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151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椅,包括轮椅本体、调节机构和行走轮,轮椅本体包括靠背、座垫和脚架,座垫的后端通过第一转轴与靠背连接,座垫的前端通过第二转轴与脚架连接,调节机构安装于轮椅本体,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均位于座垫的底部,第一连杆组件铰接于靠背和传动部件之间,第二连杆组件铰接于脚架和传动部件之间,驱动部件用于驱动传动部件沿前后方向移动,传动部件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靠背绕第一转轴倾斜或放平,传动部件通过第二连杆组件带动脚架绕第二转轴倾斜或放平。轮椅通过传动部件即可同时带动脚架和靠背转动,结构简单,方便调节轮椅的倾斜度,具有躺平功能,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椅
本技术用于轮椅
,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椅。
技术介绍
高龄人群以及下肢残障者的最大障碍是步行能力的减弱甚至缺失,他们不仅丧失行动力,更需要有劳动能力的人来加以护理。目前,大部分行走不便的体弱人群及瘫痪病人都会选择轮椅作为代步工具,并且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协助。现有技术中的轮椅通常具有躺平的功能,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不便调节。此外,轮椅使用者在轮椅和床之间进行转移时,由于轮椅和床之间具有一定高度上的距离,需要多人搬抬,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在搬抬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轮椅,其结构简单,能够调节轮椅的倾斜度,具有躺平功能,方便患者使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椅,包括轮椅本体、调节机构和行走轮,所述轮椅本体包括靠背、座垫和脚架,所述座垫的后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靠背连接,所述座垫的前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脚架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轮椅本体,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传动部件均位于所述座垫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铰接于所述靠背和所述传动部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铰接于所述脚架和所述传动部件之间,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件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传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所述靠背绕所述第一转轴倾斜或放平,所述传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带动所述脚架绕所述第二转轴倾斜或放平。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轮椅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座垫底部的底座,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座垫和所述底座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座垫沿高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行走轮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行走轮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安装于所述后轮的前方,所述底座通过第三转轴连接轮架,所述轮架通过第四转轴连接3个所述后轮,所述后轮呈三角布置。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储气罐和多个间隔分布的气缸,所述储气罐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与各所述气缸连接。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缸分布在所述底座的四周和中部。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座垫的底部设有安装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件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靠背之间,所述第三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安装架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部件的前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一端与所述脚架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第五连杆的另一端和第六连杆的另一端相铰接。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部件包括齿条,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齿条与所述导向槽配合,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座垫的底部设有排泄盒,所述座垫上设有与所述排泄盒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可开启的盒盖。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靠背上设有推手,所述脚架上套设脚踏板。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座垫的左右两侧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具有手扶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靠背通过第五转轴与所述手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座垫通过第六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七转轴与所述手扶杆的另一端链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七转轴连接于所述手扶杆和所述座垫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当需要将轮椅调平或者倾斜时,通过驱动部件驱动传动部件向前移动,传动部件即可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靠背下降、通过第二连杆组件带动脚架上升;通过驱动部件驱动传动部件向后移动,传动部件即可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靠背上升、通过第二连杆组件带动脚架下降,从而实现靠背和脚架的放平或倾斜,完成对轮椅倾斜度的调节。该技术方案的轮椅结构简单,通过传动部件前后移动即可同时带动脚架和靠背转动,方便调节轮椅的倾斜度,具有躺平功能,方便患者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脚架和靠背倾斜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调节机构、升降装置、底座和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脚架和靠背放平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椅,包括轮椅本体、调节机构和行走轮,行走轮用于带动轮椅本体移动,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轮椅的倾斜角度。轮椅本体包括靠背11、座垫12和脚架13,座垫12的后端通过第一转轴与靠背11连接,第一转轴沿左右方向设置,当靠背11绕第一转轴转动时,可实现倾斜或放平。座垫12的前端通过第二转轴14与脚架13连接,第二转轴14沿左右方向设置,当脚架13绕第二转轴14转动时,可实现倾斜或放平。参见图1至图3,调节机构安装于轮椅本体,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件21、第二连杆组件22、驱动部件23和传动部件24,驱动部件23和传动部件24均位于座垫12的底部。第一连杆组件21铰接于靠背11和传动部件24之间,第二连杆组件22铰接于脚架13和传动部件2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椅本体、调节机构和行走轮,所述轮椅本体包括靠背、座垫和脚架,所述座垫的后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靠背连接,所述座垫的前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脚架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轮椅本体,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传动部件均位于所述座垫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铰接于所述靠背和所述传动部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铰接于所述脚架和所述传动部件之间,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件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传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所述靠背绕所述第一转轴倾斜或放平,所述传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带动所述脚架绕所述第二转轴倾斜或放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椅本体、调节机构和行走轮,所述轮椅本体包括靠背、座垫和脚架,所述座垫的后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靠背连接,所述座垫的前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脚架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轮椅本体,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传动部件均位于所述座垫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铰接于所述靠背和所述传动部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铰接于所述脚架和所述传动部件之间,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传动部件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传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所述靠背绕所述第一转轴倾斜或放平,所述传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带动所述脚架绕所述第二转轴倾斜或放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轮椅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座垫底部的底座,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所述座垫和所述底座之间,并用于驱动所述座垫沿高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安装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行走轮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安装于所述后轮的前方,所述底座通过第三转轴连接轮架,所述轮架通过第四转轴连接3个所述后轮,所述后轮呈三角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储气罐和多个间隔分布的气缸,所述储气罐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与各所述气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分布在所述底座的四周和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岳赖军喜陈尚荣麦效权张达针赖福林陈广帆何金玲刘佳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