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755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属于食用油生产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漏斗以及连通设置在漏斗底端的导流筒,导流筒包括有上筒和下筒,上筒的一端固定连通设置在漏斗的底端,另一端螺纹旋入至下筒的内部,导流筒的内部设有软管,软管的长度大于导流筒的长度,软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上筒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上筒的内壁,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下筒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下筒的内壁;下筒的上部螺纹套接有套环,下筒外壁位于套环下方的位置对称安装有两个铰接座。该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能够实现进行远距离的装料,并且使用时无需人工扶持,省力且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油生产
,具体为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食用油生产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瓶装,传统用普通漏斗装料的方式需要对漏斗进行扶持,比较费力,而且人工扶持也不够稳定,并且传统的方式还无法进行远距离的装料,造成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包括漏斗以及连通设置在所述漏斗底端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包括有上筒和下筒,所述上筒的一端固定连通设置在所述漏斗的底端,另一端螺纹旋入至所述下筒的内部,所述导流筒的内部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导流筒的长度,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筒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所述上筒的内壁,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筒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所述下筒的内壁;所述下筒的上部螺纹套接有套环,所述下筒外壁位于所述套环下方的位置对称安装有两个铰接座,每个所述铰接座上均设置有一体连接在一起的上翘杆和下翘杆,所述上翘杆朝着上方延伸,所述下翘杆朝着下方延伸,二者呈钝角设置,所述上翘杆和所述下翘杆的连接处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呈螺旋缠绕状,其两端呈喇叭状。进一步的,所述套环外壁的下端呈斜坡状,所述上翘杆远离所述铰接座的一端呈圆头状。进一步的,所述下翘杆靠近所述下筒的一侧设有若干橡胶垫。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其导流筒可以拆分为上筒和下筒,并且导流筒内设有一根软管,软管的长度大于导流筒的长度,在将上筒和下筒拆开之后,借助软管的拉长和弯曲,可实现导流筒的伸长与弯曲,从而实现进行远距离的装料。2、该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将下筒伸入瓶口内之后,瓶口的侧壁将被夹在下筒的侧壁与两个下翘杆之间,此时通过拧动套环来挤压上翘杆,从而使下翘杆紧紧压住瓶口,实现将本技术固定在瓶口处,此时本技术无需人工扶持,十分省力,并且十分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当套环与上翘杆不接触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当套环挤压上翘杆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当套环挤压上翘杆且上筒与下筒分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漏斗;2、导流筒;21、上筒;22、下筒;3、软管;4、套环;5、铰接座;6、上翘杆;7、下翘杆;8、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包括漏斗1以及连通设置在漏斗1底端的导流筒2,导流筒2包括有上筒21和下筒22,上筒21的一端固定连通设置在漏斗1的底端,另一端螺纹旋入至下筒22的内部,导流筒2的内部设有软管3,软管3的长度大于导流筒2的长度,软管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上筒21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上筒21的内壁,软管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下筒22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下筒22的内壁;下筒22的上部螺纹套接有套环4,下筒22外壁位于套环4下方的位置对称安装有两个铰接座5,每个铰接座5上均设置有一体连接在一起的上翘杆6和下翘杆7,上翘杆6朝着上方延伸,下翘杆7朝着下方延伸,二者呈钝角设置,上翘杆6和下翘杆7的连接处铰接在铰接座5上。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装料时,将下筒22沿着瓶子的瓶口插入至瓶子内,直至瓶口的侧壁被夹在下筒22与两根下翘杆7之间,然后拧动套环4,使套环4向下移动,套环4移动的过程中挤入上翘杆6与下筒22之间的缝隙内,使上翘杆6朝着远离下筒22的方向翘起,此时下翘杆7以铰接座5支点,朝着与上翘杆6翘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朝着下筒22的方向),随着套环4的移动,下翘杆7紧紧压住瓶口,从而实现将本技术固定在瓶口处,此时可将油倒入至漏斗1内,倒入的油将沿着上筒21、软管3和下筒22流入至瓶子内,期间本技术无需人工扶持,十分省力,并且十分稳定;当需要远距离装料时,可将导流筒2拆分为上筒21和下筒22,即将上筒21从下筒22上拧下,然后借助软管3的拉长和弯曲,可实现导流筒2的伸长与弯曲,从而实现进行远距离的装料。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软管3呈螺旋缠绕状,该形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便于拉长和收起,并且即使对其进行拧动也不会影响油在其内部的正常流动,软管3的两端呈喇叭状,其整体结构中间细两头粗,这样的结构大大减小了软管3与导流筒2内壁之间的接触,减少二者之间的摩擦,从而便于导流筒2的拆分以及软管3的拉长与收起。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套环4外壁的下端呈斜坡状,上翘杆6远离铰接座5的一端呈圆头状,这样的形状使套环4与上翘杆6之间的接触配合更加平滑流畅,更加便于操作。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下翘杆7靠近下筒22的一侧设有若干橡胶垫8,橡胶垫8增大了下翘杆7与瓶口之间的摩擦力,使瓶口能够被夹得更紧,不易滑脱,橡胶垫8也起到了保护瓶口不留压痕的作用。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包括漏斗(1)以及连通设置在所述漏斗(1)底端的导流筒(2),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流筒(2)包括有上筒(21)和下筒(22),所述上筒(21)的一端固定连通设置在所述漏斗(1)的底端,另一端螺纹旋入至所述下筒(22)的内部,所述导流筒(2)的内部设有软管(3),所述软管(3)的长度大于所述导流筒(2)的长度,所述软管(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筒(21)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所述上筒(21)的内壁,所述软管(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筒(22)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所述下筒(22)的内壁;/n所述下筒(22)的上部螺纹套接有套环(4),所述下筒(22)外壁位于所述套环(4)下方的位置对称安装有两个铰接座(5),每个所述铰接座(5)上均设置有一体连接在一起的上翘杆(6)和下翘杆(7),所述上翘杆(6)朝着上方延伸,所述下翘杆(7)朝着下方延伸,二者呈钝角设置,所述上翘杆(6)和所述下翘杆(7)的连接处铰接在所述铰接座(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油生产用装料装置,包括漏斗(1)以及连通设置在所述漏斗(1)底端的导流筒(2),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筒(2)包括有上筒(21)和下筒(22),所述上筒(21)的一端固定连通设置在所述漏斗(1)的底端,另一端螺纹旋入至所述下筒(22)的内部,所述导流筒(2)的内部设有软管(3),所述软管(3)的长度大于所述导流筒(2)的长度,所述软管(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筒(21)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所述上筒(21)的内壁,所述软管(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筒(22)的内壁上,且该端的侧边紧贴所述下筒(22)的内壁;
所述下筒(22)的上部螺纹套接有套环(4),所述下筒(22)外壁位于所述套环(4)下方的位置对称安装有两个铰接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晓忠
申请(专利权)人:永新县山木子农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