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556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航空土木工程领域,解决了飞机起降时易受侧风影响的问题。本发隧道为中间低平、两端逐渐升高的结构,隧道覆盖于飞机跑道上且沿飞机跑道长度方向设置。施工方法:沿飞机跑道两侧施工基础卧梁,并使基础卧梁与地基连接;在基础卧梁上施工多个拱圈,拱圈的高度为中间低平、两端逐渐升高;在拱圈上施工两层钢索网,并在两层钢索网之间牵拉充气膜,钢索网和充气膜形成索膜结构的隧道壁。本发明专利技术隧道整体呈长马鞍形,两端向上逐渐升高,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可在隧道内完成,可有效防止飞机起降时的侧风影响,保证飞机起降阶段的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起到防雨雪、抗鸟害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简单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世界航空空难中,在飞机起降阶段事故发生率最高,尤其是在飞机距地面50-100米时遭遇侧风,成为最致命的危险因素。飞机在侧风中滑跑时,飞机两翼所受风的作用力不同,迎风一侧机翼的升力增加,背风一侧的升力减小,产生一个倾斜的力矩。由于侧风压力中心和飞机重心不重合,使飞机向逆风方向旋转,产生一贯转弯力矩,飞行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发生意外或事故。针对侧风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风航空隧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风航空隧道,以解决飞机起降时易受侧风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风航空隧道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航空隧道,隧道为中间低平、两端逐渐升高的结构,隧道覆盖于飞机跑道上且沿飞机跑道长度方向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隧道包括两根巨型基础卧梁、多个巨型拱圈、两层钢索网和充气膜,两根基础卧梁分别设置在隧道脚部两侧,多个拱圈沿基础卧梁依次排布,钢索网由钢索交错布置形成网状,钢索网覆盖于各拱圈上,充气膜设在两层钢索网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基础卧梁通过锚固体系与地基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充气膜上设有多个独立气室。一种防风航空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沿飞机跑道两侧施工基础卧梁,并使基础卧梁与地基连接;B、在基础卧梁上施工多个拱圈,拱圈的高度为中间低平、两端逐渐升高;C、在拱圈上施工两层钢索网,并在两层钢索网之间牵拉充气膜,钢索网和充气膜形成索膜结构的隧道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A中,通过锚固体系将基础卧梁锚固在地基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隧道两端的隧道口高度为500-800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隧道的宽度为100-200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隧道的长度为2000-3000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飞机跑道上及跑道两端一定范围内设置防风航空隧道,该隧道整体呈长马鞍形,两端向上逐渐升高,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可在隧道内完成,可有效防止飞机起降时的侧风影响,保证飞机起降阶段的安全。本专利技术防风航空隧道的长度、宽度以及隧道口高度适宜,可供飞机完成起降动作,隧道口宽大,不会产生急剧的气流变化。本专利技术防风航空隧道采用巨型索膜式结构,质轻、透光性好,且建造方便、修建成本低;隧道通过锚固体系稳固连接在地基上,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本专利技术不但能够防风,还能起到防雨雪、抗鸟害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简单易行,施工成本低、工期短,可快速投入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外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飞机跑道;2-隧道;3-隧道口;4-拱圈;5-基础卧梁;6-钢索网;7-充气膜;71-独立气室;8-锚固体系;9-飞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防风航空隧道,隧道2为中间低平、两端逐渐升高的结构,隧道2覆盖于飞机跑道1上且沿飞机跑道1长度方向设置。隧道2包括两根巨型基础卧梁5、多个巨型拱圈4、两层钢索网6和充气膜7,两根基础卧梁5分别设置在隧道2脚部两侧,多个拱圈4沿基础卧梁5依次排布,钢索网6由钢索交错布置形成网状,钢索网6覆盖于各拱圈4上,充气膜7设在两层钢索网6之间。基础卧梁5通过锚固体系8与地基连接。充气膜7上设有多个独立气室71。拱圈4采用轻型高强度型钢制作。一种防风航空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沿飞机跑道1两侧施工基础卧梁5,通过锚固体系8将基础卧梁5锚固在地基上;B、在基础卧梁5上施工多个拱圈4,拱圈4的高度为中间低平、两端逐渐升高;C、在拱圈4上施工两层钢索网6,并在两层钢索网6之间牵拉充气膜7,钢索网6和充气膜7形成索膜结构的隧道壁。隧道2两端的隧道口3高度H为500-800m。隧道2的宽度W为100-200m。隧道2的长度L为2000-3000m。飞机降落时,如图4所示,飞机9从一端隧道口3进入隧道,在隧道2遮挡下,避免了侧风对飞行9的影响,保证飞机9安全着陆于飞机跑道1。隧道2的隧道口3宽大、隧道2长度足够长,能够满足飞机降落(或起飞)时所需的空间。本专利技术采用巨型基础卧梁5和巨型拱圈4作为隧道2的骨架,拱圈3上连接双层钢索网6,将充气膜7牵拉在双层钢索网6之间,充气膜7质轻,充气后具有一定的上浮性能,减小拱圈3所承受的压力。基础卧梁5通过锚固体系8锚固在地基上,稳固可靠,且充气膜7夹持在双层钢索网6之间,使得整个隧道2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2)为中间低平、两端逐渐升高的结构,隧道(2)覆盖于飞机跑道(1)上且沿飞机跑道(1)长度方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2)为中间低平、两端逐渐升高的结构,隧道(2)覆盖于飞机跑道(1)上且沿飞机跑道(1)长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2)包括两根基础卧梁(5)、多个拱圈(4)、两层钢索网(6)和充气膜(7),两根基础卧梁(5)分别设置在隧道(2)脚部两侧,多个拱圈(4)沿基础卧梁(5)依次排布,所述钢索网(6)由钢索交错布置形成网状,钢索网(6)覆盖于各拱圈(4)上,所述充气膜(7)设在两层钢索网(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卧梁(5)通过锚固体系(8)与地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风航空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膜(7)上设有多个独立气室(71)。


5.一种防风航空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镭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