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701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方法包括依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焦炭冷强度:M40=61‑0.615*∑Vdaf*CD+0.466*∑G,CD=(50.3‑26.4*∑R0)*∑SI。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对焦炭冷强度的预测精度,从而使企业能够在保证焦炭冷强度的情况下,优化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炭行业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焦炭强度是指焦炭在机械力和热应力作用下抵抗破碎和磨损的能力。焦炭冷强度就是在常温下的强度,因为焦炭需要在常温下运输,冷强度决定了运输过程当中的破碎问题。传统焦炭冷强度预测模型很少将国外炼焦配煤模型和国内炼焦配煤实际生产情况结合,预测结果偏差较大。虽有极少数焦炭冷强度预测模型中考虑了煤岩组分对焦炭冷强度预测的影响,但国内并没有采用强度指数以及组织平衡指数作为配煤参数指标来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焦炭冷强度:M40=61-0.615*∑Vdaf*CD+0.466*∑GCD=(50.3-26.4*∑R0)*∑SI式中:CD为组织平衡指数,Vdaf为无灰干基挥发分,∑Vdaf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Vdaf加权值,G为粘结指数,∑G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G值加权值,SI为煤岩丝质组份,∑SI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SI值加权值,R0为煤岩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0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R0加权值,M40为焦炭冷强度。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对焦炭冷强度的预测精度,从而使企业能够在保证焦炭冷强度的情况下,优化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焦炭冷强度:M40=61-0.615*∑Vdaf*CD+0.466*∑GCD=(50.3-26.4*∑R0)*∑SI式中:M40为焦炭冷强度,CD为组织平衡指数,Vdaf为无灰干基挥发分,∑Vdaf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Vdaf加权值,G为粘结指数,∑G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G值加权值,SI为煤岩丝质组份,∑SI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SI值加权值,R0为煤岩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0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R0加权值。具体计算为:1、从参与配煤的各煤源检测数据中分别得到煤1的Vdaf、R0、G、SI;煤2的Vdaf、R0、G、SI;煤3的Vdaf、R0、G、SI。。。。;2、在预测页面人工录入各煤源(煤1、煤2、煤3……)的配比分别为P1、P2、P3……;3、计算混合煤的R0∑R0=煤1(R0)*P1+煤2(R0)*P2+煤3(R0)*P3+……;4、计算混合煤的SI∑SI=煤1(SI)*P1+煤2(SI)*P2+煤3(SI)*P3+……;5、计算混合煤的Vdaf∑Vdaf=煤1(Vdaf)*P1+煤2(Vdaf)*P2+煤3(Vdaf)*P3+……;6、计算混合煤的G∑G=煤1(G)*P1+煤2(G)*P2+煤3(G)*P1+煤3(G)*P1+……;7、计算混合煤的CD=(50.3-26.4*∑R0)*∑SI;8、计算混合煤的M40=61-0.615*∑Vdaf*CD+0.466*∑G。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单位通过大量实验,收集了几百组数据,利用大数据统计方法得出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初期模型为:M40=61-0.615*∑Vdaf+0.466*∑G初期模型的推导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进行小焦炉试验数次;2、试验数据分析,找出与M40相关的参数为Vdaf和G。参数的选用标准为:对各个参数(不含煤岩组分等参数)与M40进行pearson系数计算,分析相关联程度,pearson系数值越趋于1,说明正相关越高,pearson系数越趋于-1,说明负相关越高,以此判定M40相关性最高的两个参数为Vdaf和G,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很低;3、整理数据源,截取Vdaf和G的部分数据源如表1所示:名称煤种VadfGM40实验数据试验1焦煤24.928583.4试验4气煤36.056563试验5肥煤24.819183.7试验6瘦煤17.966574.2试验7瘦煤17.766573.5试验8焦煤18.527373.2试验9瘦煤18.356371.8试验10焦煤22.799086.5试验221/3焦煤29.478878.3试验231/3焦煤30.298777.2试验26肥煤29.789283.9试验42焦煤17.937781.3试验50肥煤32.39082.3试验51焦煤21.468683.2试验651/3焦煤31.398773.1试验731/3焦煤34.297671.9试验84肥煤32.159081.5试验89焦煤22.538987.2表14、以试验数据Vdaf、G为源,以M40为目标,利用大数据矩阵方法进行建模,确定线性模型的拟合优度可达92%,得出线性条件下各参数的权重系数,生成如下模型:M40=61-0.615*∑Vdaf+0.466*∑G煤炭的挥发分Vdaf为干燥无灰基,常规下一般认为在影响焦炭质量的过程中,挥发分的高低可以直接评判对焦炭冷强度的影响程度,但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干燥无灰基只是煤炭的一个表面指标,同样的Vdaf在煤岩组分不同时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镜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依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焦炭冷强度:/nM40=61-0.615*∑Vdaf*CD+0.466*∑G/nCD=(50.3-26.4*∑R0)*∑SI/n式中:CD为组织平衡指数,Vdaf为无灰干基挥发分,∑Vdaf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Vdaf加权值,G为粘结指数,∑G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G值加权值,SI为煤岩丝质组份,∑SI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SI值加权值,R0为煤岩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0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R0加权值,M40为焦炭冷强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入煤岩组分精准预测焦炭冷强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焦炭冷强度:
M40=61-0.615*∑Vdaf*CD+0.466*∑G
CD=(50.3-26.4*∑R0)*∑SI
式中:CD为组织平衡指数,Vdaf为无灰干基挥发分,∑Vdaf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Vdaf加权值,G为粘结指数,∑G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G值加权值,SI为煤岩丝质组份,∑SI为参与配煤的各煤源的SI值加权值,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毅军王社龙张媛齐洪涛常毅保
申请(专利权)人:汾渭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