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吸管及便携式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59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水壶,包括杯身和设置在所述杯身上的杯盖,所述杯盖包括拧合在所述杯身上的内盖和铰接在所述内盖上的外盖,所述内盖上设有容器吸管,所述容器吸管包括中空的基管,所述基管上连通有与其形成夹角的端管,所述端管上设有用于启闭其内腔的开关阀,所述基管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进气阀。具体地,所述容器吸管由弹性材料制成,进气阀、开关阀分别于基管、端管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简化了结构,节约了装配位置,同时基管与端管形成夹角,符合人体工学,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吸管及便携式水壶
本申请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容器吸管及便携式水壶。
技术介绍
便携式水壶是一种盛水容器,为了饮用方便,常在瓶身上设置吸管。现有的水壶吸管呈直线长条形,使用者在饮水时需将瓶身倾斜以提高使用的舒适度,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水壶吸管呈直线长条形,饮水时极为不便的问题作出改进,提供容器吸管,包括中空的基管,所述基管上连通有与其形成夹角的端管,所述端管上设有用于启闭其内腔的开关阀,所述基管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进气阀。作为上述容器吸管的一种改进,所述基管与所述端管的夹角为110°~165°。作为上述容器吸管的一种改进,所述端管为弹性材料,所述开关阀与所述端管一体成型。作为上述容器吸管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关阀包括两在所述端管内壁相对设置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端管内壁朝所述基管延伸,两所述导向部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靠近至末端间距为零。作为上述容器吸管的一种改进,所述基管上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开口于其外壁的所述进气阀。作为上述容器吸管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定位部靠近所述端管的一端设有朝内倾斜的斜块,所述第一定位部远离所述端管的一端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凸块,所述基管上设有两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斜块上方。作为上述容器吸管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并开口于其外壁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进气阀连通,所述基管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并开口于其外壁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共线。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水壶吸管呈直线长条形,饮水时极为不便的问题作出改进,提供便携式水壶,包括杯身和设置在所述杯身上的杯盖,所述杯盖包括拧合在所述杯身上的内盖和铰接在所述内盖上的外盖,所述内盖上设有上述的容器吸管。作为上述便携式水壶,所述内盖上设有朝外延伸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上设有朝内延伸的内延部,所述基管卡接在所述外延部和所述内延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便携式水壶,包括杯身、拧合在杯身上的杯盖和插装在杯盖上的容器吸管,容器吸管包括基管和与基管形成夹角的端管,基管与端管的夹角为110°~165°,优选为135°,此时端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与人喝水时低头的角度相吻合,符合人体工学,提高使用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申请容器吸管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容器吸管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容器吸管的主视图;图4为本申请容器吸管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便携式水壶的立体图;图6为本申请便携式水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如图1-6所示的便携式水壶,包括杯身100和设置在所述杯身100上的杯盖200,所述杯盖200包括拧合在所述杯身100上的内盖210和铰接在所述内盖210上的外盖220,所述内盖210上设有朝外延伸的外延部300,所述外延部300上设有朝内延伸的内延部400,所述外延部300和所述内延部400上卡接有容器吸管,具体地,所述容器吸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具体为硅胶材质,所述容器吸管包括中空的基管1,所述基管1上连通有与其形成夹角的端管2,所述端管2上设有用于启闭其内腔的开关阀3,不使用时所述开关阀3闭合,使用者抽气饮水时所述开关阀3张开,此结构防止不使用时水壶倾倒造成水壶内液体的泄漏;所述基管1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进气阀4,具体地,所述基管1与所述端管2的夹角为110°~165°,优选地,所述基管1与所述端管2的夹角为135°,此时所述端管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与人喝水时低头的角度相吻合,符合人体工学,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具体地,所述开关阀3与所述端管2一体成型,所述开关阀3包括两在所述端管2内壁相对设置的导向部31,所述导向部31沿所述端管2内壁朝所述基管1延伸,两所述导向部31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靠近,更优地,两所述导向部31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靠近至末端间距为零。此结构实现所述端管2内腔的启闭,所述开关阀3与所述端管2一体成型,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且便于加工和成本降低。具体地,所述基管1上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第一定位部5,所述第一定位部5上设有开口于其外壁的所述进气阀4,所述第一定位部5靠近所述端管2的一端设有朝内倾斜的斜块6,所述进气阀4与所述第一定位部5一体成型,所述进气阀4的阀腔延伸至所述斜块6上,所述斜块6紧邻所述阀腔的一侧可下压闭合所述开口或回弹脱离所述开口。具体为,吸水时,瓶内气压降低,所述斜块6紧邻所述阀腔的一侧受压闭合所述开口,使所述容器吸管与所述内盖210间形成进气通道;不吸水时,所述斜块6紧邻所述阀腔的一侧回弹贴合所述内延部400的内壁,起到密封作用。综上可知,所述进气阀4一体设置,简化了结构,同时节约了装配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5远离所述端管2的一端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凸块7,所述基管1上设有两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定位部8,所述第二定位部8位于所述斜块6上方。所述凸块7与两所述第二定位部8共同作用使所述容器吸管卡接在所述内盖210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部5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并开口于其外壁的第一定位槽9,所述第一定位槽9与所述进气阀4连通,所述基管1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并开口于其外壁的第二定位槽10,所述第一定位槽9与所述第二定位槽10共线。所述第一定位槽9与所述第二定位槽10的设置延长了所述进气通道,使进气效果更佳。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容器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基管(1),所述基管(1)上连通有与其形成夹角的端管(2),所述端管(2)上设有用于启闭其内腔的开关阀(3),所述基管(1)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进气阀(4)。/n

【技术特征摘要】
1.容器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基管(1),所述基管(1)上连通有与其形成夹角的端管(2),所述端管(2)上设有用于启闭其内腔的开关阀(3),所述基管(1)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进气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1)与所述端管(2)的夹角为110°~1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管(2)为弹性材料,所述开关阀(3)与所述端管(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3)包括两在所述端管(2)内相对设置的导向部(31),所述导向部(31)沿所述端管(2)内壁朝所述基管(1)延伸,两所述导向部(31)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靠近至末端间距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1)上设有沿其径向朝外延伸的第一定位部(5),所述第一定位部(5)上设有开口于其外壁的所述进气阀(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5)靠近所述端管(2)的一端设有朝内倾斜的斜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蒋满富
申请(专利权)人:贝优能广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