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37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包括通气筒,所述通气筒的外表面右侧开设有防堵凹槽,所述通气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头,所述弧形头的外表面开设有贯通槽,所述防堵凹槽的内壁开设有贯穿透气孔,所述通气筒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软质卡环,所述通气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套接有外接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通气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镜像的软质卡环,在装置进入到患者体内的时候,软质卡环之间的间隙卡在患者体内及体外接交接处,避免了从而患者体内硬撑固定,从而达到了提升患者的舒适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在肛肠外科手术中,经常手术过后肛肠内会带有气体,而手术过后的通气尤为在后期的治疗恢复中尤为重要。一般医院采取的措施是插入导管进行排气,并通过医用胶布进行固定,这种通气方法使患者很不舒服,且容易脱落。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252963U中公布的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后,通过按钮连接的支撑圈卡在肛门内,使该装置稳定的滞留在直肠内,排出患者肠内气体,方便患者的术后恢复。本申请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其通过硬质的支撑圈卡在肛门内部,会是患者十分的不舒服,长时间使用甚至会感觉到痛感。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新型肛肠外科便气通透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具备使用舒适等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使用不够舒适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包括通气筒,所述通气筒的外表面右侧开设有防堵凹槽,所述通气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头,所述弧形头的外表面开设有贯通槽,所述防堵凹槽的内壁开设有贯穿透气孔,所述通气筒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软质卡环,所述通气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套接有外接套筒,所述外接套筒的右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外接套筒的内壁开设有连接螺纹,所述外接套筒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齿,所述通气筒的外表面左侧活动连接有取出环。优选的,所述贯通槽的数量为四条,四条所述贯通槽等距环绕在弧形头的外表面。通过上述方案,用于防止装置在进入到患者体内的时候,贯穿透气孔被堵塞,从而导致不透气。优选的,所述贯穿透气孔的数量为若干,若干所述贯穿透气孔分别位于贯通槽的两侧。通过上述方案,若干的贯穿透气孔能够提高通气的效率,减少完全被堵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软质卡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软质卡环相镜像,且中间留有间隙。通过上述方案,软质卡环之间的间隙能够卡在患者肛门口,从而避免装置轻易的脱落。优选的,所述外接套筒的直径与通气筒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孔的直径略大于连接管的外径。通过上述方案,外接套筒能够在连接管的外表面转动及左右移动。优选的,所述取出环位于软质卡环的左侧,且取出环的上下间距大于通气筒的直径。通过上述方案,取出环能够便于将装置取出,从而减少取出使的麻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通气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镜像的软质卡环,在装置进入到患者体内的时候,软质卡环之间的间隙卡在患者体内及体外接交接处,避免了从而患者体内硬撑固定,从而达到了提升患者的舒适度的效果。2、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通气筒外的左端固定连接连接管,并在连接管的外表面活动连接外接套筒,在患者体内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通过外接套筒外接额外的辅助抽取装置来辅助通气,从而达到了提升治疗效果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通气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限位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外接套筒结构示意图。其中:1、通气筒;2、防堵凹槽;3、弧形头;4、贯通槽;5、贯穿透气孔;6、软质卡环;7、连接管;8、限位环;9、外接套筒;10、连接孔;11、连接螺纹;12、防滑齿;13、取出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包括通气筒1,通气筒1的外表面右侧开设有防堵凹槽2,防堵凹槽2的边缘均为光滑面,用于防止刮伤,通气筒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头3,弧形头3能够使装置进入到患者体内的时候更加方便,从而减少患者的痛感,弧形头3的外表面开设有贯通槽4,贯通槽4的边缘为光滑面,从而防止开槽的位置过于锋利,贯通槽4用于防止弧形头3堵塞在患者体内,提高通气的效率,贯通槽4的数量为四条,四条贯通槽4等距环绕在弧形头3的外表面,防堵凹槽2的内壁开设有贯穿透气孔5,贯穿透气孔5用于将患者体内的便气排出到体外,贯穿透气孔5的数量为若干,若干贯穿透气孔5分别位于贯通槽4的两侧,从而使贯穿透气孔5与贯通槽4相互通,同时也能防止患者体内的排泄物直接堵塞贯穿透气孔5,通气筒1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软质卡环6,软质卡环6的材质为医用硅胶,其贴肤和柔软的特性在患者体内的时候,能够使患者更加舒适,软质卡环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软质卡环6相镜像,且中间留有间隙,从而使软质卡环6能够有效的防止整个装置从患者的体内脱离,通气筒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直径略小于通气筒1的直径,用于使外接套筒9能够在连接管7的表面自由活动,连接管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限位环8用于限制外接套筒9的位置,防止在固定外接管的时候外接套筒9脱离装置,同时限位环8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在外接管道的时候密封性更好,连接管7的外表面套接有外接套筒9,外接套筒9用于连接辅助器械的管道,当患者自主排气不顺畅的时候,可以通过外接辅助设备帮助患者进行排气,从而提升装置的功能,外接套筒9的直径与通气筒1的直径相同,从而提升装置的整体美观性,连接孔10的直径略大于连接管7的外径,从而实现外接套筒9能够在连接管7的外表面自由活动,外接套筒9的右端开设有连接孔10,外接套筒9的内壁开设有连接螺纹11,连接螺纹11能够很方便的与外接辅助设备进行连接,且螺纹的连接方式便捷可靠,能够有效的提升装置连接处的密封性,外接套筒9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齿12,防滑齿12能够让医护人员在操作的固定的时候更加方便,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固定时的密封程度,通气筒1的外表面左侧活动连接有取出环13,取出环13用于在治疗结束后方便医护人员将装置取出,相对与传统的装置取出更加方便,取出环13能够沿轴转动,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稍微的转向通气筒1的方向,从而减少收纳空间,取出环13位于软质卡环6的左侧,且取出环13的上下间距大于通气筒1的直径。在使用时,先将润滑剂等涂抹在弧形头3的表面,然后将装置慢慢的插入到患者的肛管位置,然后慢慢挤压并使连个软质卡环6分别位于患者的体内及体外,从而固定住装置完成通气的操作,当患者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将辅助装置通过外接管道与外接套筒9进行连接,从而使外接设备的管道与限位环8搭接并密封,完成辅助设备的安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包括通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筒(1)的外表面右侧开设有防堵凹槽(2),所述通气筒(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头(3),所述弧形头(3)的外表面开设有贯通槽(4),所述防堵凹槽(2)的内壁开设有贯穿透气孔(5),所述通气筒(1)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软质卡环(6),所述通气筒(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所述连接管(7)的外表面套接有外接套筒(9),所述外接套筒(9)的右端开设有连接孔(10),所述外接套筒(9)的内壁开设有连接螺纹(11),所述外接套筒(9)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齿(12),所述通气筒(1)的外表面左侧活动连接有取出环(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包括通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筒(1)的外表面右侧开设有防堵凹槽(2),所述通气筒(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头(3),所述弧形头(3)的外表面开设有贯通槽(4),所述防堵凹槽(2)的内壁开设有贯穿透气孔(5),所述通气筒(1)的外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软质卡环(6),所述通气筒(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所述连接管(7)的外表面套接有外接套筒(9),所述外接套筒(9)的右端开设有连接孔(10),所述外接套筒(9)的内壁开设有连接螺纹(11),所述外接套筒(9)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齿(12),所述通气筒(1)的外表面左侧活动连接有取出环(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肛肠外科术后排气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槽(4)的数量为四条,四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萍乔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