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959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破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破碎部分,所述破碎部分包括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开设在所述壳体内顶面中部,所述安装槽一内固定设置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一,所述支杆一底端固定连接有破碎轴一,所述破碎轴一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二,所述破碎轴二的通过另一个所述支杆一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底部,所述破碎轴一和所述破碎轴二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一,所述破碎轴二的内径大于所述破碎轴一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大豆破碎机破碎不充分,且在破碎机内加料时加料斗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破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大豆破碎
,尤其涉及一种大豆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黄豆的学名为大豆。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塬产我国。我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现在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大豆富含异黄酮,可断绝癌细胞营养供应,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肪硬化、可以美容等。黄豆内含亚油酸,能促进儿童神经发育。黄豆可以加工成豆腐、豆浆、豉油或者腐乳。在大豆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干燥的大豆都进行破碎处理以实现充分的细化,以便于后续的生产加工。目前市场上的大豆破碎机破碎不充分,且在破碎机内加料时加料斗容易发生堵塞,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豆破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豆破碎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豆破碎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破碎部分,所述破碎部分包括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开设在所述壳体内顶面中部,所述安装槽一内固定设置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一,所述支杆一底端固定连接有破碎轴一,所述破碎轴一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二,所述破碎轴二的通过另一个所述支杆一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底部,所述破碎轴一和所述破碎轴二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一,所述破碎轴二的内径大于所述破碎轴一的内径,所述壳体内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二,每个所述安装槽二内分别固定设置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二,所述支杆二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三,所述破碎轴三底端通过另一个所述支杆二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底部,所述破碎轴三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二。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方设置有下料部分,所述下料部分设置有两个,所述下料部分包括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开设在所述壳体顶部,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设置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与所述下料口密封设置,所述输料管上方固定设置有进料斗。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与所述输料管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内顶部和底部均横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槽内一侧固定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间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侧固定安装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振动所述输料管。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面四角分别固定设置有支腿。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出料部分,所述出料部分设置有两个,所述出料部分包括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开设在所述壳体底部。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一侧,所述伸缩杆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破碎轴一和破碎轴二等结构,大豆先经过破碎轴一和破碎轴三间进行破碎,再经过破碎轴二和破碎轴三间进行破碎,由于破碎轴二的内径大于破碎轴一的内径,提高了大豆的破碎程度,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大豆破碎机破碎不充分的问题;2、通过设置的复位弹簧、振动器和安装板等结构,振动器工作,振动器在复位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循环对输料管进行敲击,加快输料管的原料输送,解决了破碎机内加料时加料斗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豆破碎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豆破碎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大豆破碎装置中振动机构的剖视图。图中:1-安装槽一、2-电机一、3-进料斗、4-输料管、5-电机二、6-安装槽二、7-壳体、8-支杆二、9-破碎轴三、10-破碎叶二、11-破碎轴一、12-破碎叶一、13-下料口、14-破碎轴二、15-支杆一、16-出料口、17-支腿、18-振动机构、181-安装板、182-振动器、183-滑块、184-U形板、185-滑槽、186-复位弹簧、187-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大豆破碎装置,包括壳体7,壳体7内设置有破碎部分,破碎部分包括安装槽一1,安装槽一1开设在壳体7内顶面中部,安装槽一1内固定设置有电机一2,电机一2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一15,支杆一15底端固定连接有破碎轴一11,破碎轴一1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二14,破碎轴二14的通过另一个支杆一15转动设置在壳体7内底部,破碎轴一11和破碎轴二14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一12,破碎轴二14的内径大于破碎轴一11的内径,壳体7内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二6,每个安装槽二6内分别固定设置有电机二5,电机二5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二8,支杆二8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三9,破碎轴三9底端通过另一个支杆二8转动设置在壳体7内底部,破碎轴三9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二10,壳体7底面四角分别固定设置有支腿17,壳体7底部设置有出料部分,出料部分设置有两个,出料部分包括出料口16,出料口16开设在壳体7底部,壳体7上方设置有下料部分,下料部分设置有两个,下料部分包括下料口13,下料口13开设在壳体7顶部,壳体7顶部固定设置有输料管4,输料管4与下料口13密封设置,输料管4上方固定设置有进料斗3。通过设置的破碎轴一11和破碎轴二14等结构,大豆在下料后先经过破碎轴一11和破碎轴三9间进行破碎,再经过破碎轴二14和破碎轴三9间进行破碎,由于破碎轴二14的内径大于破碎轴一11的内径,提高了大豆的破碎程度,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大豆破碎机破碎不充分的问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输料管4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振动机构18,振动机构18包括U形板184,U形板184与输料管4固定连接,U形板184内顶部和底部均横向开设有滑槽185,滑槽185内设置有滑块183,滑块183与滑槽185滑动配合,滑槽185内一侧固定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与滑块183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83间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81,安装板181内侧固定安装有振动器182,振动器182振动输料管4,缓冲机构包括伸缩杆187,伸缩杆187一端固定设置在滑槽185内一侧,伸缩杆187另一端与滑块183固定连接,伸缩杆187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86。通过设置的复位弹簧186、振动器182和安装板181等结构,振动器182工作,振动器182在复位弹簧186回复力的作用下循环对输料管4进行敲击,加快输料管4的原料输送,解决了破碎机内加料时加料斗容易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破碎装置,包括壳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内设置有破碎部分,所述破碎部分包括安装槽一(1),所述安装槽一(1)开设在所述壳体(7)内顶面中部,所述安装槽一(1)内固定设置有电机一(2),所述电机一(2)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一(15),所述支杆一(15)底端固定连接有破碎轴一(11),所述破碎轴一(1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二(14),所述破碎轴二(14)的通过另一个所述支杆一(15)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底部,所述破碎轴一(11)和所述破碎轴二(14)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一(12),所述破碎轴二(14)的内径大于所述破碎轴一(11)的内径,所述壳体(7)内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二(6),每个所述安装槽二(6)内分别固定设置有电机二(5),所述电机二(5)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二(8),所述支杆二(8)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三(9),所述破碎轴三(9)底端通过另一个所述支杆二(8)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底部,所述破碎轴三(9)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二(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破碎装置,包括壳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内设置有破碎部分,所述破碎部分包括安装槽一(1),所述安装槽一(1)开设在所述壳体(7)内顶面中部,所述安装槽一(1)内固定设置有电机一(2),所述电机一(2)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一(15),所述支杆一(15)底端固定连接有破碎轴一(11),所述破碎轴一(11)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二(14),所述破碎轴二(14)的通过另一个所述支杆一(15)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底部,所述破碎轴一(11)和所述破碎轴二(14)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一(12),所述破碎轴二(14)的内径大于所述破碎轴一(11)的内径,所述壳体(7)内顶面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二(6),每个所述安装槽二(6)内分别固定设置有电机二(5),所述电机二(5)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支杆二(8),所述支杆二(8)底端固定设置有破碎轴三(9),所述破碎轴三(9)底端通过另一个所述支杆二(8)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底部,所述破碎轴三(9)周侧环形设置有破碎叶二(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上方设置有下料部分,所述下料部分设置有两个,所述下料部分包括下料口(13),所述下料口(13)开设在所述壳体(7)顶部,所述壳体(7)顶部固定设置有输料管(4),所述输料管(4)与所述下料口(13)密封设置,所述输料管(4)上方固定设置有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迅
申请(专利权)人:龙王致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