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步行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23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重步行训练器,包括车体(1)和坐垫(2),所述坐垫(2)通过四根连接带(3)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坐垫(2)的前端、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一根弹簧(4),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始终与患者进行贴合,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支撑力,使患者在训练时符合生理步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重步行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训练器,具体涉及一种减重步行训练器。
技术介绍
市面上现有成人学步车多采用无弹性的固定带将座椅板悬吊在四轮助行器上。通过调整固定带的长度,升高或降低座椅,从而部分影响患者下肢负重的大小。这种设计带来的缺陷有两方面。第一,患者下肢负重量受患者主观影响较大,如患者不主观努力支撑,有可能出现患者坐在座椅上,用脚在地面划动,带动学步车前进的现象。第二,通过高度来调整座椅承重的方法不能有效适合患者需求。由于人在行走时,重心在垂线上是成曲线摆动的。当重心处于高点时,座椅板提供的位置偏低,患者为了得到支撑,就需要增加下肢屈曲,以坐在座椅板上,也就是蜷起腿走路;而当重心处于低点时,座椅板又会偏高,会使患者踮起脚走路。这会导致患者训练行走时不符合生理的步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重步行训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始终与患者进行贴合,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支撑力,使患者在训练时符合生理步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重步行训练器,包括车体和坐垫,所述坐垫通过四根连接带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坐垫的前端、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一根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连接。前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中,优选地,所述车体包括侧杆、连接杆、支撑腿和万向轮,所述侧杆为两根,且平行布置,所述连接杆为一根,三者构成“U”字形结构,两根所述侧杆的底面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所述支撑腿,每根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所述万向轮。前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中,优选地,所述侧杆的底面设置有支撑腿连接管,所述支撑腿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腿连接管插接连接。前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中,优选地,两根所述侧杆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把手,所述连接杆的顶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把手长度的2倍。前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中,优选地,所述侧杆的内侧面上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连接杆的内侧面的中部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坐垫的前端侧面上、后端左侧面以及后端右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和所述第三连接环均用于连接所述弹簧。前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带上靠近所述坐垫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扣,通过所述连接扣用于连接或断开所述连接带。前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中,优选地,所述坐垫的前端小于尾端,所述坐垫两侧的中部形成有凹陷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包括车体和坐垫,坐垫通过四根连接带与车体连接,坐垫的前端、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一根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车体连接。通过弹簧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按需为患者提供支撑力,另一方面使患者无论重心高低都可以得到支撑,使患者训练行走时符合生理的步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体,2-坐垫,3-连接带,4-弹簧,5-侧杆,6-连接杆,7-支撑腿,8-万向轮,9-支撑腿连接管,10-第一把手,11-第二把手,12-第一连接环,13-第二连接环,14-第三连接环,15-连接扣,16-凹陷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减重步行训练器,包括车体1和坐垫2,坐垫2通过四根连接带3与车体1连接,坐垫2的前端、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一根弹簧4,弹簧4的另一端与车体1连接。连接带3起到吊起坐垫2的作用,患者使用时可先坐于通过连接带3悬吊的坐垫2上,选择适当弹性系数的弹簧4,将弹簧4的两端与坐垫2和车体1连接后松开连接带3,由弹簧4悬吊坐垫2。由于弹簧4具有弹性可使坐垫2随着患者行走时的重心位置变化而改变高度,使患者的行走符合生态的步伐。通常弹簧4根据不同弹性系数设置有5组,每组三根,单根弹簧4提供的拉力分别为5kg、7.5kg,10kg、12.5kg、15kg,最高提供患者45kg的减重量(可视患者体重增设弹簧规格)。根据减重训练的原则,减重超过自身体重一半时,行走时的步态便不符合正常行走特点了。如患者加重量过大,则不适合弹簧悬吊,仍使用连接带3固定即可。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车体1包括侧杆5、连接杆6、支撑腿7和万向轮8,侧杆5为两根,两根侧杆5平行布置,连接杆6的数量为一根,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侧杆5的同一端连接,三者构成“U”字形结构,两根侧杆5的底面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支撑腿7,即车体1共设置有四根支撑腿7,每根支撑腿7的底部安装有一个万向轮8,万向轮8优选采用带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以方便对车体1进行定位,为了提高车体1的稳定性,优选使用三根加强杆连接四根支撑腿7。采用“U”字形结构的车体1方便患者进出,而且节省用料,且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优选地,侧杆5的底面设置有支撑腿连接管9,支撑腿7的顶端与支撑腿连接管9插接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本技术在不使用时方便拆卸,减小其占地面积。此外,两根侧杆5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把手10,连接杆6的顶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把手11,第二把手11的长度为第一把手10长度的2倍。通过第一把手10和第二把手11的设置,方便患者用手来支撑身体,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把手10和第二把手11既可采用如图所示的U字形把手,也可采用杆状把手。在另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侧杆5的内侧面上远离连接杆6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环12,连接杆6的内侧面的中部设有第二连接环13,坐垫2的前端侧面上、后端左侧面以及后端右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环14,第一连接环12、第二连接环13和第三连接环14均用于连接弹簧4。通过各个连接环的设置,方便弹簧4的拆装,而且也使弹簧4的两端能够得到有效地固定。由于本技术在使用弹簧4的时候,连接带3需要拆卸,为了方便操作,优选地,连接带3上靠近坐垫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扣15,通过连接扣15用于连接或断开连接带3。此外,坐垫2的前端小于尾端,坐垫2两侧的中部形成有凹陷部16。这种结构的坐垫2使患者座起来更舒服,而且两侧的凹陷部16为大腿提供了空间,使患者行走更方便。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重步行训练器,包括车体(1)和坐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通过四根连接带(3)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坐垫(2)的前端、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一根弹簧(4),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重步行训练器,包括车体(1)和坐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通过四根连接带(3)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坐垫(2)的前端、左后端和右后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一根弹簧(4),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所述车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侧杆(5)、连接杆(6)、支撑腿(7)和万向轮(8),所述侧杆(5)为两根,且平行布置,所述连接杆(6)为一根,三者构成“U”字形结构,两根所述侧杆(5)的底面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根所述支撑腿(7),每根所述支撑腿(7)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所述万向轮(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杆(5)的底面设置有支撑腿连接管(9),所述支撑腿(7)的顶端与所述支撑腿连接管(9)插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重步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侧杆(5)的顶面上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莉杨延砚周谋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