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保温旅行壶,包括顶部开口的壶体,所述壶体上方连接有防漏内盖,所述防漏内盖顶部连接有按钮,通过向下按压按钮能开或关闭防漏内盖,所述防漏内盖上方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壶体上的上盖,所述按钮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部连接有按压板;所述连接柱顶部连接有按压板;所述壶体底部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壶体内部空间的壶底,所述壶底与壶体螺纹连接。本旅行壶能够避免手指与按钮直接接触污染按钮,而且便于旅行壶内部特别是底部的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旅行壶(一)
本技术涉及保温杯
,具体为一种保温旅行壶。(二)
技术介绍
保温旅行壶成了广大旅行爱好者的一件必不可少的装备,在旅行开始前要在水壶中装大量的水或者饮料,在旅行过程中随时饮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保温旅行壶为按压式出水结构,其中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从下到上包括壶体、防漏内盖和上盖,防漏内盖顶部设有能够在防漏内盖内上下滑动的按钮,防漏内盖底部设有封水伞,将按钮按下去后,封水伞下移,使得防漏内盖上下导通,壶体内的水从封水伞与防漏内盖的缝隙进入到防漏内盖内部,然后再从按钮侧面上方的防漏内盖流出;再次按压按钮,按钮上弹,封水伞再次将防漏内盖底部封住,将壶体内的水密封。上述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旅行中旅者的手上一般都沾满了细菌,当按压下按钮后,按钮顶面上也沾满了细菌,然后当旅行壶倾斜角度过大时,壶体内的水可能会经过按钮,使得饮水中也带有大量的细菌,影响旅者的身体健康;壶体为一体式,清理时很难清理到壶底的死角。(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旅行壶,能够避免手指与按钮直接接触污染按钮,而且便于旅行壶内部特别是底部的清理。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保温旅行壶,包括顶部开口的壶体,所述壶体上方连接有防漏内盖,所述防漏内盖顶部连接有按钮,通过向下按压按钮能开或关闭防漏内盖,所述防漏内盖上方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壶体上的上盖,所述按钮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部连接有按压板;所述壶体底部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壶体内部空间的壶底,所述壶底与壶体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壶体上方外侧开设有内杯螺纹,所述防漏内盖与上盖之间设有配合连接在内杯螺纹上的内杯。优选的,所述壶体两侧可转动连接有挂绳柱,所述挂绳柱上开设有用于栓绳子的挂绳孔。优选的,所述壶体上连接有挂钩。优选的,所述壶体外侧面上连接有把手铰接座,所述把手铰接座两侧均铰接有杯把。优选的,所述壶体外侧面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水位孔,所述水位孔上连接有透明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按钮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柱,连接柱顶部连接有按压板,通过向下按压按压板间接按压到按钮,从而打开防漏内盖,水流过按钮从连接柱之间流出,不会沾到按压板顶部,避免了将手上的细菌带入到饮水中影响旅者身体健康。2、壶体底部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壶体内部空间的壶底,壶底与壶体螺纹连接,相比于和壶体一体式的壶底,螺纹可拆卸的壶底更方便拆下来清洗,而且不影响杯子整体的密封性。3、壶体两侧可转动连接有挂绳柱,挂绳柱上开设有用于栓绳子的挂绳孔,便于旅行者将杯子挂在脖子或者肩部上。4、壶体上连接有挂钩,使得旅行者多了一个存放杯子的选择,直接将杯子通过挂钩挂在包上即可。5、壶体外侧面上连接有把手铰接座,把手铰接座两侧均铰接有杯把,当不使用时直接把把手扣在壶体外侧,不占用空间;使用时将两个把手同时向中间旋转后抓握,手与两个把手的接触面积更大,抓握更加舒服。6、壶体外侧面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水位孔,水位孔上连接有透明板,透过透明板能够直观看到杯子内水的余量,以便根据需要及时补给。7、壶体上方外侧开设有内杯螺纹,防漏内盖与上盖之间设有配合连接在内杯螺纹上的内杯,内杯可以作为杯子使用,同时在不方便使用防漏内盖时(壶体内为果汁或茶类饮品会堵塞防漏内盖,而且清理很麻烦),内杯可以作为防漏保温层使用。(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旅行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壶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防漏内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壶体、11-上盖螺纹、12-内盖螺纹、13-内杯螺纹、14-壶底、2-防漏内盖、21-按钮、22-封水伞、23-连接柱、24-按压板、3-上盖、4-挂钩、5-挂绳柱、6-内杯、7-水位孔、71-透明板、8-把手铰接座、81-杯把。(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保温旅行壶,包括顶部开口的壶体1,为了能实现更好的保温,壶体为双层,中间为空气,双层壶体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壶体1上方连接有防漏内盖2,具体的为防漏内盖2与壶体1上的内盖螺纹12配合连接。防漏内盖2顶部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侧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出水孔与防漏内盖2内部连通,滑动孔内滑动连接有按钮21,防漏内盖2底部连接有封水伞22,以上关于防漏内盖2的描述也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当向下按压按钮21时,封水伞22被动向下运动,然后封水伞22与防漏内盖2之间的密封连接被打开,壶体1内的水进入到防漏内盖2内部,然后从滑动孔侧面的出水孔流出,从出水孔流出的水除非很缓慢而且倾角很小的倒,否则肯定会有水流经按钮21,按钮21顶部与手指接触会留下细菌,进而饮用的水里也会携带细菌,长期以往会影响旅行者身体健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按钮21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柱23,连接柱23顶部连接有按压板24。按钮21按到底并被卡住时,连接柱23的长度保证按压板24与防漏内盖2顶部之间有缝隙,避免按钮21按下去后按压板24底部堵住滑动孔,使得水出不来。通过向下按压按压板24间接按压到按钮21,从而打开防漏内盖2,水流过按钮21从连接柱23之间流出,不会沾到按压板24顶部,避免了将手上的细菌带入到饮水中影响旅者身体健康。防漏内盖2上方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壶体1上的上盖3,具体的为螺纹连接,上盖3既可以用于防止防漏内盖2坏掉后水从旅行杯内流出,起到进一步密封作用,又可以作为杯子使用。壶体1底部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壶体1内部空间的壶底14,壶底14与壶体1螺纹连接。这样在清理本旅行杯内部时,不需要将刷子伸入到壶底清理,而且这种清理方法很难清理干净,特别是壶体和壶底之间的弯折死角处,而本技术方案中直接通过拧下壶底14就能够实现无死角清洗,清理更方便,而且也不影响杯子的密封性。壶体1上方外侧开设有内杯螺纹13,防漏内盖2与上盖3之间设有配合连接在内杯螺纹13上的内杯6。内杯6可以和上盖3一样作为杯子使用,一个保温旅行壶能够方便两个人喝水,避免多人共用一个杯子;同时在不方便使用防漏内盖2时,比如壶体1内为果汁或茶类饮品时极易堵塞防漏内盖2,而且防漏内盖2清理很麻烦,需要拆开清理,内部结构复杂,拆卸麻烦,这样就需要把防漏内盖2取下,内杯6可以作为防漏保温层使用,通过内杯6和上盖3一起作为壶体1顶部开口处的防漏和保温件使用,上盖3与壶体1上的上盖螺纹11配合连接,内杯6与壶体1上的内杯螺纹13连接,螺纹连接密封性更好,不易滑落。壶体1两侧可转动连接有挂绳柱5,挂绳柱5上开设有用于栓绳子的挂绳孔。将绳子连接在挂绳孔上,便于旅行者将杯子挂在脖子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旅行壶,包括顶部开口的壶体(1),所述壶体(1)上方连接有防漏内盖(2),所述防漏内盖(2)顶部连接有按钮(21),通过向下按压按钮(21)能开或关闭防漏内盖(2),所述防漏内盖(2)上方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壶体(1)上的上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21)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柱(23),所述连接柱(23)顶部连接有按压板(24);所述壶体(1)底部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壶体(1)内部空间的壶底(14),所述壶底(14)与壶体(1)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旅行壶,包括顶部开口的壶体(1),所述壶体(1)上方连接有防漏内盖(2),所述防漏内盖(2)顶部连接有按钮(21),通过向下按压按钮(21)能开或关闭防漏内盖(2),所述防漏内盖(2)上方设有可拆卸连接于壶体(1)上的上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21)的顶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柱(23),所述连接柱(23)顶部连接有按压板(24);所述壶体(1)底部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壶体(1)内部空间的壶底(14),所述壶底(14)与壶体(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旅行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上方外侧开设有内杯螺纹(13),所述防漏内盖(2)与上盖(3)之间设有配合连接在内杯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明宪,
申请(专利权)人:天工尚品北京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