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20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一侧设置有控制箱,装置本体底端设置有底脚,装置本体顶端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设置有过滤箱,过滤箱上端设置有隔网,过滤箱内部下端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上方设置有风扇,装置本体内部一侧设置有套管,套管内部设置有内管,通过设置连接管、过滤箱、过滤网和风扇,在装置本体使用时,利用连接管与风扇的配合,可以将装置本体内部形成负压,利用产生的负压可以将生产时产生的断裂纤维吸进过滤箱内,利用过滤箱与过滤网的配合,可以将断裂纤维进行吸附,避免断裂纤维在装置本体内部堆积,导致装置本体在使用时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
技术介绍
纱线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加捻加工,加捻是指对短纤、真丝和化纤长丝等原料丝绕成线的过程,组成纱线的多根丝要经过加捻之后才能相互缠绕才能使纱线更加结实精致,捻度越高即丝线绕的越紧,利用纱线织出来的布紧致、垂感好且牢度强,因此为了增加纱线的强度。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1、现有的纱线生产加捻装置结构复杂且操作麻烦,只能对纱线进行一次加捻,使得纱线的加工捻度较低,难以实现提高纱线捻度的效果,并且现有的纱线生产加捻装置难以实现成品纱筒均匀高效的进行卷绕,使得纱线在卷绕过程中松散脱落,导致生产加工完成的纱筒质量较差,不能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2、现有的纱线在加捻过程中,纱线表面细小的纤维会因为加捻造成断裂,断裂后的纤维会堆积在装置主体内部,久而久之,堆积的纤维会导致装置内部的零件出现卡顿或绞线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并且会对成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装置本体底端设置有底脚,所述装置本体顶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上端设置有隔网,所述过滤箱内部下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方设置有风扇,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一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内部设置有进线孔,所述套管外环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内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齿轮,所述内管外环面设置有卡齿,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另一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内部设置有支撑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轴外环面设置有收线盘,所述收线盘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支撑轴一端设置有减速马达,所述支撑轴贯穿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与所述减速马达内部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观察窗的材质由透明亚克力板制成,所述观察窗的外侧固定安装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的形状为L形,所述连接管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装置本体的顶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箱的一侧,且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过滤箱的内部相贯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的形状为矩形,所述过滤网的材质由铁丝交叉编织而成,所述过滤网每平方厘米的目数为80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管的形状为镂空圆柱形,所述套管的内径尺寸与所述内管外径尺寸相匹配,所述内管套接在所述套管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轮贯穿所述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卡齿相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管、过滤箱、过滤网和风扇,在装置本体使用时,利用连接管与风扇的配合,可以将装置本体内部形成负压,利用产生的负压可以将生产时产生的断裂纤维吸进过滤箱内,利用过滤箱与过滤网的配合,可以将断裂纤维进行吸附,避免断裂纤维在装置本体内部堆积,导致装置本体在使用时出现问题;2、该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通过设置进线孔、电机、齿轮、卡齿和收线盘,在装置本体使用时,将纱线投送到进线孔内,利用电机与齿轮的配合,让卡齿带动内管进行旋转,通过旋转性可以让纱线进行加捻,并通过收线盘的配合,可以达到连续加捻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收线盘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本体;2、观察窗;3、控制箱;4、底脚;5、连接管;6、过滤箱;7、隔网;8、过滤网;9、风扇;10、套管;11、内管;12、进线孔;13、电机;14、传动轴;15、齿轮;16、卡齿;17、轴承;18、支撑轴;19、收线盘;20、减速马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观察窗2一侧设置有控制箱3,装置本体1底端设置有底脚4,装置本体1顶端设置有连接管5,连接管5一端设置有过滤箱6,过滤箱6上端设置有隔网7,过滤箱6内部下端设置有过滤网8,过滤网8上方设置有风扇9,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设置有套管10,套管10内部设置有内管11,内管11内部设置有进线孔12,套管10外环面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4,传动轴14一端设置有齿轮15,内管11外环面设置有卡齿16,装置本体1内部另一侧设置有轴承17,轴承17内部设置有支撑轴18。本实施例中,支撑轴18外环面设置有收线盘19,收线盘19的数量为两组,支撑轴18一端设置有减速马达20,支撑轴18贯穿装置本体1的内壁与减速马达20内部固定连接,利用收线盘19与减速马达20的配合,可以自动将加捻好的纱线进行收集,提高了工作效率;观察窗2的材质由透明亚克力板制成,观察窗2的外侧固定安装在装置本体1的内壁上,利用观察窗2可以对装置本体1内部进行观察,避免纱线发生缠绕的现象;连接管5的形状为L形,连接管5一端固定安装在装置本体1的顶端,连接管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过滤箱6的一侧,且装置本体1的内部通过连接管5与过滤箱6的内部相贯通,利用连接管5可以将装置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断裂纤维输送到过滤箱6内;过滤网8的形状为矩形,过滤网8的材质由铁丝交叉编织而成,过滤网8每平方厘米的目数为80目,利用过滤网8可以对断裂纤维进行吸附,防止断裂纤维在装置本体1内部产生堆积;套管10的形状为镂空圆柱形,套管10的内径尺寸与内管11外径尺寸相匹配,内管11套接在套管10的内部,利用套管10与内管11的配合,可以让内管11具有旋转性,从而加捻纱线;齿轮15贯穿套管10的内壁与卡齿16相啮合,利用齿轮15与电机13的配合,可以让内管11匀速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装置本体1使用时,将纱线投送到进线孔12内,利用电机13与齿轮15的配合,让卡齿16带动内管11进行旋转,通过旋转性可以让纱线进行加捻,并通过收线盘19的配合,可以达到连续加捻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利用连接管5与风扇9的配合,可以将装置本体1内部形成负压,利用产生的负压可以将生产时产生的断裂纤维吸进过滤箱6内,利用过滤箱6与过滤网8的配合,可以将断裂纤维进行吸附,避免断裂纤维在装置本体1内部堆积,导致装置本体1在使用时出现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所述观察窗(2)一侧设置有控制箱(3),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设置有底脚(4),所述装置本体(1)顶端设置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一端设置有过滤箱(6),所述过滤箱(6)上端设置有隔网(7),所述过滤箱(6)内部下端设置有过滤网(8),所述过滤网(8)上方设置有风扇(9),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设置有套管(10),所述套管(10)内部设置有内管(11),所述内管(11)内部设置有进线孔(12),所述套管(10)外环面设置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4),所述传动轴(14)一端设置有齿轮(15),所述内管(11)外环面设置有卡齿(16),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另一侧设置有轴承(17),所述轴承(17)内部设置有支撑轴(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2),所述观察窗(2)一侧设置有控制箱(3),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设置有底脚(4),所述装置本体(1)顶端设置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一端设置有过滤箱(6),所述过滤箱(6)上端设置有隔网(7),所述过滤箱(6)内部下端设置有过滤网(8),所述过滤网(8)上方设置有风扇(9),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一侧设置有套管(10),所述套管(10)内部设置有内管(11),所述内管(11)内部设置有进线孔(12),所述套管(10)外环面设置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内部设置有传动轴(14),所述传动轴(14)一端设置有齿轮(15),所述内管(11)外环面设置有卡齿(16),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另一侧设置有轴承(17),所述轴承(17)内部设置有支撑轴(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连续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18)外环面设置有收线盘(19),所述收线盘(19)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支撑轴(18)一端设置有减速马达(20),所述支撑轴(18)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壁与所述减速马达(20)内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泓丰线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