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760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对向电表、参算单元、数据自搜寻单元、首层电表、首层核算单元、偏向评价单元、数据搜集单元、电质分析单元、处理器、显示单元和存储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首层电表测量得到首层电量信息并将其传输到首层核算单元,之后借助首层核算单元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其进行核算分析,得到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之后利用参算单元用于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对向用电量进行参算分析,得到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将得到的所有因素借助偏向评价单元进行偏向分析,得到额增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供电领域,涉及转供电智能用电技术,具体是—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1169586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规范转供电主体用电管理的方法,包括:在转供电主体内部部署用于获取能耗数据的采集单元;获取管理平台内业务数据库中的数据,结合获取到的能耗数据生成对应转供电主体和终端用户的抄表数据;根据抄表数据对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转供电主体进行预付费管理。通过在转供电主体内部部署采集单元的方式,直接获取终端用户的抄表数据。根据抄表数据采用预付费管理的方法,使转供电主体按国家发布的一般工商业电价向终端客户收取电费,保证了转供电主体用能收支平衡。但是,针对转供电主体和用电单位之间,如何平衡转供电的价格相较于个人用电会较低,如何评价转供电单位的每月收费是否合理,以及对应已经在合作的转供电单位是否需要更换,当前缺乏一种合理的判断方式,为了解决这一技术缺陷,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包括对向电表、参算单元、数据自搜寻单元、首层电表、首层核算单元、偏向评价单元、数据搜集单元、电质分析单元、处理器、显示单元和存储单元;其中,所述首层电表为设置在转供电单位的电表,用于实时获取用户的用电量,将其标记为首层电量信息;所述首层电表用于将首层电量信息传输到首层核算单元;所述首层核算单元接收首层电表传输的首层电量信息,并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其进行核算分析,得到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所述首层核算单元用于将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传输到偏向评价单元;其中,所述对向电表为设置在用电单位内的电表,用于获取其实时的用电量,将该用电量标记为对向用电量;所述对向电表用于将对向用电量传输到参算单元;所述参算单元用于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对向用电量进行参算分析,得到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所述参算单元用于将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传输到偏向评价单元,所述偏向评价单元用于对用电总费用、增值费用、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进行偏向分析,得到额增比;所述偏向评价单元用于将额增比传输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偏向评价单元传输的额增比;所述数据搜集单元用于搜集用电单位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所述数据搜集单元用于将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传输到电质分析单元,所述电质分析单元接收数据搜集单元传输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并对其进行电质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S001:首先进行时段分析,具体即为将一天划分为24个时段,从零点开始,每间隔一个小时即为一个时段;将24个时段标记为单日时段Di,i=1、...、24;S002:获取到每个对应的单日时段近一个月的平均用电量,将其标记为均耗电量Yi,i=1、...、24;S003:获取到Yi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将其从最低值到最高值将均耗电量划分为三个阶段的用电段,分为从低到高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S004:对应对三个用电段进行要值赋予,具体为依次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要值标记为1、1.3和1.5;S005:获取到用电单位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S006:将每次的断电时长标记为Cj,j=1...m;对应根据每次的断电时间点,获取到其对应的要值,将要值对应标记为Zj,j=1...m;S007:将用电总时长标记为Yz;S008:根据公式计算受质评值Sp,具体计算公式为:所述电质分析单元用于将受质评值Sp传输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电质分析单元传输的受质评值Sp;所述处理器还接收偏向评价单元传输的额增比;所述处理器用于对受质评值Sp和额增比进行建议自生成处理,具体处理步骤为:SS01:获取到受质评值Sp和额增比;SS02:当额增比超过预设值X1时,产生过收信号;否则不产生任何信号;SS03:当受质评值Sp超过X2时,产生质差信号,X2为预设值,且与X1不同;SS04:当同时产生过收信号和质差信号时,自动合成更换信号,并清楚其余所有信号。进一步地,所述核算分析的具体步骤为:步骤一:首先借助数据自搜寻单元自动获取到对应当地的用电计费规则;步骤二:获取到对应的首层电量信息;步骤三:根据首层电量信息,结合用电计费规则自动计算得到用电总费用;步骤四:同时获取到具体的用电计费规则,获取到在该用电计费规则下,对应此次首层电量信息最低档位的初步单价;步骤五:按照初步单价计算所有的首层电量信息,将得到的值标记为底线费用;步骤六:将用电总费用减去底线费用,得到增值费用。进一步地,所述参算分析的具体步骤为:S1:获取到对向用电量;S2:借用数据自搜寻单元计算得到在当地计费规则下的费用,将该费用标记为参标费用;S3:之后获取到转供电单位给用电单位实收的用电电费,将其标记为实收电费;S4:之后获取到首层电量信息,将对向用电量除以首层电量信息,得到参与占比;S5:得到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进一步地,所述偏向分析的具体分析步骤为:SS1:首先获取到用电总费用、增值费用、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SS2:利用增值费用乘以参与占比,得到摊占费用;SS3: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差额量,具体计算公式为:{实收电费-(参标费用+摊占费用)}/实收电费=差额量;SS4:之后利用公式计算得到额增比,具体计算公式为:差额量/(参标费用+摊占费用)=额增比。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用于在产生更换信号时将其传输到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在接收到处理器传输的更换信号时,自动显示“当前转供电单位不建议选择,请重新更换”。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用于在产生过收信号时将其传输到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在接收到处理器传输的过收信号时,自动显示“当前转供电单位收费较高,请核实细节”。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用于在产生质差信号时将其传输到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在接收到处理器传输的质差信号时,自动显示“当前转供电单位质量较差,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受质评值Sp和额增比传输到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接收处理器传输的受质评值Sp和额增比,并进行实时存储。—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首层电表实时获取用户的用电量,将其标记为首层电量信息,之后首层电表将首层电量信息传输到首层核算单元;步骤二:首层核算单元接收首层电表传输的首层电量信息,并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其进行核算分析,得到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首层核算单元将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传输到偏向评价单元;...

【技术保护点】
1.—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向电表、参算单元、数据自搜寻单元、首层电表、首层核算单元、偏向评价单元、数据搜集单元、电质分析单元、处理器、显示单元和存储单元;/n其中,所述首层电表为设置在转供电单位的电表,用于实时获取用户的用电量,将其标记为首层电量信息;所述首层电表用于将首层电量信息传输到首层核算单元;所述首层核算单元接收首层电表传输的首层电量信息,并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其进行核算分析,得到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n所述首层核算单元用于将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传输到偏向评价单元;/n其中,所述对向电表为设置在用电单位内的电表,用于获取其实时的用电量,将该用电量标记为对向用电量;所述对向电表用于将对向用电量传输到参算单元;所述参算单元用于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对向用电量进行参算分析,得到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n所述参算单元用于将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传输到偏向评价单元,所述偏向评价单元用于对用电总费用、增值费用、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进行偏向分析,得到额增比;/n所述偏向评价单元用于将额增比传输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偏向评价单元传输的额增比;/n所述数据搜集单元用于搜集用电单位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所述数据搜集单元用于将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传输到电质分析单元,所述电质分析单元接收数据搜集单元传输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并对其进行电质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nS001:首先进行时段分析,具体即为将一天划分为24个时段,从零点开始,每间隔一个小时即为一个时段;将24个时段标记为单日时段Di,i=1、...、24;/nS002:获取到每个对应的单日时段近一个月的平均用电量,将其标记为均耗电量Yi,i=1、...、24;/nS003:获取到Yi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将其从最低值到最高值将均耗电量划分为三个阶段的用电段,分为从低到高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nS004:对应对三个用电段进行要值赋予,具体为依次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要值标记为1、1.3和1.5;/nS005:获取到用电单位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nS006:将每次的断电时长标记为Cj,j=1...m;对应根据每次的断电时间点,获取到其对应的要值,将要值对应标记为Zj,j=1...m;/nS007:将用电总时长标记为Yz;/nS008:根据公式计算受质评值Sp,具体计算公式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向电表、参算单元、数据自搜寻单元、首层电表、首层核算单元、偏向评价单元、数据搜集单元、电质分析单元、处理器、显示单元和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首层电表为设置在转供电单位的电表,用于实时获取用户的用电量,将其标记为首层电量信息;所述首层电表用于将首层电量信息传输到首层核算单元;所述首层核算单元接收首层电表传输的首层电量信息,并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其进行核算分析,得到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
所述首层核算单元用于将用电总费用和增值费用传输到偏向评价单元;
其中,所述对向电表为设置在用电单位内的电表,用于获取其实时的用电量,将该用电量标记为对向用电量;所述对向电表用于将对向用电量传输到参算单元;所述参算单元用于结合数据自搜寻单元对对向用电量进行参算分析,得到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
所述参算单元用于将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传输到偏向评价单元,所述偏向评价单元用于对用电总费用、增值费用、参标费用、实收电费和参与占比进行偏向分析,得到额增比;
所述偏向评价单元用于将额增比传输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偏向评价单元传输的额增比;
所述数据搜集单元用于搜集用电单位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所述数据搜集单元用于将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传输到电质分析单元,所述电质分析单元接收数据搜集单元传输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并对其进行电质分析,具体分析步骤为:
S001:首先进行时段分析,具体即为将一天划分为24个时段,从零点开始,每间隔一个小时即为一个时段;将24个时段标记为单日时段Di,i=1、...、24;
S002:获取到每个对应的单日时段近一个月的平均用电量,将其标记为均耗电量Yi,i=1、...、24;
S003:获取到Yi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将其从最低值到最高值将均耗电量划分为三个阶段的用电段,分为从低到高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S004:对应对三个用电段进行要值赋予,具体为依次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要值标记为1、1.3和1.5;
S005:获取到用电单位的用电总时长、断电时长及其对应的断电时间点;
S006:将每次的断电时长标记为Cj,j=1...m;对应根据每次的断电时间点,获取到其对应的要值,将要值对应标记为Zj,j=1...m;
S007:将用电总时长标记为Yz;
S008:根据公式计算受质评值Sp,具体计算公式为:



所述电质分析单元用于将受质评值Sp传输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电质分析单元传输的受质评值Sp;所述处理器还接收偏向评价单元传输的额增比;所述处理器用于对受质评值Sp和额增比进行建议自生成处理,具体处理步骤为:
SS01:获取到受质评值Sp和额增比;
SS02:当额增比超过预设值X1时,产生过收信号;否则不产生任何信号;
SS03:当受质评值Sp超过X2时,产生质差信号,X2为预设值,且与X1不同;
SS04:当同时产生过收信号和质差信号时,自动合成更换信号,并清楚其余所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应用于转供电的智能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算分析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首先借助数据自搜寻单元自动获取到对应当地的用电计费规则;
步骤二:获取到对应的首层电量信息;
步骤三:根据首层电量信息,结合用电计费规则自动计算得到用电总费用;
步骤四:同时获取到具体的用电计费规则,获取到在该用电计费规则下,对应此次首层电量信息最低档位的初步单价;
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良吴逸楠王芬芬许若冰虞森龙杨海娟韩薇佳赵利楼锦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容大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