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星梅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737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体成型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里连接有两个导向柱,所述移动板的顶部设置有收卷装置,所述收卷装置的外侧设置有钢丝,两个所述导向柱的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体成型的横杆,所述横杆的外侧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滑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运输车的顶部固定连接至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的底部,两个所述滑轨的外侧均固定连接至移动板的底部,移动板的顶部设置有收卷装置,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节省人力,保护幼苗减速损失,运输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具体为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目前水稻均是先在棚内培育出幼苗,然后再将幼苗移栽至水稻田中,在此期间就需要用到输送装置,现有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直接搬运或者使用农用拖拉机运输,这些方式相对简陋对幼苗容易造成损失造成减产,同时农用拖拉机运输,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水稻幼苗的装车和卸车,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具备节省人力,保护幼苗减速损失,运输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直接搬运或者使用农用拖拉机运输,这些方式相对简陋对幼苗容易造成损失造成减产,同时农用拖拉机运输,都是通过人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2),两个所述滑轨(2)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体成型的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固定里连接有两个导向柱(4),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设置有收卷装置(5),所述收卷装置(5)的外侧设置有钢丝(6),两个所述导向柱(4)的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体成型的横杆(7),所述横杆(7)的外侧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滑轮(8),两个所述导向柱(4)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体成形的连接块(9),所述钢丝(6)的另一端穿过滑轮(8)的外侧并固定连接至连接块(9)的顶部,所述连接块(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轨(2),两个所述滑轨(2)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体成型的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固定里连接有两个导向柱(4),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设置有收卷装置(5),所述收卷装置(5)的外侧设置有钢丝(6),两个所述导向柱(4)的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体成型的横杆(7),所述横杆(7)的外侧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滑轮(8),两个所述导向柱(4)的外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体成形的连接块(9),所述钢丝(6)的另一端穿过滑轮(8)的外侧并固定连接至连接块(9)的顶部,所述连接块(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L形叉杆(10),两个所述L形叉杆(10)的顶部设置有稻苗保湿箱(11),所述移动板(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5),所述运输车(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板(16),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至齿轮(17)的背面一侧,所述齿轮(17)与齿板(16)相对的一侧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装置(5)包括伺服电机(51)、传动杆(52)和收卷辊(53),所述伺服电机(51)的底部固定连接至移动板(3)的顶部,所述伺服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至传动杆(52)的一端,所述传动杆(52)的另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星梅
申请(专利权)人:雷星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