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60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药物,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该联合治疗药物能够安全有效的降低高危APL的肿瘤负荷,有助于降低高危APL诱导治疗期间的致死性合并症的发病风险,患者可在任何地点第一时间接受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早期治疗时间,口服用药方便可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药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血病治疗药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药物。
技术介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骨髓中异常幼稚的早幼粒细胞大量累积而发病的,该起病急、病程发展迅速,常易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引发病人急性出血出血症状或颅内及眼底出血,危及生命,是急性白血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砷剂的治疗方案,该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目前APL的缓解率达90%以上,长期存活率超过80%。但是诱导治疗期间早期死亡率仍然是最常见APL治疗失败原因。对于在高危APL患者群中,是影响APL疗效的主要因素。欧美协作组临床试验中报道的APL诱导治疗期间的早期死亡率(ED)是10%,而巴西的一篇回顾性研究中134例APL病人,早期死亡率达32%,其中60.5%的死亡原因均为出血事件。多项研究证实致死性出血合并症,DIC等均与高白细胞计数相关(WBC>10×109/L)。除此之外,高白细胞计数还与分化综合征与高白瘀滞等严重并发症相关。因此,在APL治疗早期安全有效的降低肿瘤负荷是高危APL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国内外APL治疗指南中均推荐静脉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用于APL的降肿瘤负荷治疗,通常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砷剂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使用静脉注射蒽环类药物。但是APL发病初期疾病进展快,多合并出凝血障碍,早期死亡率高。而且静脉注射蒽环制剂只适用于住院患者,患者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接受有效降肿瘤用药,从而导致患者不能方便及时的用药。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的口服药物,从而安全有效的降低高危APL的肿瘤负荷,有助于降低高危APL诱导治疗期间的致死性合并症的发病风险,患者可在任何地点第一时间接受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早期治疗时间,口服用药方便可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肿瘤负荷,用药不方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经过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口服依托泊苷代替静脉蒽环类药物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本专利技术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药物、第二药物和第三药物,所述第一药物为依托泊苷,所述第二药物为羟基脲,所述第三药物为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的组合。本专利技术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联合治疗药物在制备治疗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本专利技术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联合治疗药物在制备治疗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试剂盒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细胞毒性药物依托泊苷替代蒽环类药物在高危APL诱导治疗初期能够降低肿瘤负荷,最终达到降低APL治疗早期病死率,提高高危APL的治愈率;(2)口服依托泊苷用药方便,避免了静脉化疗药物限制于化疗专科用药的缺陷,为门急诊治疗高危APL提供了可能性;(3)高危APL病人在门急诊尽早接受以口服依托泊苷为基础的降细胞负荷方案,提高了双诱导治疗期间的安全性;(4)口服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联合治疗高危APL,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部口服药物联合治疗高危APL。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依托泊苷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作用于DNA拓补异构酶II,形成药物-酶-DNA稳定的可逆性复合物,阻碍DNA修复。该药可以抑制APL细胞复制,从而降低肿瘤负荷。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依托泊苷是通过口服用药,与目前国内外APL治疗指南中推荐的静脉蒽环类药物相比,患者可在任何地点第一时间接受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早期治疗时间,口服用药方便可行。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另一类主要对相对成熟中晚幼粒细胞有抑制作用的口服药物是羟基脲。羟基脲对APL细胞无杀灭作用,而对双诱导后分化成熟的高白细胞有作用。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合治疗药物是口服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口服药物含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为口服制剂辅料,所用辅料包括,赋形剂如乳糖、碳酸钙、磷酸钙、磷酸钠;稀释剂与吸收剂如淀粉、环糊精、乳糖、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钠、硫酸钙等;湿润剂与粘合剂如水、乙醇、丙醇、甘油、丙二醇、异丙醇、糖浆、蜂蜜、葡萄糖、明胶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磷酸钾等;崩解剂如干燥淀粉、琼脂粉、碳酸钙、碳酸氢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甲基纤维素等;崩解抑制剂如蔗糖、三硬脂酸甘油酯、可可脂、氢化油等;吸收促进剂如季铵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润滑剂如滑石粉、三乙胺硬脂酸镁、二氧化硅、玉米淀粉、硬脂酸盐、硼酸、液体石蜡等。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砷剂为三氧化二砷或口服黄黛片。本专利技术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药物、第二药物和第三药物,所述第一药物为依托泊苷,所述第二药物为羟基脲,所述第三药物为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的组合。本专利技术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联合治疗药物在制备治疗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联合治疗药物是口服药物。本专利技术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联合治疗药物在制备治疗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试剂盒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具体实施例下文将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7例患者起病时肿瘤负荷均较高,发病时中位白细胞数33(10.3-41)109/L。例1治疗前WBC28.63×109/L,例2在治疗前WBC14.09×109/L,且已合并脑出血,均是早期死亡的高危患者。在充分血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联合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依托泊苷、羟基脲、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治疗药物是口服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药物含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合治疗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砷剂为三氧化二砷或口服黄黛片。


5.一种用于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第一药物、第二药物和第三药物,所述第一药物为依托泊苷,所述第二药物为羟基脲,所述第三药物为全反式维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浩卢晟晔黄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