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85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工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包括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在搅拌腔的底面,所述搅拌腔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且两侧第一轴承的中部分别套接在搅拌叶的左右两端,所述搅拌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刮杆。本装置通过采用刮杆的设计,同时配合粉碎装置的共同使用,当需要对化工材料进行混合作业时,上方的粉碎装置能够避免化工材料粘结成团,并且搅拌叶能够带动刮杆同步转动,从而可以对腔体内壁粘结的材料不断剐取,避免装置对腔体内壁混合不充分的问题,解决了传统装置对化工材料搅拌不充分和原材料容易出现粘结的问题,体现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化工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化工材料是建造化工装置所需工程材料的简称。由于化工生产的物料和工艺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化工材料的种类也十分繁多,部分化工材料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常常会需要对材料进行混合搅拌作业,使得不同的物料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作用,用以达到更加的使用效果。现有的化工材料混合设备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弊端也还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有:在对化工材料进行混合作业的过程中,部分材料自身可能因为受潮等原因而粘结成团,这样的材料直接进行混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混合效果;同时,在混合作业进行时,搅拌的叶片大多仅在腔体内腔的中部进行活动,腔体内边缘或者边角处可能搅拌不充分,从而导致化工材料混合质量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具有可充分混合和防止材料粘结成团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包括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固定连接在搅拌腔的底面,所述搅拌腔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且两侧第一轴承的中部分别套接在搅拌叶的左右两端,所述搅拌叶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刮杆,所述搅拌腔上下两侧的中部分别安装有一号阀门和二号阀门,所述搅拌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粉碎装置的底面,所述粉碎装置的左侧活动套接有传动带,所述搅拌腔顶面的左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活动套接在传动带的中部。优选的,所述粉碎装置包括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左侧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中部套接有贯穿槽体内外两侧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槽体的内腔安装有位于主动轴侧面的从动轴。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有四根,四根所述支撑腿分别固定连接在搅拌腔底面的四周,且四根支撑腿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底面呈向外凸出状,所述一号阀门安装在槽体底面的最低处。优选的,所述搅拌腔两侧的直径值相等,且搅拌腔中部的直径值大于两侧的直径值。优选的,所述刮杆分为上下两个,两个所述刮杆和搅拌腔内壁弯折的角度相等,所述刮杆的侧面和搅拌腔的内壁之间留有缝隙。优选的,所述搅拌腔左侧的第一轴承贯穿搅拌腔的内外两侧,所述搅拌叶穿过左侧第一轴承的内部且向外伸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通过采用刮杆的设计,同时配合粉碎装置的共同使用,当需要对化工材料进行混合作业时,上方的粉碎装置能够避免化工材料粘结成团,并且搅拌叶能够带动刮杆同步转动,从而可以对腔体内壁粘结的材料不断剐取,避免装置对腔体内壁混合不充分的问题,解决了传统装置对化工材料搅拌不充分和原材料容易出现粘结的问题,体现了本装置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粉碎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腿;2、搅拌腔;3、第一轴承;4、搅拌叶;5、刮杆;6、一号阀门;7、二号阀门;8、定位杆;9、粉碎装置;91、槽体;92、第二轴承;93、主动轴;94、从动轴;95、传动杆;10、传动带;11、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包括有槽体91,槽体91的左侧套接有第二轴承92,第二轴承92的中部套接有贯穿槽体91内外两侧的传动杆95,传动杆95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轴93,槽体91的内腔安装有位于主动轴93侧面的从动轴94。当材料投放至粉碎装置9内之后,其大块的材料会位于主动轴93和从动轴94之间,较小的或者粉末状的材料会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当电机11带动主动轴93旋转时,主动轴93和从动轴94之间能够将材料进行粉碎,避免粘结的材料导致混合质量不佳的问题。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包括有支撑腿1,其支撑腿1的数量有四根,四根支撑腿1分别固定连接在搅拌腔2底面的四周,且四根支撑腿1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在搅拌腔2底面的四周分别采用支撑腿1的设计,并且四个支撑腿1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支撑腿1不仅能够给装置提供支撑的作用力,还可以确保装置自身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槽体91的底面呈向外凸出状,一号阀门6安装在槽体91底面的最低处。当粉碎装置9将成团的材料粉碎之后,材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落,通过将槽体91的底面采用向外凸出的设计,使得槽体91内腔的材料能够充分向外排出,从而避免材料在槽体91内残留的情况。如图1所示,刮杆5分为上下两个,两个刮杆5和搅拌腔2内壁弯折的角度相等,刮杆5的侧面和搅拌腔2的内壁之间留有缝隙。通过在搅拌叶4的上下两侧分别采用刮杆5的设计,当搅拌叶4带动刮杆5同步转动时,刮杆5能够将搅拌腔2内壁的材料进行剐取,从而避免材料在搅拌腔2的内壁出现粘附的情况,保证材料混合的均匀性。同时,刮杆5和搅拌腔2之间留有缝隙,使得两者之间不会出现过大的摩擦。需要说明的是,其搅拌腔2两侧的直径值相等,且搅拌腔2中部的直径值大于两侧的直径值。搅拌腔2自身采用两侧小,中部大的设计,使得搅拌腔2内的材料能够完全向外排出,并且在混合作业时,搅拌腔2内的材料也可以沿着一定的轨迹进行活动,间接提高了装置对材料的混合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搅拌腔2左侧的第一轴承3贯穿搅拌腔2的内外两侧,搅拌叶4穿过左侧第一轴承3的内部且向外伸出。通过在搅拌腔2两侧分别采用第一轴承3的设计,使得第一轴承3不仅能够对搅拌叶4的位置进行限定,还可以不妨碍搅拌叶4自身的转动效果。由于搅拌叶4的左端向外伸出,使得电机11转动的作用力能够利用传动带10传递给搅拌叶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前,首先将需要进行混合的材料投放至槽体91内,然后旋开一号阀门6且打开装置的电源,在电机11通电之后,电机11能够利用传动带10带动传动杆95和搅拌叶4同步旋转,在主动轴93转动时,主动轴93和从动轴94可以将两者之间的材料进行粉碎作业,粉碎后的材料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下落,穿过一号阀门6进入至搅拌腔2的内部,这时转动的搅拌叶4能够对材料进行混合作业,由于搅拌叶4和刮杆5之间是相互连接的关系,搅拌叶4因此会带动刮杆5同步转动,在刮杆5活动的过程中,刮杆5可以将搅拌腔2内壁的材料不断剐取,从而避免材料在搅拌腔2内壁粘结和堆积,间接提高装置对材料的混合效率。当材料混合作业完成之后,旋开二号阀门7来将材料向外排出即可。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包括有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固定连接在搅拌腔(2)的底面,所述搅拌腔(2)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3),且两侧第一轴承(3)的中部分别套接在搅拌叶(4)的左右两端,所述搅拌叶(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刮杆(5),所述搅拌腔(2)上下两侧的中部分别安装有一号阀门(6)和二号阀门(7),所述搅拌腔(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定位杆(8),所述定位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粉碎装置(9)的底面,所述粉碎装置(9)的左侧活动套接有传动带(10),所述搅拌腔(2)顶面的左侧安装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轴活动套接在传动带(10)的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包括有支撑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固定连接在搅拌腔(2)的底面,所述搅拌腔(2)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3),且两侧第一轴承(3)的中部分别套接在搅拌叶(4)的左右两端,所述搅拌叶(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刮杆(5),所述搅拌腔(2)上下两侧的中部分别安装有一号阀门(6)和二号阀门(7),所述搅拌腔(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的定位杆(8),所述定位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粉碎装置(9)的底面,所述粉碎装置(9)的左侧活动套接有传动带(10),所述搅拌腔(2)顶面的左侧安装有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轴活动套接在传动带(10)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工材料加工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装置(9)包括有槽体(91),所述槽体(91)的左侧套接有第二轴承(92),所述第二轴承(92)的中部套接有贯穿槽体(91)内外两侧的传动杆(95),所述传动杆(95)右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轴(93),所述槽体(91)的内腔安装有位于主动轴(93)侧面的从动轴(9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延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普斯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