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6346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平板和下平板,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周围均布设置至少两个减振连杆机构,减振连杆机构包括上弹性减振杆和下弹性减振杆,上弹性减振杆的上端与上平板通过轴线水平设置的第一销轴铰接,上弹性减振杆的下端与下弹性减振杆的上端通过第二销轴销接,下弹性减振杆的下端与下平板通过第三销轴铰接,上弹性减振杆和下弹性减振杆包括套杆、插杆和减振弹簧,插杆插入套杆中,减振弹簧设置在套杆中,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设置中间板件,中间板件与减振连杆机构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本减振系统具有减振频域广,吸振效率高,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建筑结构尤其是一些大跨度结构,如桥梁结构等,往往会受到复杂工况下的激励作用,无论是基础对建筑结构的振动激励,还是建筑结构本身受到的自然激励,如风载、雪载等,或者人致载荷、车辆载荷等,都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些有害振动进行消除,防止建筑物结构出现断裂、垮塌等危险情况发生。为了降低建筑物的振动危害,人们对建筑物连接部位设置各种减振结构,比如常规惯用的阻尼器,它能够针对特定的振动频率进行部分吸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对于建筑物结构来说,其振动频率范围比较广,因此,理想的减振结构需要具备比较宽的振动频率减振范围,目前,在建筑物结构中所使用的减振措施很难实现这样的要求。在机械式减振结构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机械式阻尼器(TMD),这种阻尼器,其减振效果与阻尼器的质量、刚度、阻尼参数有直接关系,通过调整阻尼器的参数,获得需要的减振效果。但是,在阻尼器的调整过程中需要协调多个参数,过程比较繁琐,同时,调整后的阻尼器只能对建筑物特定的振动频率起到一定的减振效果,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解决建筑物的振动问题,人们采取了各种减振措施,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需要研发一种减振频率范围大的建筑用减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目前建筑用减振结构所适用震动频率范围小的问题的全频率减振系统。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平板和下平板,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周围均布设置至少两个减振连杆机构,所述减振连杆机构包括上弹性减振杆和下弹性减振杆,上弹性减振杆的上端与所述上平板通过轴线水平设置的第一销轴铰接,所述上弹性减振杆的下端与所述下弹性减振杆的上端通过轴线与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的第二销轴销接,所述下弹性减振杆的下端与所述下平板通过轴线与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的第三销轴铰接,所述上弹性减振杆和下弹性减振杆包括套杆、插杆和减振弹簧,所述插杆插入所述套杆中,所述减振弹簧设置在所述套杆中,所述减振弹簧对所述插杆施加伸出所述套杆的弹力,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设置中间板件,所述中间板件与所述减振连杆机构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全频域减振系统,本减振系统以结构设计理论、机构运动理论以及振动控制理论为基础,可有效提高建筑物整体结构减振降噪能力。利用机械部件之间的机械运动,结合作为阻尼构件的减振弹簧、拉伸弹簧,组成的周期性元胞结构具有全频域减振性能,吸收建筑物结构的振动。减振连杆机构中插杆和套杆形成可伸缩的杆体,且通过减振弹簧实现伸缩弹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减振弹簧吸收不同方向的振动,提高减振效果,另一方面保证插杆和套杆之间可相对滑动,实现杆体伸缩,除了可传递消耗振动能量外,还可以改变结构系统的横向空间尺寸,节省安装空间。减振连杆机构通过拉伸弹簧和中间板件连接到一起,将竖直方向的振动与水平方向的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振动吸收系统,通过这种结构的往复运动,实现振动的吸收和能量的衰减。当建筑中多个作为周期性元胞结构的本减振系统相结合时,相连的各元胞结构之间构成新的往复减振机构,提高了能量的吸收效率。因此,上平板、下平板、减振连杆机构、拉伸弹簧等共同组成了全频域减振元胞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本减振系统具有减振频域广,吸振效率高,安装方便的优点,同时又因本专利技术可通过组合灵活扩展为多个元胞组合构造作用,可以形成新的往复减振机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减振的能力和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四周均布设置四个所述减振连杆机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弹性减振杆和下弹性减振杆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套杆以及与所述套杆一一插接的两插杆,两套杆中分别安装令所述插杆向外伸出的所述减振弹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部固定耳板,所述耳板固定设于所述第二销轴外侧的护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销轴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板件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销上安装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弹力令所述上弹性减振杆与下弹性减振杆之间夹角变大。位于作为中间关节的第二销处的扭转弹簧形成一个恢复力矩,保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套杆和插杆的接触面之间设有阻尼涂层。在接触面处的阻尼涂层可以在机构相对运动过程中进一步的吸收振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套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插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套杆和插杆的结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平板;2、下平板;3、上弹性减振杆;3-1、套杆;3-2、插杆;3-3、减振弹簧;4、下弹性减振杆;5、中间板件;6、拉伸弹簧;7、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目前建筑用减振结构所适用震动频率范围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特提供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本系统具有减振频域广,吸振效率高,安装方便的优点。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书如下:请参阅图1-图4,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包括上平板1和下平板2,上平板1和下平板2之间周围均布设置至少两个减振连杆机构。本实施例中,上平板1和下平板2之间四周均布设置四个减振连杆机构。减振连杆机构包括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上弹性减振杆3的上端与上平板1通过轴线水平设置的第一销轴铰接,上弹性减振杆3的下端与下弹性减振杆4的上端通过轴线与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的第二销轴销接,下弹性减振杆4的下端与下平板2通过轴线与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的第三销轴铰接。上弹性减振杆3与下弹性减振杆4之间的内侧夹角小于180°。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自身均具有伸缩弹性。一方面,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的伸缩弹性以及铰接方式可以吸收不同方向的振动,提高减振效果,另一方面,因减振连杆机构可以实现结构伸缩,还可以改变结构系统的横向空间尺寸,节省安装空间。上平板1和下平板2之间设置中间板件5,中间板件5与减振连杆机构通过拉伸弹簧6连接。拉伸弹簧6为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施加令二者内侧夹角变大的向内的拉力。形成能量吸收耗散结构,将竖直方向的振动转换到拉伸弹簧能量耗散系统中。本实施例中,中间板件5为矩形框架板。中间板件5的四周均布四组拉伸弹簧6,每组拉伸弹簧6为相互平行的两个,拉伸弹簧6的一端钩接中间板件5,拉伸弹簧6的另一端钩接对应侧的第二销轴。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为相同构造,以上弹性减振杆3为例,其包括套杆3-1、插杆3-2和减振弹簧3-3,套杆3-1是具有中心插孔的杆体。插杆3-2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平板(1)和下平板(2),所述上平板(1)和下平板(2)之间周围均布设置至少两个减振连杆机构,所述减振连杆机构包括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上弹性减振杆(3)的上端与所述上平板(1)通过轴线水平设置的第一销轴铰接,所述上弹性减振杆(3)的下端与所述下弹性减振杆(4)的上端通过轴线与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的第二销轴销接,所述下弹性减振杆(4)的下端与所述下平板(2)通过轴线与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的第三销轴铰接,所述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包括套杆(3-1)、插杆(3-2)和减振弹簧(3-3),所述插杆(3-2)插入所述套杆(3-1)中,所述减振弹簧(3-3)设置在所述套杆(3-1)中,所述减振弹簧(3-3)对所述插杆(3-2)施加伸出所述套杆(3-1)的弹力,所述上平板(1)和下平板(2)之间设置中间板件(5),所述中间板件(5)与所述减振连杆机构通过拉伸弹簧(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频率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平板(1)和下平板(2),所述上平板(1)和下平板(2)之间周围均布设置至少两个减振连杆机构,所述减振连杆机构包括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上弹性减振杆(3)的上端与所述上平板(1)通过轴线水平设置的第一销轴铰接,所述上弹性减振杆(3)的下端与所述下弹性减振杆(4)的上端通过轴线与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的第二销轴销接,所述下弹性减振杆(4)的下端与所述下平板(2)通过轴线与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平行的第三销轴铰接,所述上弹性减振杆(3)和下弹性减振杆(4)包括套杆(3-1)、插杆(3-2)和减振弹簧(3-3),所述插杆(3-2)插入所述套杆(3-1)中,所述减振弹簧(3-3)设置在所述套杆(3-1)中,所述减振弹簧(3-3)对所述插杆(3-2)施加伸出所述套杆(3-1)的弹力,所述上平板(1)和下平板(2)之间设置中间板件(5),所述中间板件(5)与所述减振连杆机构通过拉伸弹簧(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频率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1)和下平板(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刘中宪王海良吕杨刘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