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泵运动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22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踝泵运动辅助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踝泵运动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安装有高度可调支撑架,且工作台的顶部安装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位于电动推杆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脚部放置板,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室一和操作室二,所述操作室一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操作室二上开设有与脚部放置板适配的下压部凹槽,所述电动推杆驱动脚部放置板下压至下压部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作台上设置了脚部放置板和电动推杆,通过脚部放置板与电动推杆的配合,可以将脚部放置板自动向上抬起或向下压,从而可借助外力进行踝泵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踝泵运动辅助器
本技术属于踝泵运动
,具体涉及踝泵运动辅助器。
技术介绍
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术后肢体因部分血管被切断,钢板、螺钉等内固定也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导致肿胀。肢体肿胀之后,远端循环差,局部炎性物质和代谢产物堆积,炎症消退缓慢;新鲜血液及养分不能及时输送到受损部位,组织生长修复受影响;肿胀对组织产生的压力,加重疼痛感;术后的肢体制动,血流变慢,血小板在血管周围停留、集聚,易形成血栓。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下肢术后功能的恢复。在做踝泵运动恢复训练时,通常会用到辅助器辅助进行训练,现有的踝泵运动辅助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辅助器不能自动带动脚部抬起或下压,病人刚开始进行踝泵运动时,由于下肢体受伤,不便于自主用力抬起或下压脚部;并且在进行踝泵运动时,病人需要躺在或坐在床上,不同的床高度不一,使用者不能根据需要调节辅助器的高度,不能达到很好的辅助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踝泵运动辅助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辅助器不能自动带动脚部抬起或下压和使用者不能根据需要调节辅助器的高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踝泵运动辅助器,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安装有高度可调支撑架,且工作台的顶部安装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位于电动推杆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脚部放置板,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室一和操作室二,所述操作室一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操作室二上开设有与脚部放置板适配的下压部凹槽,所述电动推杆驱动脚部放置板下压至下压部凹槽内。优选的,所述脚部放置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工作箱的两侧壁转动连接,且脚部放置板与工作箱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脚部放置板的中间部位为凹槽部,所述凹槽部为弧形结构,且凹槽部上设置有海绵垫二,所述海绵垫二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为松紧绑带。优选的,所述凹槽部上开设有与电动推杆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电动推杆与安装孔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便于延伸板滑动的安装槽,且安装槽与延伸板的两侧壁之间均设置有锁止装置。优选的,所述延伸板的前表壁设置有把手,且延伸板的顶端设置有海绵垫一。优选的,所述高度可调支撑架包括内调节杆和外固定筒,所述内调节杆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外固定筒上设置有螺母,所述内调节杆与外固定筒通过固定孔与螺母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高度可调支撑架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高度可调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固定底座。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前表壁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计时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电动推杆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工作台上设置了脚部放置板和电动推杆,通过脚部放置板与电动推杆的配合,可以将脚部放置板自动向上抬起或向下压,从而可借助外力进行踝泵运动,解决了辅助器不能自动带动脚部抬起或下压,病人刚开始进行踝泵运动时,由于下肢体受伤,不便于自主用力抬起或下压脚部的问题。(2)本技术在工作台的底部设置了高度可调支撑架,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通过螺母调节高度可调支撑架的高度,从而使工作台与床的高度合适,以便于病人将脚放在脚部放置板上,解决了在进行踝泵运动时,病人需要躺在或坐在床上,不同的床高度不一,使用者不能根据需要调节辅助器的高度,不能达到很好的辅助训练效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脚部放置板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中:1-工作箱;2-控制面板;3-工作台;3a-操作室一;3b-操作室二;3b1-下压部凹槽;31-安装槽;4-延伸板;41-海绵垫一;5-高度可调支撑架;6-固定底座;7-电动推杆;8-脚部放置板;81-凹槽部;811-安装孔;82-海绵垫二;821-固定带;83-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踝泵运动辅助器,包括工作台3,工作台3的底部安装有高度可调支撑架5,且工作台3的顶部安装工作箱1,工作箱1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7,工作台3的顶端表面位于电动推杆7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脚部放置板8,工作台3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室一3a和操作室二3b,操作室一3a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延伸板4,操作室二3b上开设有与脚部放置板8适配的下压部凹槽3b1,电动推杆7驱动脚部放置板8下压至下压部凹槽3b1内,脚部放置板8下压时,则脚部放置板8进入下压部凹槽3b1内,便于脚部放置板8的向下运动。使用时,将辅助器放在床的边缘处,通过高度可调支撑架5可以调节工作台3的高度,从而使工作台3与床的高度适合,然后拉出延伸板4,放在床与工作台3之间,病人躺在床上,腿部放在延伸板4顶端的海绵垫一41上,脚部放在脚部放置板8上,并将固定带821套在脚上,通过控制面板2上的控制按钮启动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带动脚部放置板8向上或向下运动,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则脚部放置板8两侧的转动轴83转动,从而可借助外力进行踝泵运动,更利于病人康复。进一步的,脚部放置板8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83,转动轴83与工作箱1的两侧壁转动连接,且脚部放置板8与工作箱1通过转动轴83转动连接,以便于脚部放置板8的向上或向下运动。进一步的,脚部放置板8的中间部位为凹槽部81,凹槽部81为弧形结构,脚部放在凹槽部81上,且凹槽部81上设置有海绵垫二82,海绵垫二82保证其舒适度,海绵垫二82上设置有固定带821,固定带821为松紧绑带,以便于绑定不同大小的脚。进一步的,凹槽部81上开设有与电动推杆7对应的安装孔811,电动推杆7与安装孔811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以便于安装电动推杆7。进一步的,工作台3上开设有便于延伸板4滑动的安装槽31,且安装槽31与延伸板4的两侧壁之间均设置有锁止装置,防止延伸板4完全拉出安装槽31。进一步的,延伸板4的前表壁设置有把手,且延伸板4的顶端设置有海绵垫一41,延伸板4用于放置腿部,海绵垫一41保证腿部舒适度。进一步的,高度可调支撑架5包括内调节杆和外固定筒,内调节杆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外固定筒上设置有螺母,内调节杆与外固定筒通过固定孔与螺母固定连接,将螺母旋合在内调节杆上不同的固定孔内,调整高度可调支撑架5的高度。进一步的,高度可调支撑架5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高度可调支撑架5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固定底座6,使此辅助器放置更加稳定。...

【技术保护点】
1.踝泵运动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的底部安装有高度可调支撑架(5),且工作台(3)的顶部安装工作箱(1),所述工作箱(1)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7),所述工作台(3)的顶端表面位于电动推杆(7)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脚部放置板(8),所述工作台(3)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室一(3a)和操作室二(3b),所述操作室一(3a)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延伸板(4),所述操作室二(3b)上开设有与脚部放置板(8)适配的下压部凹槽(3b1),所述电动推杆(7)驱动脚部放置板(8)下压至下压部凹槽(3b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踝泵运动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的底部安装有高度可调支撑架(5),且工作台(3)的顶部安装工作箱(1),所述工作箱(1)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7),所述工作台(3)的顶端表面位于电动推杆(7)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脚部放置板(8),所述工作台(3)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室一(3a)和操作室二(3b),所述操作室一(3a)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延伸板(4),所述操作室二(3b)上开设有与脚部放置板(8)适配的下压部凹槽(3b1),所述电动推杆(7)驱动脚部放置板(8)下压至下压部凹槽(3b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泵运动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放置板(8)的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83),所述转动轴(83)与工作箱(1)的两侧壁转动连接,且脚部放置板(8)与工作箱(1)通过转动轴(8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泵运动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放置板(8)的中间部位为凹槽部(81),所述凹槽部(81)为弧形结构,且凹槽部(81)上设置有海绵垫二(82),所述海绵垫二(82)上设置有固定带(821),所述固定带(821)为松紧绑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踝泵运动辅助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灵芝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