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68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室内环境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该装置外壳上盖板通过转轴可旋转打开或关闭,上盖板设置有太阳能板;外壳下端设置有底盘,底盘下端设置有底盘滚球和防跌落传感器;外壳内部安装有缩回拉杆与污染净化单元,缩回拉杆与拉杆连接;缩回拉杆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污染传感器,可以监测不同呼吸区或不同水平面的污染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由太阳能板发电系统提供,室外太阳能充电存于蓄电池,使用起来节能环保;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成了污染监测传感器与电路板自动控制原件,能够对室内环境常见的8种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净化控制,具有智能移动、寻迹、避障、防跌倒保护、调速功能,同时兼有可移动凳子与挂衣架多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室内环境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全球空气污染与健康大会表明:全球90%的人都呼吸着不健康的空气,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每年约40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居民对室内污染净化、杀菌消毒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空气净化器市场潜力和需求空间比较大。根据奥维云网监测的数据,2019年我国空气净化器累计销量为413.7万台与零售总额为90.7亿元,而仅在2020年上半年,我国空气净化器销量达392万台与零售总额达63.7亿元。但是现有空气净化器存在如下问题:1)目前净化器基本都是由固定电源线插电或者充电提供动力的,要消耗一定电能,不节约能源;同时在充电时,因为电源线的长度会限制或束缚净化器的移动,实际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目前市场上智能移动空气净化器比较有限。2)目前净化器功能比较单一,当不用于空气净化时,基本就是一摆设或障碍,仅能净化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也比较有限,同时无法感应检测不同水平面或不同呼吸区的空气污染物。3)目前净化器智能控制模块依托于单片机接收到电路信号后进行处理,其单片机多存在驱动能力差、运转速度慢、造价高、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所,单片机的性能特点决定了其净化器的运转效率。由于现有空气净化器存在上述问题,因此产生了本专利技术的想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r>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所述装置设置有外壳;外壳上侧通过上盖板转轴固定有上盖板,上盖板设置有太阳能板;外壳下端设置有底盘,底盘下端设置有底盘滚球和防跌落传感器;外壳内部安装有缩回拉杆与污染净化单元,缩回拉杆与拉杆连接;缩回拉杆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有污染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感应不同水平面或不同呼吸区的污染物。进一步,所述上盖板沿中心线对半开。进一步,所述外壳外侧设置有把柄,把柄内部安装有报警器。进一步,所述拉杆上端活动安装有上挂钩,拉杆下端活动安装有下挂钩。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内侧设置有风扇。进一步,所述风扇内侧安装有过滤板,过滤板内侧安装有吸附板,吸附板内侧安装有光催化板,光催化板外侧设置有出风口。进一步,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电路板,外壳内部安装有蓄电池和紫外线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的污染净化方法,所述污染净化方法,包括:当装置拉杆上部4个与中间4个的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污染浓度超标时,将会自动开启报警功能,发出声光报警;装置体内安装一把轴流风扇,设有由电路板控制的高中低三档开关,当收到室内污染超标报警信号以后,控制器将指令下达,通信装置将指令传出,风扇自动开启通风功能,引导污染物聚集在纳米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材料上,进行吸附光催化净化;以光电传感技术为基础,结合CY8C单片机的AD资源,采样待寻线路径的背景颜色和路径的颜色的反色光经光电转换后的模拟电压值,通过一定的算法判断路径的位置,根据路径的位置,确定装置的运动轨迹;以红外线反射原理为基础,通过CY8C单片机,实现一定频率的方波,将红外光进行调制,单片机接受调制后的红外光,解码后根据方波数,确定在20cm左右的距离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如果有障碍物从新确定装置的路径规划;产品采用CY8C单片机的PWM输出功能,控制电机驱动电路,从而实现装置调速;在装置底部安装3个均匀分别的防跌落传感器,防跌落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测距,检测出装置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当高度差超过设计限定值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指示装置进行转向,改变前进方向。进一步,所述传感器集成甲醛、苯、甲苯、二甲苯、颗粒物(含微生物)、CO、CO2、NH3等8种有害污染。进一步,所述依据污染物浓度大小来调控风扇的转,依据病毒与细菌传感器,来判断是否要开启紫外灯进行杀菌消毒。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动力由太阳能板发电系统提供,室外充电存于蓄电池,使用起来节能环保;从净化效果上来看所述装置能够对八种污染物进行检测、净化;从控制系统上来看,所述装置集成了污染监测传感器与电路板自动控制原件,具有智能移动、寻迹、避障、防跌倒保护、调速功能;对于现有的其他净化器而言更加安全耐用。所述装置可根据污染物浓度去自主调控风扇的转速,使用更加灵活。所述装置的净化部分考虑到空气中所含有的微生物,内部上方设有紫光灯,通过紫外线波长在240-280nm范围内对微生物具有破坏性,导致微生物丧失再生能力,从而达到消菌杀毒的效果,净化效果远超于现有的智能空气净化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位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壳俯视图。图1-5中:1、上传感器;2、上挂钩;3、拉杆;4、下传感器;5、下挂钩;6、上盖板;7、把柄;8、风扇;9、外壳;10、底盘;11、电路板;12、进风口;13、底盘滚球;14、防跌落传感器;15、过滤板;16、吸附板;17、光催化板;18、出风口;19、蓄电池;20、紫外线灯;21、上盖板转轴;22、缩回拉杆。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净化污染智能控制工作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关闭状态下室内甲醛污染流场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开启状态下室内甲醛污染流场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及净化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中外壳9上侧通过上盖板转轴21固定有上盖板6,上盖板6设置有太阳能板,上盖板沿中心线对半开;外壳9下端设置有底盘10,底盘10下端设置有3个底盘滚球13和3个防跌落传感器14。外壳9外侧设置有2个把柄7,把柄7内部安装有报警器。外壳9内部安装有缩回拉杆22,缩回拉杆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设置有:外壳;/n外壳上侧通过上盖板转轴固定有上盖板,上盖板设置有太阳能板;外壳下端设置有底盘,底盘下端设置有底盘滚球和防跌落传感器;/n外壳内部安装有污染控制单元、蓄电池、缩回拉杆,缩回拉杆与拉杆连接;/n缩回拉杆上端设置有传感器,拉杆顶端设置有上传感器,拉杆下端设置有下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设置有:外壳;
外壳上侧通过上盖板转轴固定有上盖板,上盖板设置有太阳能板;外壳下端设置有底盘,底盘下端设置有底盘滚球和防跌落传感器;
外壳内部安装有污染控制单元、蓄电池、缩回拉杆,缩回拉杆与拉杆连接;
缩回拉杆上端设置有传感器,拉杆顶端设置有上传感器,拉杆下端设置有下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沿中心线对半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侧设置有把柄,把柄内部安装有报警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上端活动安装有上挂钩,拉杆下端活动安装有下挂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内侧设置有风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内侧安装有过滤板,过滤板内侧安装有吸附板,吸附板内侧安装有光催化板,光催化板外侧设置有出风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室内污染净化智能移动多功能装置,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电路板,外壳内部安装有蓄电池和紫外线灯。


8.一种净化污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污染方法,包括:
当装置拉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开王新伟张枫胡杰陈佳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