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针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06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管针固定器,包括:手柄,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手柄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第一端贯穿第一平面、第二端贯穿第二平面。套管针,其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套管针第一端设有锥形的穿刺部,套管针的外周侧壁上设有挡板,挡板至套管针第一端的距离大于挡板至套管针第二端的距离,套管针的外径小于等于第一贯通孔的孔径。推杆,其包括杆体和设置于杆体一端的把手,杆体的直径小于等于套管针的内径。如此设置,套管针固定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手术过程中,创口较小所以对牛损伤较小,并且术后护理也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针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兽用医用器械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套管针固定器。
技术介绍
真胃移位,是指牛的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与网胃的左侧与左腹壁之间,从而导致牛的慢性消化紊乱。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对牛进行治疗,但是常规的手术治疗对牛的损伤较大,术后护理较为麻烦。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牛的真胃复位手术对牛的损伤大,术后护理麻烦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牛的损伤较小,并且便于术后护理的套管针固定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管针固定器,包括:手柄,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手柄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平面、第二端贯穿第二平面;套管针,其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套管针第一端设有锥形的穿刺部,所述套管针的外周侧壁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至所述套管针第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挡板至所述套管针第二端的距离,所述套管针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孔径;推杆,其包括杆体和设置于所述杆体一端的把手,所述杆体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套管针的内径。优选地,所述手柄上还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一贯通孔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贯通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二贯通轴线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轴线相交。优选地,所述手柄上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把手为环形结构,所述杆体与所述环形结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推杆由铁丝制成的一体结构,所述铁丝一端折弯形成所述把手,另一端构成所述杆体。优选地,所述手柄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外圆周壁上设有四个平面,任意相邻两个平面垂直,四个平面中任意两个相对平面分别构成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优选地,所述挡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管针上。优选地,所述套管针为不锈钢套管针。优选地,所述手柄为尼龙手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套管针固定器,包括:手柄,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手柄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贯通孔,第一贯通孔第一端贯穿第一平面、第二端贯穿第二平面。套管针,其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套管针第一端设有锥形的穿刺部,套管针的外周侧壁上设有挡板,挡板至套管针第一端的距离大于挡板至套管针第二端的距离,套管针的外径小于等于第一贯通孔的孔径。推杆,其包括杆体和设置于杆体一端的把手,杆体的直径小于等于套管针的内径。使用时,先将套管针的第二端从第一贯通孔位于第一平面的一端插入到第一贯通孔内,并使挡板与第一平面相抵,然后将推杆的杆体从第一贯通孔位于第二平面的一端伸入到套管针内,然后使用者手持手柄,将套管针第一端压在牛的需要穿刺的部位,利用套管针的穿刺部刺透腹壁和真胃,然后取走推杆和手柄,将带有连接线的安全扣塞入套管针内,并利用推杆将安全扣推入到真胃内,取走套管针,再在上述穿刺部分的其他附近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最后将所有的连接线通过方结绑在一起即可,通过安全扣将真胃矫正。如此设置,套管针固定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手术过程中,创口较小所以对牛损伤较小,并且术后护理也简单。通过在套管针上设置挡板,能够利用手柄与挡板相互作用,将套管针更轻松地推入牛的腹壁和真胃,而套管针在穿透腹壁和胃壁的过程中,推板的杆体位于套管针内部,能够提高套管针的刚度,防止其弯折不便于穿入,并且推杆能够防止牛的皮层组织进入到套管针内,而阻碍真胃内不良气体的排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管针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套管针固定器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套管针固定器的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全扣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管针固定器的其他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图5中:1、手柄;2、第一贯通孔;3、套管针;4、挡板;5、杆体;6、把手;7、第二贯通孔;8、凹槽;9、安全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考图1-5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套管针固定器,包括手柄1、套管针3以及推杆。其中,手柄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手柄1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贯通孔2,第一贯通孔2第一端贯穿第一平面,第二端贯通第二平面。例如,手柄1呈条状,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均沿手柄1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套管针3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并且套管针3第一端设有锥形的穿刺部,套管针3的外周侧壁上套设有挡板4,可选地,套管针3是不锈钢材质,而挡板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套管针3固定连接。挡板4至套管针3第一端的距离大于挡板4至套管针3第二端的距离。套管针3的外径小于等于第一贯通孔2的孔径,以使套管针3能够插入到第一贯通孔2内。其中,推杆包括杆体5和设置于杆体5一端的把手6,杆体5的直径小于等于套管针3的内径,以使杆体5能够伸入到套管针3内。使用时,参考图2所示,先将套管针3的第二端从第一贯通孔2位于第一平面的一端插入到第一贯通孔2内,并使挡板4与第一平面相抵,然后将推杆的杆体5从第一贯通孔2位于第二平面的一端伸入到套管针3内,然后使用者手持手柄1,将套管针3第一端压在牛的需要穿刺的部位,并利用套管针3的穿刺部刺透腹壁和真胃,然后取走推杆和手柄1,将带有连接线的安全扣9塞入套管针3内,并利用推杆将安全扣9推入到真胃内,取走套管针3,再在上述穿刺部分的其他附近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最后将所有的连接线通过方结绑在一起即可。如此设置,套管针固定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手术过程中,创口较小所以对牛损伤较小,并且术后护理也简单。通过在套管针3上设置挡板4,能够利用手柄1与挡板4相互作用,将套管针3更轻松地推入牛的腹壁和真胃,而套管针3在穿透腹壁和胃壁的过程中,推板的杆体5位于套管针3内部,能够提高套管针3的刚度,防止其弯折不便于穿入,并且推杆能够防止牛的皮层组织进入到套管针3内,而阻碍真胃内不良气体的排出。参考图1、3所示,手柄1上还设有第二贯通孔7,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管针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手柄(1),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手柄(1)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贯通孔(2),所述第一贯通孔(2)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平面、第二端贯穿第二平面;/n套管针(3),其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套管针(3)第一端设有锥形的穿刺部,所述套管针(3)的外周侧壁上设有挡板(4),所述挡板(4)至所述套管针(3)第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挡板(4)至所述套管针(3)第二端的距离,所述套管针(3)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贯通孔(2)的孔径;/n推杆,其包括杆体(5)和设置于所述杆体(5)一端的把手(6),所述杆体(5)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套管针(3)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针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1),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手柄(1)上还设有贯通设置的第一贯通孔(2),所述第一贯通孔(2)第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平面、第二端贯穿第二平面;
套管针(3),其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套管针(3)第一端设有锥形的穿刺部,所述套管针(3)的外周侧壁上设有挡板(4),所述挡板(4)至所述套管针(3)第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挡板(4)至所述套管针(3)第二端的距离,所述套管针(3)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贯通孔(2)的孔径;
推杆,其包括杆体(5)和设置于所述杆体(5)一端的把手(6),所述杆体(5)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套管针(3)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针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上还设有第二贯通孔(7),所述第二贯通孔(7)与所述第一贯通孔(2)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针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通孔为台阶孔,所述第二贯通孔轴线与所述第一贯通孔(2)轴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针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燕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普赉森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