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81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罐、隔油调节池、集装箱、污泥池和曝气装置,污水罐为两个,隔油调节池与其一污水罐连通,集装箱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砂滤池和清水池,混凝池与另一污水罐、隔油调节池连通,所述混凝池连通有PAC罐,所述絮凝池连通有PAM罐,污泥池能够将初沉池、水解酸化池、二沉池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并将污泥渣转移至收集箱内,曝气装置与PAC罐、PAM罐、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连通。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异地处理污水以及及时对处理装置内产生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以减少污泥渣的体积,进而减少污泥的转移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航行于内河水域的船舶或沿海航行的船舶,其生活污水不应随意向水域排放。船舶生活污水应排至接收设施或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往水域。由于船舶会在码头停靠,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置在码头上,以便于船舶排放生活污水,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占地大,放置在码头会浪费码头有限的使用面积,此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需定时排放污泥,但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不具有压滤污泥的装置,需要定时将污泥转移至能够压滤污泥的位置,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实现了异地处理污水以及及时对处理装置内产生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以减少污泥渣的体积,进而减少污泥的转移次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两个污水罐,设有隔渣篮;隔油调节池,与其一污水罐连通;集装箱,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砂滤池和清水池,所述混凝池与另一污水罐、隔油调节池连通,所述混凝池连通有PAC罐,所述絮凝池连通有PAM罐;污泥池,设有污泥泵、回液泵、压滤装置、清渣装置和收集箱,所压滤装置、收集箱均安装在污泥池内,污泥泵的进液口与初沉池、水解酸化池、二沉池连通,污泥泵的出液口与压滤装置连通,回液泵的进液口与污泥池连通,回液泵的出液口与初沉池连通,清渣装置设置在收集箱上方,用于将压滤装置中的污泥渣转移至收集箱内;以及曝气装置,与PAC罐、PAM罐、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连通。其中,所述污水罐还包括罐体、第一泵和收管器,罐体顶部设有进水口和检修口,罐体侧壁设置有液位计,第一泵的进液口与收管器连接,第一泵的出液口与进水口连通,隔渣篮与罐体滑动连接,并可平移至进水口或检修口下方。其中,所述隔油调节池包括第一池、第二泵、调高机构和隔油板,所述第二泵的进液口与其一所述污水罐连通,第二泵的出液口与第一池连通,调高机构安装在第一池上,隔油板与调高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油板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内的横梁,框架与横梁内均开有装油槽,装油槽外接有抽油泵。其中,所述调高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架、丝杠螺母、链条传动组件和手轮,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池上,四个丝杠螺母分别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并通过链条传动组件相互连接,所述手轮与其一丝杠螺母固定连接,四个丝杠螺母分别连接有丝杠,四条丝杠的下末端与所述隔油板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第三泵和第四泵,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并列设置在所述初沉池一侧,并混凝池和絮凝池连通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三泵的进液口与另一污水罐、隔油调节池连通,第三泵的出液口与混凝池底部连通,所述第四泵的进液口与絮凝池底部连通,第四泵的出液口与初沉池底部连通。其中,所述压滤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驱动气缸、闭合板、滤袋和静板,第二支架安装在所述污泥池上,静板安装在污泥池内,并静板中部设有滤水板,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固定在第二支架顶部,并其输出端连接有动板,动板通过中空结构的滤袋与闭合板连接,并动板与污泥泵的出液口连通,闭合板与静板接触时,静板、滤袋和静板配合可形成一封闭空间。其中,所述滤袋周壁安装有螺旋环绕的铁丝。其中,所述清渣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箱上方的第二驱动气缸和安装在第二驱动气缸伸出杆末端的套圈,套圈的内圈面积比所述闭合板大。其中,所述初沉池和所述二沉池内均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倾斜板,并初沉池与所述水解酸化池连通有第二溢流口,二沉池与所述砂滤池连通有第三溢流口。其中,所述砂滤池内设置有反冲洗装置,砂滤池底部与清水池底部设置有通水槽,并通水槽上固定有滤网。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有两个污水罐,能分别暂存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采用污水罐可转移的方式,实现异地处理污水的功能,减少占用码头的使用空间,且污水罐内设置可及时过滤残渣的隔渣篮;依次设置有隔油调节池、混凝池、絮凝池、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砂滤池,以达到一体化处理水的目的,其次还设置在污泥池内设置压滤装置,实现对各池中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污泥渣体积少,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少转移污泥的次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中集装箱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中隔油调节池的主剖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中隔油板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中框架或横梁的断面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中污泥池的主剖示意图;图7为图1的A-A剖向视图。图中:1、污水罐;11、隔渣篮;12、罐体;121、进水口;122、检修口;13、第一泵;14、收管器;15、液位计;2、隔油调节池;21、第一池;22、第二泵;23、调高机构;231、第一支架;232、丝杠螺母;233、链条传动组件;234、手轮;235、丝杠;24、隔油板;241、框架;242、横梁;243、装油槽;25、抽油泵;3、混凝池;31、PAC罐;32、第三泵;33、第一溢流口;4、絮凝池;41、PAM罐;42、第四泵;5、初沉池;51、倾斜板;52、第二溢流口;6、水解酸化池;61、隔板;62、第四溢流口;7、接触氧化池;71、第五泵;8、二沉池;81、第三溢流口;9、污泥池;91、污泥泵;92、回液泵;93、压滤装置;931、第二支架;932、第一驱动气缸;933、闭合板;934、滤袋;935、静板;936、滤水板;937、动板;938、连杆;939、铁丝;94、清渣装置;941、第二驱动气缸;942、套圈;95、收集箱;96、第二池;97、第三池;98、过渡板;10、砂滤池;101、反冲洗装置;102、滤网;20、清水池;30、曝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7,本专利技术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罐1、隔油调节池2、集装箱、污泥池9和曝气装置30,所述污水罐1为两个,其一用于储存生活污水,另一用于储存含油污水,污水罐1内设有隔渣篮11,实现预先隔离固体残渣的功能,两个污水罐1为可移动的,隔油调节池2和集装箱均设置在靠近码头的地方,两个污水罐1可转移至船舶处来抽吸污水,抽吸完成后,将污水罐1转移至集装箱设置的地方即可。所述隔油调节池2与储存有含油污水的污水罐1连通,可将污水罐1内的含油污水排放至隔油调节池2内,并进行静置、隔油处理。所述集装箱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混凝池3、絮凝池4、初沉池5、水解酸化池6、接触氧化池7、二沉池8、砂滤池10和清水池20,所述混凝池3与储存有生活污水的污水罐1、隔油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污水罐(1),设有隔渣篮(11);/n隔油调节池(2),与其一污水罐(1)连通;/n集装箱,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混凝池(3)、絮凝池(4)、初沉池(5)、水解酸化池(6)、接触氧化池(7)、二沉池(8)、砂滤池(10)和清水池(20),所述混凝池(3)与另一污水罐(1)、隔油调节池(2)连通,所述混凝池(3)连通有PAC罐(31),所述絮凝池(4)连通有PAM罐(41);/n污泥池(9),设有污泥泵(91)、回液泵(92)、压滤装置(93)、清渣装置(94)和收集箱(95),所压滤装置(93)、收集箱(95)均安装在污泥池(9)内,污泥泵(91)的进液口与初沉池(5)、水解酸化池(6)、二沉池(8)连通,污泥泵(91)的出液口与压滤装置(93)连通,回液泵(92)的进液口与污泥池(9)连通,回液泵(92)的出液口与初沉池(5)连通,清渣装置(94)设置在收集箱(95)上方,用于将压滤装置(93)中的污泥渣转移至收集箱(95)内;/n以及曝气装置(30),与PAC罐(31)、PAM罐(41)、初沉池(5)、水解酸化池(6)、接触氧化池(7)、二沉池(8)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污水罐(1),设有隔渣篮(11);
隔油调节池(2),与其一污水罐(1)连通;
集装箱,设置有依次连通的混凝池(3)、絮凝池(4)、初沉池(5)、水解酸化池(6)、接触氧化池(7)、二沉池(8)、砂滤池(10)和清水池(20),所述混凝池(3)与另一污水罐(1)、隔油调节池(2)连通,所述混凝池(3)连通有PAC罐(31),所述絮凝池(4)连通有PAM罐(41);
污泥池(9),设有污泥泵(91)、回液泵(92)、压滤装置(93)、清渣装置(94)和收集箱(95),所压滤装置(93)、收集箱(95)均安装在污泥池(9)内,污泥泵(91)的进液口与初沉池(5)、水解酸化池(6)、二沉池(8)连通,污泥泵(91)的出液口与压滤装置(93)连通,回液泵(92)的进液口与污泥池(9)连通,回液泵(92)的出液口与初沉池(5)连通,清渣装置(94)设置在收集箱(95)上方,用于将压滤装置(93)中的污泥渣转移至收集箱(95)内;
以及曝气装置(30),与PAC罐(31)、PAM罐(41)、初沉池(5)、水解酸化池(6)、接触氧化池(7)、二沉池(8)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罐(1)还包括罐体(12)、第一泵(13)和收管器(14),罐体(12)顶部设有进水口(121)和检修口(122),罐体(12)侧壁设置有液位计(15),第一泵(13)的进液口与收管器(14)连接,第一泵(13)的出液口与进水口(121)连通,隔渣篮(11)与罐体(12)滑动连接,并可平移至进水口(121)或检修口(122)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调节池(2)包括第一池(21)、第二泵(22)、调高机构(23)和隔油板(24),所述第二泵(22)的进液口与其一所述污水罐(1)连通,第二泵(22)的出液口与第一池(21)连通,调高机构(23)安装在第一池(21)上,隔油板(24)与调高机构(2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隔油板(24)包括框架(241)和安装在框架(241)内的横梁(242),框架(241)与横梁(242)内均开有装油槽(243),装油槽(243)外接有抽油泵(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高机构(23)包括安装在第一支架(231)、丝杠螺母(232)、链条传动组件(233)和手轮(234),第一支架(231)安装在所述第一池(2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绍雄郭伟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柏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