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28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梁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顶升梁体的千斤顶,梁体的下方、以及千斤顶的下方均设置有依次叠放的多个辅助支撑组件。相邻的两个辅助支撑组件之间通过靠近彼此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可拆卸连接,顶升完成后,可将叠放的多个辅助支撑组件拆卸,增加周转次数。承重管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能够节省材料及成本,且利于降重。承重管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支撑芯轴以及间隔设置于支撑芯轴周向的多个加劲肋板,加劲肋板远离支撑芯轴的一端与承重管的内壁连接,以避免承重管的内部出现中空,有效提高承重管的支撑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桥梁运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桥梁进行应急抢险或维修加固施工。例如,由于支撑桥梁的支座损坏或者梁体下沉等因素,需要顶升梁体以更换支座或将桥梁顶升复位。然而,桥梁地处环境受限,施工条件苛刻,面临大型设备进场不便、材料运输困难、施工工作面有限等难题。因此,施工时通常采用体积适宜的千斤顶来顶升梁体。当梁体的顶升高度超过千斤顶的顶升行程时,需要对梁体进行临时支撑、以及在千斤顶的底端设置支垫,以将千斤顶的高度抬升,抬升后的千斤顶再次顶升梁体,经过多次支垫以及顶升操作后,使梁体顶升至设定高度。目前常用的支垫方式有钢板支垫、型钢支垫以及混凝土外包钢管支垫等。钢板支垫和型钢支垫须现场切割,支垫成品质量无法保证且钢材用量大,材料不能周转,经济性不好,且顶升安装不便;混凝土外包钢管支垫重量大,不易搬运安装以及顶升接高,且混凝土达到强度等级需要的养护周期较长,不适于抢险加固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可周转使用,降低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使用该方法顶升梁体时施工速度快,安全系数高,符合抢险加固工程特征。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包括用于顶升所述梁体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顶杆能够与所述梁体抵接,所述千斤顶的下方、以及所述梁体的下方均设置有依次叠放的多个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承重管;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沿所述承重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通过靠近彼此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加强组件,位于承重管内,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支撑芯轴以及多个加劲肋板,多个所述加劲肋板沿所述支撑芯轴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加劲肋板远离所述支撑芯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重管的内壁。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辅助支撑组件还包括紧固件和止挡螺母,所述紧固件依次贯穿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中靠近彼此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并与所述止挡螺母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紧固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以承重管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连接件包括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内壁与所述承重管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的顶面与所述承重管的顶面平齐;所述下连接件包括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内壁与所述承重管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底面与所述承重管的底面平齐。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劲肋板的顶面与所述承重管的顶面平齐,所述加劲肋板的底面与所述承重管的底面平齐。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劲肋板与所述支撑芯轴连接的一端、以及所述加劲肋板与所述承重管的内壁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承重管的外壁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被配置为用于钩卡起吊设备的吊钩。一种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梁体的下方布置千斤顶和辅助支撑组件,千斤顶放置于辅助支撑组件上,千斤顶的顶杆抵接于梁体的底面;步骤S2:驱动千斤顶的顶杆顶升梁体;步骤S3:在梁体下方的空隙中填塞辅助支撑组件,以支撑梁体;步骤S4:千斤顶回油缩顶,并将千斤顶从梁体的下方取出;步骤S5:将千斤顶取出后,在原千斤顶的位置填塞辅助支撑组件,并将千斤顶落于填塞的辅助支撑组件上,以垫高千斤顶;步骤S6:重复步骤S2至步骤S5,直至将梁体顶升至设定位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梁体的底部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的顶杆能够与梁体抵接,用于顶升梁体,梁体的下方、以及千斤顶的下方均设置有自下而上依次叠放的多个辅助支撑组件。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承重管,承重管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顶升梁体时,相邻的两个辅助支撑组件之间通过靠近彼此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可拆卸连接,顶升作业完成后,可将叠放的多个辅助支撑组件拆卸,以重复利用,增加周转次数。通过设置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能够增大相邻两个辅助支撑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顶升梁体时的支撑稳定性,通过设置空心的承重管,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材料用量,节省施工成本,且能够有效降低辅助支撑组件的重量,方便施工人员现场搬运和安装。承重管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支撑芯轴以及间隔设置于支撑芯轴周向的多个加劲肋板,每个加劲肋板的一端均与支撑芯轴连接,另一端与承重管的内壁连接,以避免承重管的内部出现中空,有效提高承重管的支撑强度,防止承重管在支撑梁体时发生较大变形导致梁体歪斜甚至倒塌。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通过多次顶升以及填塞辅助支撑组件能够将梁体顶升至设定高度,保证梁体的顶升过程快速、高效、安全的完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辅助支撑组件的第一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辅助支撑组件的第二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相邻两个辅助支撑组件的第一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的相邻两个辅助支撑组件的第二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中步骤S1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中步骤S2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中步骤S3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中步骤S4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中步骤S5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升梁体的施工方法中千斤顶与承重梁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梁体;101-承重梁;102-T梁;1-千斤顶;2-辅助支撑组件;11-顶杆;21-承重管;22-上连接件;23-下连接件;24-加强组件;25-紧固件;26-止挡螺母;222-连接孔;241-支撑芯轴;242-加劲肋板;2421-倒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包括用于顶升所述梁体(100)的千斤顶(1),所述千斤顶(1)的顶杆(11)能够与所述梁体(100)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1)的下方、以及所述梁体(100)的下方均设置有依次叠放的多个辅助支撑组件(2),所述辅助支撑组件(2)包括:/n承重管(21);/n上连接件(22)和下连接件(23),所述上连接件(22)和所述下连接件(23)沿所述承重管(21)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2)通过靠近彼此的上连接件(22)和下连接件(23)可拆卸连接;/n加强组件(24),位于承重管(21)内,所述加强组件(24)包括支撑芯轴(241)以及多个加劲肋板(242),多个所述加劲肋板(242)沿所述支撑芯轴(24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加劲肋板(242)远离所述支撑芯轴(2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重管(21)的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包括用于顶升所述梁体(100)的千斤顶(1),所述千斤顶(1)的顶杆(11)能够与所述梁体(100)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1)的下方、以及所述梁体(100)的下方均设置有依次叠放的多个辅助支撑组件(2),所述辅助支撑组件(2)包括:
承重管(21);
上连接件(22)和下连接件(23),所述上连接件(22)和所述下连接件(23)沿所述承重管(21)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2)通过靠近彼此的上连接件(22)和下连接件(23)可拆卸连接;
加强组件(24),位于承重管(21)内,所述加强组件(24)包括支撑芯轴(241)以及多个加劲肋板(242),多个所述加劲肋板(242)沿所述支撑芯轴(24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加劲肋板(242)远离所述支撑芯轴(24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重管(21)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组件(2)还包括紧固件(25)和止挡螺母(26),所述紧固件(25)依次贯穿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2)中靠近彼此的上连接件(22)和下连接件(23),并与所述止挡螺母(2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25)以承重管(21)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5)包括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梁体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22)包括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内壁与所述承重管(21)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的顶面与所述承重管(21)的顶面平齐;
所述下连接件(23)包括第二法兰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栋何思元金磊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