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6541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蓝光放紫外线聚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复合薄膜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依次层叠的A层、B层和C层聚脂薄膜;其中,所述A层聚酯薄膜和C层聚酯薄膜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30‑50份和开口剂50‑70份;所述B层聚酯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70‑80份,紫外线吸收剂10‑15份,防蓝光添加剂10‑15份和蓝光吸收剂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聚酯薄膜通过在中间层B层添加防蓝光添加剂以及防紫外线添加剂,使薄膜达到防紫外线和防蓝光效果,同时具有防粘和高透光性;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阳光下能够发出蓝光,具有炫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薄膜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长期暴露在蓝光下,容易造成眼睛伤害,特别是引起黄斑部病变。具体的,蓝光能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学损害,加速黄斑区细胞的氧化,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白内障,黄斑区退化;另外,蓝光可直达视网膜,造成近视,其还可激发人体内褐色色素,是皮肤产生黄斑、雀斑的重要原因同时,蓝光还能够引发视觉模糊,导致视觉疲劳,使人患有VDT综合征等病症。此外,紫外辐射对眼睛会产生伤害,诱发皮肤癌变,强烈的紫外辐射能够损伤眼组织,导致结膜炎,损害角膜、晶状体,是白内障的主要诱因。目前,为降低环境中的蓝光及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具有防蓝光或防紫外线功能的镜片及聚酯薄膜等产品相继出现。而现有技术中,部分防蓝光聚酯薄膜是利用光折射的原理,使薄膜折叠800层以上,在光的折射过程中过滤掉一部分蓝色光波,但以上现有技术只能过滤蓝光,其不能够阻隔紫外线。此外,部分防蓝光薄膜主要是通过在聚酯薄膜表面涂布的方式进行制备,即在聚酯薄膜表面涂上阻隔紫外线和阻隔蓝光的涂层,进而使得聚脂薄膜能够在阻隔蓝光的同时阻隔紫外线。但上述涂布的方式生产成本高,损耗大,且涂布过程中二次污染严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具有防蓝光以及防紫外线功能,且生产成本低、环保的聚酯薄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生产成本低且能够同时防蓝光以及防紫外线的聚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A层、B层和C层聚脂薄膜;其中,所述A层聚酯薄膜和C层聚酯薄膜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30-50份和开口剂50-70份;所述B层聚酯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50-80份,紫外线吸收剂10-15份,防蓝光添加剂10-15份和蓝光吸收剂5-10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间层B层添加防蓝光添加剂以及防紫外线添加剂,使得聚脂薄膜同时具有防蓝光以及防紫外线的技术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在表层A层与C层添加开口剂,使得聚脂薄膜具有防粘以及高透光率的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的产品在阳光下能够发出蓝光,具有炫光效果。优选的,所述聚酯切片包括PET切片。有益效果:以PET为原料,经双向拉伸后能够得到聚酯薄膜。优选的,所述开口剂包括聚酯99.68份-99.72份和防粘添加剂0.28份-0.32份;所述防粘添加剂为二氧化硅、高岭土和硫酸钡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开口剂能够令聚脂薄膜具有防粘性,同时使得薄膜具有高透光率,低雾度,高清晰度,使其能够应用于显示屏贴膜、汽车贴膜等产品的制备。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包括聚酯80-90份,巴斯夫TINUVIN2343-6份,UVP-3273-6份和巴斯夫TINUVIN15773-6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紫外线吸收剂能够有效吸收紫外线,进而降低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优选的,所述蓝光吸收剂包括聚酯90-95份、黄1801份-10份和黄1631份-10份。有益效果:其中,黄180为巴斯夫180黄,黄163的CAS号为:13676-91-0;106768-99-4,为宁波龙欣色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黄色色粉能够作为蓝光吸收剂对环境中的蓝光进行吸收。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A层聚酯薄膜母粒与C层聚酯薄膜母粒的制备:S11:将聚酯切片研磨后与开口剂剪切混合,得到混合物A;S12:将所述混合物A传输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至60℃以下后切粒,得到A层聚酯薄膜母粒和C层聚酯薄膜母粒;S2:B层聚酯薄膜母粒制备:S21:将聚酯切片研磨后与防蓝光添加剂、蓝光吸收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以3000r/min的速度剪切混合,得到混合物B;S22:将所述混合物B传输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至60℃以下后切粒,得到B层聚脂薄膜母粒;S3:共挤聚脂薄膜制备:将所述A层聚酯薄膜母粒、B层聚酯薄膜母粒和C层聚脂薄膜母粒进行预结晶,将三种预结晶产品干燥至水分含量40ppm以下后进行多层共挤、过滤,然后进行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并定型后冷却收卷,即得到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中,多层共挤为A,B,C三层是通过三个挤出机将各自的材料熔融后,通过模头合成一张薄膜,进而得到具有三层结构的薄膜。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薄膜是A、B、C三层通过共挤技术得到的,其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优选的,步骤S12中所述挤出为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所述挤出温度为:1区265-275℃,2区265-275℃,3区265-270℃,4区265-270℃,5区265-270℃,6区265-270℃,7区265-270℃,8区265-275℃。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挤出条件最终得到A层和C层聚脂薄膜母粒,便于母粒进行预结晶以及共挤出工艺。优选的,步骤S22中所述挤出压力≤7MPa压差,抽真空度为5-7bar,所述切粒为4±1mm*3±1mm*3±1mm的颗粒;所述挤出为利用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所述挤出温度为:1区275-285℃,2区275-285℃,3区275-285℃,4区260-270℃,5区250-260℃,6区250-260℃,7区250-260℃,8区275-285℃。有益效果:上述挤出条件最终得到B层聚脂薄膜母粒,便于母粒进行预结晶以及共挤出工艺。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预结晶为160-180℃结晶25-35min;所述干燥为150-170℃干燥3.5-4.5h;所述多层共挤为在250-280℃使原材料融化后挤出;所述铸片温度为15-30℃;所述纵向拉伸温度为75-85℃,拉伸比3.0-3.5;所述横向拉伸温度为105-140℃,拉伸比3.5-4.0;所述定型为230-250℃下使薄膜快速结晶;所述冷却温度为40-7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步骤S3能够使得A、B、C层共挤出直接得到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简单,便于进行操作。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在制备手机贴膜、汽车贴膜、显示屏贴膜以及装饰品中的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产品在阳光下发出蓝光,具有炫光效果,能够应用于装饰品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其应用于屏幕贴膜能够有效防止屏幕中发出的蓝光对人体造成伤害,应用于汽车贴膜能够有效防止太阳光中的蓝光与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脂薄膜同时具有防蓝光以及防紫外线的技术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在表层A层与C层添加开口剂,使得聚脂薄膜具有防粘以及高透光率的效果,使得产品便于清理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A层聚酯薄膜、B层聚酯薄膜和C层聚脂薄膜;/n其中,所述A层聚酯薄膜和C层聚酯薄膜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30-50份和开口剂50-70份;/n所述B层聚酯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50-80份,紫外线吸收剂10-15份,防蓝光添加剂10-15份和蓝光吸收剂5-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A层聚酯薄膜、B层聚酯薄膜和C层聚脂薄膜;
其中,所述A层聚酯薄膜和C层聚酯薄膜均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30-50份和开口剂50-70份;
所述B层聚酯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切片50-80份,紫外线吸收剂10-15份,防蓝光添加剂10-15份和蓝光吸收剂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99.68份-99.72份和防粘添加剂0.28份-0.32份;所述防粘添加剂为二氧化硅、高岭土和硫酸钡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80-90份,巴斯夫TINUVIN2343-6份,UVP-3273-6份和巴斯夫TINUVIN15773-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吸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90-95份、黄1801份-10份和黄1631份-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蓝光添加剂为二苯乙烯基双苯并噁唑。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防蓝光防紫外线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A层聚酯薄膜母粒与C层聚酯薄膜母粒的制备:
S11:将聚酯切片研磨后与开口剂剪切混合,得到混合物A;
S12:将所述混合物A传输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冷却至60℃以下后切粒,得到A层聚酯薄膜母粒和C层聚酯薄膜母粒;
S2:B层聚酯薄膜母粒制备:
S21:将聚酯切片研磨后与防蓝光添加剂、蓝光吸收剂以及紫外线吸收剂以3000r/min的速度剪切混合,得到混合物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培隆郑菲菲颜孙赛欧阳南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强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