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62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其中,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包括浸泡罐、设置于浸泡罐上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连接竹叶浸泡装置,出料口安装有上下高度可调的、利用虹吸原理或连接有水泵装置的出料管,出料管的内端入口呈弯曲向上设置,其中,浸泡罐的罐身设置有一可视化窗口,出料管的内端入口上下活动于可视化窗口的可视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避免提取过程中掺杂下脚水而影响纯净度,提高叶绿素提取物的纯净度;还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浪费,提高提取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
本技术涉及叶绿素提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提取叶绿素的方法是有机溶剂萃取法:常用乙醇、丙酮、丁醇、二氯甲烷、石油醚、异丙醇、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提取的工艺过程为:预处理——浸取——浓缩——分离——浓缩——成品,其中蒸馏剩余物趁热从蒸馏釜中放人柱形分层容器中,同时加入适量自来水冷却,然后静置于常温下进行自然冷却和分层。分层后,上层为墨绿色的糊状叶绿素,下层则为深褐色下脚水。取上层叶绿素至二次浓缩罐,下层下脚水放出后去废水处理。但是在分离完成后,抽取叶绿素的过程中,为了将提取出来的叶绿素完全分离,难免会夹杂部分废水,致使提取出来的叶绿素的纯净度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尽可能避免提取过程中掺杂下脚水而影响纯净度,提高叶绿素提取物的纯净度;还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浪费,提高提取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之间作顺序协同提取配合,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包括浸泡罐、设置于浸泡罐上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连接竹叶浸泡装置,出料口安装有上下高度可调的、利用虹吸原理或连接有水泵装置的出料管,出料管的内端入口呈弯曲向上设置,其中,浸泡罐的罐身设置有一可视化窗口,出料管的内端入口上下活动于可视化窗口的可视范围。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浸泡罐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有一伸入至浸泡罐内腔的搅拌转轴,搅拌转轴呈垂直设置,搅拌转轴的中下部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叶。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浸泡罐的罐底向下逐渐变窄,浸泡罐的最低处设置有一下脚料出口,下脚料出口安装有一废料阀。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浸泡罐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抽样管、另一侧设置有注水管,其中,抽样管的内端连接浸泡罐的内腔,抽样管的外侧段呈向下折弯设置形成抽样节,抽样节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抽样阀、下部设置有第二抽样阀,以截取抽样节内的浸泡液。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还设置有一支撑架,浸泡罐固定在支撑架的顶部,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作底面支撑的支撑脚。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可视化窗口包括一安装于浸泡罐的罐身的、透明玻璃材质的可视化面板,可视化面板的内侧面涂覆有一具有厌水性的防粘层,以避免竹叶浸泡液粘附于可视化面板而影响视野。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通过其中的改进的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使提取所得的叶绿素更加纯净,通过弯曲向上的出料管进口始终朝向上层的具有有效成分的分离层,避免下层下脚水以外吸出而掺杂有效成分,进一步提高叶绿素提取液的纯净度;另外,利用可上下调节的出料管和可视化窗口的操作配合,能够尽可能靠近废水层,减少叶绿素被当做下胶水而排出,减少叶绿素提取液的浪费,进一步提高提取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浸泡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浸泡罐的剖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之间作顺序协同提取配合,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包括浸泡罐1、设置于浸泡罐1上部的进料口2和出料口3,进料口2连接竹叶浸泡装置,出料口3安装有上下高度可调的、利用虹吸原理或连接有水泵装置的出料管31,出料管31的内端入口呈弯曲向上设置,其中,浸泡罐1的罐身设置有一可视化窗口11,出料管31的内端入口上下活动于可视化窗口11的可视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淀分离提取方法,具体为:1)由进料口2输入竹叶浸泡液至浸泡罐1的内腔室,输入量为浸泡罐1的容量的一半。2)由注水管4注入清水,直至浸泡罐1的内腔室满载。3)启动搅拌电机13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5min~40min。4)打开第一抽样阀61,以注满取样节,然后关闭第一抽样阀61,打开第二抽样阀62,以取出取样节内的竹叶浸泡液,进行抽样检验。5)停止搅拌电机13,竹叶浸泡液静止沉淀,沉淀时间为1.5h~2.5h。6)沉淀分离后,由可视化窗口11观察得到分离界限。7)调节出料管31的内端入口高度高于分离界限至少30cm,进行第一次叶绿素出料,得到第一叶绿素提取液。8)完成第一次叶绿素出料后,调节调节出料管31的内端入口高度至距离分离界限5cm,进行第二次叶绿素出料,得到第二叶绿素提取液,第二叶绿素提取液输送至精分装置进行二次分离。9)打开废料阀51,排出余下的下脚料。具体地,浸泡罐1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13,搅拌电机13传动连接有一伸入至浸泡罐1内腔的搅拌转轴14,搅拌转轴14呈垂直设置,搅拌转轴14的中下部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叶15。具体地,浸泡罐1的罐底向下逐渐变窄,浸泡罐1的最低处设置有一下脚料出口5,下脚料出口5安装有一废料阀51。具体地,浸泡罐1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抽样管6、另一侧设置有注水管4,其中,抽样管6的内端连接浸泡罐1的内腔,抽样管6的外侧段呈向下折弯设置形成抽样节,抽样节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抽样阀61、下部设置有第二抽样阀62,以截取抽样节内的浸泡液。具体地,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还设置有一支撑架12,浸泡罐1固定在支撑架12的顶部,支撑架1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作底面支撑的支撑脚。具体地,可视化窗口11包括一安装于浸泡罐1的罐身的、透明玻璃材质的可视化面板,可视化面板的内侧面涂覆有一具有厌水性的防粘层,以避免竹叶浸泡液粘附于可视化面板而影响视野。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之间作顺序协同提取配合,其特征在于: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包括浸泡罐、设置于浸泡罐上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连接竹叶浸泡装置,出料口安装有上下高度可调的、利用虹吸原理或连接有水泵装置的出料管,出料管的内端入口呈弯曲向上设置,其中,/n浸泡罐的罐身设置有一可视化窗口,出料管的内端入口上下活动于可视化窗口的可视范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竹叶软化装置、竹叶浸泡装置、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和叶绿素液浓缩装置之间作顺序协同提取配合,其特征在于:竹叶浸泡液浓缩装置包括浸泡罐、设置于浸泡罐上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连接竹叶浸泡装置,出料口安装有上下高度可调的、利用虹吸原理或连接有水泵装置的出料管,出料管的内端入口呈弯曲向上设置,其中,
浸泡罐的罐身设置有一可视化窗口,出料管的内端入口上下活动于可视化窗口的可视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罐的顶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有一伸入至浸泡罐内腔的搅拌转轴,搅拌转轴呈垂直设置,搅拌转轴的中下部安装有至少一个搅拌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从竹叶提取叶绿素的提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罐的罐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涛黄小达谢连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色盆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