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03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其结构包括:机体、液压器、主轴、液压机构、锻压座、锻压台,所述机体顶端连接液压器,液压器左右两端分别连通主轴与液压机构,锻压座设于液压器底端且二者相连,锻压台设于锻压座下方同时是机体中部位置与其间隔相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结构的拦截旋轴中特有的沾附囊层在翻转的同时将油液中的沉积物沾附在结构上对其形成拦截作用,配合滤油翘板将流经的大部分沉积物过滤在其结构的渗油刷座表面,从而减少循环流转的油液中的沉积物含量,有效减少阻塞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压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
技术介绍
因锻压加工方式对于金属制品的锻造强度最高,且能消除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所以被优先使用,而锻压机采用油压机压抑技术增强锻压功率,当液压油从低压侧流向低压侧而没有作机械功时,液压体系内就会急剧升温,液压油温度过高会使密封件变化和油液氧化,引起腐蚀和造成沉积物,致使阻尼孔梗塞和减速阀磨损,升温由匹配的冷却系统对其进行降温,在此之前需要先解决升温期间短暂形成的沉积物,避免对设备零部件产生侵蚀,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其结构包括:机体、液压器、主轴、液压机构、锻压座、锻压台,所述机体顶端连接液压器,液压器左右两端分别连通主轴与液压机构,锻压座设于液压器底端且二者相连,锻压台设于锻压座下方同时是机体中部位置与其间隔相对,机体采用异形不规则框架结构组合而成,其作为锻压机的外壳以及连接其他构件的载体进行使用,同时也是设备的承重结构,通过贴地方式将来自设备顶端的压力均分至地面以防止结构因受压强过度而产生变形,液压器为动力转化结构,通过液压方式将由主轴所供给的动能转化为足量的高强度液压力并经由锻压座进行传递,液压机构为液压器运转的核心构件,通过内部油液的流转时液压器保持稳定运行,同时为锻压座提供高强度压力使其下落在锻压台上对工件进行锻压作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液压机构由液压油箱、除渣轮轴组成,所述液压油箱内联接除渣轮轴,液压油箱用于装填液压机构运转所需的液压油液,并且装设有流转组件用于提高液压油的循环流动,除渣轮轴位于液压油箱内,处于油液向下流动途径部位,通过除渣轮轴对因油液氧化而产生的沉积物进行拦截并聚拢,避免沉积物堵塞液压组件造成设备运转异常。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液压油箱内分别设有供油阀、阻尼孔与减速阀,所述供油阀底部间隔设有阻尼孔,阻尼孔之间对应有减速阀,供油阀作为油液导入结构,通过吸入动能将油液从外部引入液压油箱中并使其在整体结构中循环运转,阻尼孔与减速阀均是用于控制油液在液压油箱中的流速,防止油液流速过快与结构之间的过度摩擦造成急剧升温。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除渣轮轴由空储接座、滤油翘板、筛除辊筒、拦截旋轴、筛板组成,所述空储接座一侧连接滤油翘板且同时与筛除辊筒相连,筛除辊筒嵌合连接拦截旋轴且其侧边设有筛板,空储接座为除渣轮轴的基点载体结构,其整体采用中空不规则异形结构制成,主要是利用中空腔体储存过滤油液所产生的沉积物,通过筛除辊筒结构处流出的油液经由滤油翘板的处理后将液压油中的沉积物与液体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沉积物流入空储接座中等待收集处理,筛板呈环形过滤网格结构,当筛除辊筒内的油液输出至滤油翘板的过程中会再次由筛板进行大颗粒杂质的筛选,减少颗粒物在滤油翘板上的附着量,只隔绝大尺寸颗粒物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既不影响筛板筛选性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延长滤油翘板的使用期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空储接座顶端和底部分别设有连板与气阀,连板为空储接座与筛除辊筒之间的连接载体,通过结构上的连接使筛除辊筒在运转时能够保持稳定性,同时由底部的气阀制造用于将油液吸入滤油翘板以及将沉积物引导至空储接座的负压气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滤油翘板表面分布有渗油刷座且同时其一端连接导油板,渗油刷座采用具有防油特性且耐腐蚀的硅胶材料制成高度不等的类毛刷结构,其倾斜角与筛板相互垂直,当油液从筛除辊筒流出后,根据二者所处位置可顺势对油液进行承接,同时油液从渗油刷座顶端流入并进入滤油翘板中,二者之间有共同连通的槽道用于输送沉积物的流转,并且在此过程中沉积物会沾附在硅胶刷毛上,将流经的大部分沉积物过滤在渗油刷座表面,油液则由硅胶刷毛结构缝隙中渗出并流向导油板,导油板结构中密布大小均匀的油孔可再次对油液进行大致过滤并使其向下渗透且稳定输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滤油翘板由空腔体、疏导槽、对流端口、输出端口组成,所述空腔体内分布有疏导槽,疏导槽末端分别连通对流端口与输出端口,空腔体为滤油翘板外壳包围所形成的中空腔体结构,其主要用于导入油液中的沉积物,通过疏导槽将沉积物向两侧排出,对流端口则与外部的空储接座之间产生气流置换,于另一端的输出端口位置形成引流负压带动沉积物从输出端口排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拦截旋轴由锥头转杆、旋板、沾附囊层构成,所述锥头转杆表面设有旋板,旋板上均匀分布有沾附囊层与其相连,锥头转杆采用两端呈圆锥形构造结合圆柱体结构制成,其两端嵌入筛除辊筒的轴心位置与其形成联动旋转机制,同时表面的旋板形成宽大的螺旋形面配合沾附囊层的软胶材料与位于筛除辊筒内的液压油相互接触,旋板在油液中翻转的同时其表面的沾附囊层依靠结构特性会将油液中的沉积物沾附在结构上对其形成拦截作用,从而减少持续向外输出的油液中的沉积物含量。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卧式油压锻压机技术方面,主要是为了解决液压油温度过高会使密封件变化和油液氧化,引起腐蚀和造成沉积物致使阻尼孔梗塞和减速阀磨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结构上设有除渣轮轴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结构的拦截旋轴中特有的沾附囊层在翻转的同时将油液中的沉积物沾附在结构上对其形成拦截作用,配合滤油翘板将流经的大部分沉积物过滤在其结构的渗油刷座表面,从而减少循环流转的油液中的沉积物含量,有效减少阻塞的产生。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的液压机构结构正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的液压机构的除渣轮轴结构侧剖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的液压机构的除渣轮轴的滤油翘板结构正剖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的液压机构的除渣轮轴的拦截旋轴结构侧剖图。图中:机体-1、液压器-2、主轴-3、液压机构-4、锻压座-5、锻压台-6、液压油箱-40、除渣轮轴-41、供油阀-40a、阻尼孔-40b、减速阀-40c、空储接座-410、滤油翘板-411、筛除辊筒-412、拦截旋轴-413、筛板-414、连板-410a、气阀-410b、渗油刷座-411a、导油板-411b、空腔体-4110、疏导槽-4111、对流端口-4112、输出端口-4113、锥头转杆-4130、旋板-4131、沾附囊层-413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其结构包括:机体1、液压器2、主轴3、液压机构4、锻压座5、锻压台6,所述机体1顶端连接液压器2,液压器2左右两端分别连通主轴3与液压机构4,锻压座5设于液压器2底端且二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其结构包括:机体(1)、液压器(2)、主轴(3)、液压机构(4)、锻压座(5)、锻压台(6),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体(1)顶端连接液压器(2),液压器(2)左右两端分别连通主轴(3)与液压机构(4),锻压座(5)设于液压器(2)底端且二者相连,锻压台(6)设于锻压座(5)下方同时是机体(1)中部位置与其间隔相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其结构包括:机体(1)、液压器(2)、主轴(3)、液压机构(4)、锻压座(5)、锻压台(6),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顶端连接液压器(2),液压器(2)左右两端分别连通主轴(3)与液压机构(4),锻压座(5)设于液压器(2)底端且二者相连,锻压台(6)设于锻压座(5)下方同时是机体(1)中部位置与其间隔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构(4)由液压油箱(40)、除渣轮轴(41)组成,所述液压油箱(40)内联接除渣轮轴(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40)内分别设有供油阀(40a)、阻尼孔(40b)与减速阀(40c),所述供油阀(40a)底部间隔设有阻尼孔(40b),阻尼孔(40b)之间对应有减速阀(40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卧式油压锻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轮轴(41)由空储接座(410)、滤油翘板(411)、筛除辊筒(412)、拦截旋轴(413)、筛板(414)组成,所述空储接座(410)一侧连接滤油翘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宗丽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