)的液腔内装填有电流变液,所述下移动板(6)和上移动板(7)相对的面均设置有电极片,所述外筒(2)的液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包括与碳刷连接的连接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通过下移动板(6)活动连接有外筒(2),所述外筒(2)的中部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筒(4),所述内筒(4)的中部设有预压紧的弹簧(5),所述弹簧(5)的底部与下移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下移动板(6)上设有气孔(11),所述弹簧(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板(9),所述压板(9)通过连接架(8)连接有上移动板(7),所述上移动板(7)装配于外筒(2)的液腔内部,所述外筒(2)的液腔内装填有电流变液,所述下移动板(6)和上移动板(7)相对的面均设置有电极片,所述外筒(2)的液腔连通有储液管(12),所述压板(9)与外筒(2)之间设有拉簧(10),所述拉簧(10)的拉力大于弹簧(5)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10)缠绕外筒(2)的外壁,且拉簧(10)的底部连接与外筒(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车接地装置的恒压碳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的液腔内装配有环形液囊,所述液囊用于装填电流变液,所述液囊与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鹏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