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631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及其施工方法,该多功能复合通道包括闭合框架,闭合框架从上至下分隔出上层行车通道、中层给排水空间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上层行车通道及中层给排水空间的侧墙上设置有车辆紧急逃生通道;中层给排水空间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之间的结构中板上设置有耐候钢制滤网,耐候钢制滤网底部设有开合结构及自动控制装置。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控制开合结构开启,将中层给排水空间的水释流到底层给排水空间,而中层给排水空间则作为车辆应急疏散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地下空间利用率高、功能全面,不仅可满足城市给排水的需求,同时可解决地下车行隧道遭遇突发状况时的车辆应急疏解问题,具有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交通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大,土地资源稀缺,尤其是中大型城市中人口逐渐增长,城市地下隧道及排水箱涵的建设逐渐增加,然而二者通常没有进行综合考虑,造成城市地下空间及投资的浪费,有必要提出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以有效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城市地下隧道及排水箱涵粗放型建设,未统筹集约考虑而造成的城市地下空间及投资浪费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其包括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从上至下分隔出用于行车的上层行车通道、用于市政给排水的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用于市政给排水的底层给排水空间;所述上层行车通道以及中层给排水空间的侧墙上设置有车辆紧急逃生通道;所述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之间的第二结构中板上设置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耐候钢制滤网,所述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从上至下分隔出用于行车的上层行车通道、用于市政给排水的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用于市政给排水的底层给排水空间;/n所述上层行车通道以及中层给排水空间的侧墙上设置有车辆紧急逃生通道;所述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之间的第二结构中板上设置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耐候钢制滤网,所述耐候钢制滤网底部具有开合结构以及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或闭合的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控制后台实现信号连接;在正常工况下,所述开合结构处于闭合状态;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手动或通过控制后台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排水及通行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从上至下分隔出用于行车的上层行车通道、用于市政给排水的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用于市政给排水的底层给排水空间;
所述上层行车通道以及中层给排水空间的侧墙上设置有车辆紧急逃生通道;所述中层给排水空间以及底层给排水空间之间的第二结构中板上设置有若干均匀间隔分布的耐候钢制滤网,所述耐候钢制滤网底部具有开合结构以及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或闭合的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控制后台实现信号连接;在正常工况下,所述开合结构处于闭合状态;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手动或通过控制后台控制所述开合结构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框架为单室三层闭合框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通道,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倩茹刘晓华曹诗定余祥亮韦彬唐皓刘伟谢永毅田蕾徐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