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梁抗震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梁抗震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地震是一种随机且强烈的振动,具有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建筑抗震理论未达到科学严密的今天,仍不能准确地预测建筑物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所以仅仅靠计算很难使建筑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必须重视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设计。梁柱结构是建筑过程中搭建框架的重要结构,为了保证在建筑受到振动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在建筑梁柱连接节点设置阻尼器,通过阻尼耗能并吸收谐振频率来减弱地震作用力,但是现有的抗震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且大多是通过直杆连接缓冲件,在地震发生时,直杆的两端在挤压力矩下容易发生折断,导致抗震连接结构被破坏,建筑梁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抗震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且大多是通过直杆连接缓冲件,在地震时直杆容易折断导致建筑梁受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梁抗震连接结构。一种建筑梁抗震连接结构,包括建筑梁、支撑柱和设置在建筑梁和支撑柱之间的抗震组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梁抗震连接结构,包括建筑梁(1)、支撑柱(2)和设置在建筑梁(1)和支撑柱(2)之间的抗震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组件(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柱(2)的两侧,抗震组件(3)包括弧形套筒(301)、建筑梁连接段(302)、支撑柱连接段(303)、缓冲层(304)、以及设置在缓冲层(304)之间的缓冲弹簧(305),所述建筑梁(1)和支撑柱(2)上均设置有连接座(4),所述建筑梁连接段(302)和支撑柱连接段(303)分别与连接座(4)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梁抗震连接结构,包括建筑梁(1)、支撑柱(2)和设置在建筑梁(1)和支撑柱(2)之间的抗震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组件(3)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柱(2)的两侧,抗震组件(3)包括弧形套筒(301)、建筑梁连接段(302)、支撑柱连接段(303)、缓冲层(304)、以及设置在缓冲层(304)之间的缓冲弹簧(305),所述建筑梁(1)和支撑柱(2)上均设置有连接座(4),所述建筑梁连接段(302)和支撑柱连接段(303)分别与连接座(4)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梁抗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套筒(301)为弧形的空心圆管,所述建筑梁连接段(302)和支撑柱连接段(303)的形状相同,建筑梁连接段(302)的一端为圆柱形且设置有固定孔、另一端呈弧形且伸入弧形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