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杆、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和双层钢结构建筑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343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杆、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和双层钢结构建筑物,吊杆包括沿第一延伸结构、第二延伸结构、第一形变模块和第二形变模块,第一延伸结构具有相反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二延伸结构具有相反的第三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第一形变模块设置在第一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之间,第二形变模块设置在第二抵接部与第四抵接部之间;吊杆可处于受拉状态或受压状态。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包括吊杆和吊点连接结构,吊点连接结构包括梁体连接座和锁定件。双层钢结构建筑物包括内层钢网壳结构、外层钢拱梁结构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应对复杂多维度形变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杆、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和双层钢结构建筑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吊杆、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和双层钢结构建筑物。
技术介绍
在大型钢网壳结构结合钢拱梁结构的建筑工程中,内层钢网壳结构吊挂在外层钢拱梁结构的下部而形成共同受力的结构体系。现有一种用于应对抗震的空间结构吊顶系统,其包括屋面连接结构、吊杆结构和龙骨连接结构,屋面连接结构用于与屋面固定连接,吊杆结构吊装在所述屋面连接结构的顶部,且吊杆结构与屋面连接结构之间设置了弹簧,吊杆结构承受重力增大时弹簧压缩形变以产生抗震效果;吊杆结构的底部为铰链球,龙骨连接结构上设置球窝,龙骨连接结构上设置压片以保证铰链球位于球窝内,螺栓将压片固定到龙骨连接结构上。多个龙骨连接结构连接在多根龙骨之间而构成吊顶结构网络,吊顶结构网络由多根吊杆结构实现悬吊,吊顶结构网络的下侧固定安装装饰面板。现有的该种空间结构吊顶系统为非结构构件,是建筑结构部分以外的构件,其利用弹簧和球铰副对处于悬吊状态的吊顶结构网络起抗震保护作用。但针对大型钢网壳结构结合钢拱梁结构的建筑工程,内层钢网壳结构与建筑用地固定连接而并非处于悬吊状态,设置在内层钢网壳结构和外层钢拱梁结构之间的吊挂连接装置的设置目的并非单一地应对地震力,更主要地,吊挂连接装置需要应对两个刚度不同的钢结构层之间由于外界因素(如温度和地震力等)引起的复杂的多维度变形,在多维度形变下,各个吊点受力方向各异且受力大。因此,设置在内层钢网壳结构和外层钢拱梁结构之间的吊挂连接装置作为建筑结构部分中的关键的受力结构构件。而现有的该种空间结构吊顶系统仅应对处于悬吊状态的室内吊顶物以产生抗震效果,无法作为关键的受力结构构件应用到大型钢网壳结构结合钢拱梁结构的建筑工程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维度形变的吊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维度形变的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维度形变的双层钢结构建筑物。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提供的吊杆,其底端为铰链球;吊杆包括沿其延伸方向活动相连的第一延伸结构和第二延伸结构,铰链球位于第二延伸结构的末端;吊杆还包括第一形变模块和第二形变模块;第一延伸结构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二延伸结构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三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在延伸方向上,第一形变模块设置在第一抵接部和第三抵接部之间,第二形变模块设置在第二抵接部与第四抵接部之间;当吊杆处于受拉状态,第一形变模块抵接在第一抵接部与第三抵接部之间;当吊杆处于受压状态,第二形变模块抵接在第二抵接部与第四抵接部之间;处于受压状态的吊杆的长度小于处于受拉状态的吊杆的长度。由上述方案可见,吊杆内设置受力方向相反的第一形变模块和第二形变模块,从而使吊杆具有抗压和抗拉能力,再加上铰链球的配合,从而使吊点能应对由于复杂多维度形变带来的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压力或拉力,因而能很好地作为关键受力结构构件设置在内层钢网壳结构和外层钢拱梁结构之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形变模块包括碟形弹簧,和/或第二形变模块包括碟形弹簧。由上可见,作为受力结构构件的吊杆需要对抗或尽可能减少形变,若使用弹簧则存在形变量较大和抗压强度较低的问题,而碟形弹簧具有更好的抗压强度和更小的形变量,更适合作为形变部件设置在吊杆中。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形变模块所包括的碟形弹簧的数量多于第二形变模块所包括的碟形弹簧的数量。由上可见,重力作用下,吊杆在收拉状态时产生的形变量更大,因此第一形变模块包含更多的碟形弹簧以具有更适合的形变量。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延伸结构包括筒体和环形件,环形件固定在筒体上,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位于环形件的轴向两端;第二延伸结构包括杆体和套筒件,套筒件套装在杆体的延伸中部,铰链球固定在杆体的第一延伸端部,杆体的第二延伸端部设置有挡盘,第三抵接部位于挡盘上,第四抵接部位于套筒件上;杆体可移动地穿过环形件并伸入筒体,环形件位于套筒件与挡盘之间。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对吊杆进行加工和装配,保证吊杆的结构强度,同时第一形变模块和第二形变模块能作为内部部件置于筒体内,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吊杆的结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方案是,套筒件的内周设有第一内螺纹,杆体的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配合。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环形件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筒体的内周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配合。由上可见,在圆周面上加工螺纹难度较低,此设置能进一步利于对各部件进行加工和装配。进一步的方案是,筒体的轴向端部设置有环形台阶位,环形件固定在环形台阶位上。由上可见,环形台阶位能有效将环形件限制在轴向上的固定位置上,提高吊杆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提供的一种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包括吊杆和吊点连接结构,吊点连接结构包括梁体连接座和锁定件,锁定件安装在梁体连接座上,锁定件与梁体连接座之间形成球窝;吊杆采用上述的吊杆,铰链球位于球窝中,铰链球支承锁定件;锁定件可旋转并到达锁定位置,锁定件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件支承梁体连接座。由上述方案可见,吊杆的改进使吊点能应对由于复杂多维度形变带来的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压力或拉力。另外,现有的空间结构吊顶系统中,压片依靠吊杆支承,由于现有的空间结构吊顶系统并非结构构件,龙骨连接结构以及龙骨构成的吊顶结构网络则依靠连接在压片与龙骨连接结构之间的螺栓支承,但螺栓不足以应对双层钢结构建筑中的吊点受力,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锁定件本身对梁体连接座支承,增大受力面,避免应力集中,避免出现不可修复的拉断或压碎的结构破坏。进一步的方案是,锁定件设有沿周向布置且朝外周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一凸台;梁体连接座具有用于构成球窝的安装凹位,安装凹位的内周面上设有沿周向布置且朝内周伸出的至少两个第二凸台,安装凹位的底面与多个第二凸台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在安装凹位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台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连通至安装空间的空间入口;第一凸台可从空间入口进入安装空间并旋转到达锁定位置;锁定件处于锁定位置时,第一凸台支承第二凸台。由上可见,此设置实现了一个快捷拆装的结构,将锁定件插入并旋转即到达锁定位置,吊杆、锁定件和梁体连接座则能实现支承。本专利技术第三目的提供的双层钢结构建筑物包括内层钢网壳结构、外层钢拱梁结构和设置在内层钢网壳结构和外层钢拱梁结构之间的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内层钢网壳结构包括多根结构梁;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采用上述的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第一延伸结构的顶部与外层钢拱梁结构连接;多根结构梁通过吊点连接结构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层钢结构建筑物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第一实施例中吊杆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钢结构吊挂连接装置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延伸结构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吊杆,其底端为铰链球;/n其特征在于:/n所述吊杆包括沿其延伸方向活动相连的第一延伸结构和第二延伸结构,所述铰链球位于所述第二延伸结构的末端;/n所述吊杆还包括第一形变模块和第二形变模块;/n所述第一延伸结构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n所述第二延伸结构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三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n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形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三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形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四抵接部之间;/n当所述吊杆处于受拉状态,所述第一形变模块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三抵接部之间;/n当所述吊杆处于受压状态,所述第二形变模块抵接在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四抵接部之间;/n处于所述受压状态的吊杆的长度小于处于所述受拉状态的吊杆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吊杆,其底端为铰链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杆包括沿其延伸方向活动相连的第一延伸结构和第二延伸结构,所述铰链球位于所述第二延伸结构的末端;
所述吊杆还包括第一形变模块和第二形变模块;
所述第一延伸结构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
所述第二延伸结构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三抵接部和第四抵接部;
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形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三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形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四抵接部之间;
当所述吊杆处于受拉状态,所述第一形变模块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三抵接部之间;
当所述吊杆处于受压状态,所述第二形变模块抵接在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四抵接部之间;
处于所述受压状态的吊杆的长度小于处于所述受拉状态的吊杆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形变模块包括碟形弹簧,
和/或,
所述第二形变模块包括碟形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形变模块所包括的所述碟形弹簧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二形变模块所包括的所述碟形弹簧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吊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结构包括筒体和环形件,所述环形件固定在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环形件的轴向两端;
所述第二延伸结构包括杆体和套筒件,所述套筒件套装在所述杆体的延伸中部,所述铰链球固定在所述杆体的第一延伸端部,所述杆体的第二延伸端部设置有挡盘,所述第三抵接部位于所述挡盘上,所述第四抵接部位于所述套筒件上;
所述杆体可移动地穿过所述环形件并伸入所述筒体,所述环形件位于所述套筒件与所述挡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件的内周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杆体的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冬周海滨陈贯亮李伟卢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晶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