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20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5
本申请涉及纺织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棉纤维选取;S2.纺纱;S3.涤纶丝选取;S4.股线制备;S5.编制;S6.后处理:使用抗皱整理液对混纺面料进行浸轧处理,每1L所述抗皱整理液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80~100份、二丙烯酸乙二醇酯25~45份、碳酸氢钠8~14份、三乙醇胺5~10份、无水氯化镁12~20份、丙酮35~75份以及添加剂15~25份;浸轧完成后对混纺面料进行烘干处理,制得混纺面料成品。本申请的混纺面料具有优异的抗皱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
本申请涉及纺织材料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混纺即混纺化纤织物,是化学纤维与其它如棉毛、丝、麻等到天然纤维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既有化学纤维的风格又有天然纤维的性能。混纺纤维包括涤纶丝与棉纤维的混纺,两者混纺制成的面料既具有涤纶丝的高韧性、阻燃性、回弹性、抗静电性,又具有棉纤维的吸湿性、保暖性、耐热性。但是棉纤维的抗皱性能较差,遇水容易发皱,导致混纺面料的抗皱性能下降。关联技术为公告号CN10930490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抗皱抑菌面料,所述抗皱抑菌面料包括基层和抑菌层;所述基层由经线、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用料为棉纤维;所述纬线用料为棉纤维和圣麻纤维;所述纬线中棉纤维与圣麻纤维的重量比为10:2~6;所述基层中棉纤维和圣麻纤维的重量比为30:3~8;所述抑菌层由40份~60份的改性竹纤维与15份~30份的大豆纤维混纺织造而成。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面料基层的纬线采用圣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圣麻纤维虽然具有一定的防皱性能,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棉纤维易皱的缺陷,制备出的面料依然具有易皱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混纺面料的抗皱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棉纤维选取:选取2dtex×30mm的棉纤维,并将棉纤维浸入预处理液中进行前处理,前处理完成后对棉纤维进行烘干处理;S2.纺纱:棉纤维依次经过以下处理工序:抓棉工序→成卷工序→梳理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得到细棉纱;S3.涤纶丝选取:选用20D/1F的涤纶丝;S4.股线制备:以3~5根细棉纱为一股,加捻出股线A;以2~4根涤纶丝为一股,加捻出股线B;S5.编制:将股线A与股线B编织成混纺面料;S6.后处理:使用抗皱整理液对混纺面料进行浸轧处理,每1L所述抗皱整理液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80~100份、二丙烯酸乙二醇酯25~45份、碳酸氢钠8~14份、三乙醇胺5~10份、无水氯化镁12~20份、丙酮35~75份以及添加剂15~25份;浸轧完成后对混纺面料进行烘干处理,制得混纺面料成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抗皱整理液对混纺面料进行浸轧处理,抗皱整理液中的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具有良好的弹性,与二丙烯酸乙二醇酯等原料共同作用于混纺面料上,有利于提高混纺面料中细棉纱与涤纶丝的弹性与抗皱性,因此,获得提高混纺面料抗皱性的效果。碳酸氢钠具有调节抗皱整理液酸碱度的作用,以避免混纺面料发生酸降解。优选的,每1L所述抗皱整理液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90~95份、二丙烯酸乙二醇酯30~40份、碳酸氢钠10~12份、三乙醇胺6~8份、无水氯化镁14~16份、丙酮50~60份以及添加剂20~2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升抗皱整理液中采用上述重量份的原料,有利于提高抗皱整理液对混纺面料的抗皱性能。优选的,所述抗皱整理液还包括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5~2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添加用于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增效,两者共同作用于混纺面料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抗皱整理液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混纺面料的抗皱性。优选的,所述抗皱整理液还包括热固性脲醛树脂20~3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为热塑性树脂,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在作为抗皱整理液使用时,虽然对混纺面料具有良好的抗皱提升效果,但是会导致混纺面料的强度下降,使用热固性脲醛树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补强,两者共同作用于混纺面料上,有利于提升混纺面料的强度性能。优选的,所述S1中的预处理液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碳酸氢铵55~75份、去离子水25~35份、活性剂5~10份以及促进剂0.05~0.1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碳酸氢铵对混纺面料进行碱刻蚀,使棉纤维表面产生腐蚀坑,从而增大其比表面积,以此提升抗皱整理液在棉纤维表面的附着力,使得棉纤维具有持久的抗皱性能。优选的,所述活化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棉纤维进行活化,从而提高预处理液对棉纤维的作用效果,从而提高抗皱整理液在棉纤维表面的附着度,以此提升棉纤维的抗皱性能。优选的,所述促进剂为促进剂12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促进剂1227一方面对棉纤维进行活化,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杀菌性,有利于对棉纤维上的细菌进行杀除,从而提升棉纤维的预处理效果。优选的,所述S6中的添加剂包括质量比为1:(2~3)的柔软剂与渗透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软剂用于提高混纺面料的柔软性,渗透剂用于扩大混纺面料表面的孔隙率,促进抗皱整理液快速渗透至混纺面料的内部。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抗皱整理液对混纺面料进行浸轧处理,抗皱整理液中的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具有良好的弹性,与二丙烯酸乙二醇酯等原料共同作用于混纺面料上,有利于提高混纺面料中细棉纱与涤纶丝的弹性与抗皱性,获得了提高混纺面料抗皱性的效果。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用于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增效,两者共同作用于混纺面料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抗皱整理液的使用性能,从而提升混纺面料的抗皱性。3、本申请中使用热固性脲醛树脂为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补强,两者共同作用于混纺面料上,有利于提升混纺面料的强度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原料来源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棉纤维选取:选取2dtex×30mm的棉纤维,并将棉纤维浸入预处理液中进行前处理,前处理温度为90℃,浸泡时间为20min,前处理完成后对棉纤维进行水洗、烘干处理;其中,预处理液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碳酸氢铵55份、去离子水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以及促进剂12270.05份;S2.纺纱:棉纤维依次经过以下处理工序:抓棉工序→成卷工序→梳理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得到细棉纱;S3.涤纶丝选取:选用20D/1F的涤纶丝;S4.股线制备:以3根细棉纱为一股,采用S捻加捻出股线A;以2根涤纶丝为一股,采用S捻加捻出股线B;S5.编制:将股线A与股线B编织成混纺面料;S6.后处理:使用抗皱整理液对混纺面料进行二浸二轧处理,浸轧完成后对混纺面料预烘15min,再焙烘10min,洗涤后自然晾干,制得混纺面料成品;其中,每1L抗皱整理液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80份、二丙烯酸乙二醇酯25份、碳酸氢钠8份、三乙醇胺5份、无水氯化镁12份、丙酮35份以及质量比为1:2的柔软剂与渗透剂15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nS1.棉纤维选取:选取2dtex×30mm的棉纤维,并将棉纤维浸入预处理液中进行前处理,前处理完成后对棉纤维进行烘干处理;/nS2.纺纱:棉纤维依次经过以下处理工序:抓棉工序→成卷工序→梳理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得到细棉纱;/nS3.涤纶丝选取:选用20D/1F的涤纶丝;/nS4.股线制备:以3~5根细棉纱为一股,加捻出股线A;以2~4根涤纶丝为一股,加捻出股线B;/nS5.编制:将股线A与股线B编织成混纺面料;/nS6.后处理:使用抗皱整理液对混纺面料进行浸轧处理,每1L所述抗皱整理液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80~100份、二丙烯酸乙二醇酯25~45份、碳酸氢钠8~14份、三乙醇胺5~10份、无水氯化镁12~20份、丙酮35~75份以及添加剂15~25份;浸轧完成后对混纺面料进行烘干处理,制得混纺面料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棉纤维选取:选取2dtex×30mm的棉纤维,并将棉纤维浸入预处理液中进行前处理,前处理完成后对棉纤维进行烘干处理;
S2.纺纱:棉纤维依次经过以下处理工序:抓棉工序→成卷工序→梳理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得到细棉纱;
S3.涤纶丝选取:选用20D/1F的涤纶丝;
S4.股线制备:以3~5根细棉纱为一股,加捻出股线A;以2~4根涤纶丝为一股,加捻出股线B;
S5.编制:将股线A与股线B编织成混纺面料;
S6.后处理:使用抗皱整理液对混纺面料进行浸轧处理,每1L所述抗皱整理液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80~100份、二丙烯酸乙二醇酯25~45份、碳酸氢钠8~14份、三乙醇胺5~10份、无水氯化镁12~20份、丙酮35~75份以及添加剂15~25份;浸轧完成后对混纺面料进行烘干处理,制得混纺面料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皱混纺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L所述抗皱整理液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90~95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德金子祥陈文彪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天普纺织有限公司绍兴市柯桥区东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