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48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机体、前置门、控制器,机体安装在底座顶部,前置门与机体正面铰链连接,控制器设置在底座正面,机体设有烘干腔、气流管、置物板、收集机构,烘干腔位于机体内部,气流管垂直固定在烘干腔内顶部,由于上层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沿着置物板的网孔滴落到下层的陶瓷碗外壁,通过收集机构中的收集管对陶瓷碗滴落的水珠收集,能够减少下层的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有利于上下层的陶瓷碗烘干均匀,由于陶瓷碗外壁的水珠较多时,水珠滴落的速度缓慢,通过支撑管的承托板上下移动产生动力,使得陶瓷碗震动,加快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抖动滴落,加快对陶瓷碗的烘干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含有PLC可编程控制器的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采用烘干机对陶瓷碗烘干杀菌处理,将清洗后的陶瓷碗放置在烘干腔中的置物板上,热气流通过气流管在烘干腔中扩散,使得陶瓷碗外壁的水份子受热蒸发,为了增加对陶瓷碗烘干的数量,置物板设有两层,同时通过PLC控制器对烘干机控制;现有技术中采用烘干机对陶瓷碗烘干杀菌处理时,为了减少水珠堆积在置物板表面上,置物板为网板状,当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滴落时,上层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沿着置物板的网孔滴落到下层的陶瓷碗外壁,导致下层的陶瓷碗外壁的水珠增多,造成上下层的陶瓷碗烘干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采用烘干机对陶瓷碗烘干杀菌处理时,为了减少水珠堆积在置物板表面上,置物板为网板状,当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滴落时,上层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沿着置物板的网孔滴落到下层的陶瓷碗外壁,导致下层的陶瓷碗外壁的水珠增多,造成上下层的陶瓷碗烘干不均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机体、前置门、控制器,所述机体安装在底座顶部,所述前置门与机体正面铰链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底座正面。所述机体设有烘干腔、气流管、置物板、收集机构,所述烘干腔位于机体内部,所述气流管垂直固定在烘干腔内顶部,所述置物板水平安装在烘干腔内壁,所述收集机构放置在置物板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机构设有支撑座、支撑管、引流槽,所述支撑座位于收集机构下方,所述支撑管垂直固定在支撑座顶部中心位置,所述引流槽凹陷在支撑座顶部,所述引流槽为凹陷的圆环状,且位于支撑管外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座设有收集管、堆积腔、进液口、推杆、移动板、气流口,所述收集管位于支撑座中部,所述堆积腔设在收集管内部,所述进液口贯穿收集管外壁与堆积腔相连通,所述推杆固定在堆积腔内中部,所述移动板与推杆外端活动配合,所述气流口穿过支撑座外壁,所述进液口与引流槽相连通,所述推杆为弹簧材质,所述收集管为金属材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口设有卡板、衔接轴、复位条、磁块,所述卡板外端通过衔接轴衔接安装在气流口靠外端内壁,所述复位条夹在卡板底面和气流口内壁之间,所述磁块套在卡板内端内部,所述卡板两端的磁块磁性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管设有底置板、承托板、推条、磁铁块、气腔、推块、排气孔,所述底置板位于支撑管下方,所述承托板通过推条安装在底置板上方,所述磁铁块与承托板底面连为一体,所述气腔穿过在底置板上表面和内部之间,所述推块套在气腔内部,所述排气孔贯穿气腔顶端两侧内壁和底置板上表面之间,所述气腔顶端的直径较小,所述气腔设有两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设有磁板、卡槽、反弹块、反弹条、配合环,所述磁板嵌固在推块顶部中心位置,所述卡槽凹陷在推块底面,所述反弹块套在卡槽中,所述反弹条安装在反弹块上表面和卡槽内壁之间,所述配合环分别衔接安装在推块两侧表面,所述磁板与磁铁块的磁性相同,所述反弹块设有三个。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上层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沿着置物板的网孔滴落到下层的陶瓷碗外壁,通过收集机构中的收集管对陶瓷碗滴落的水珠收集,能够减少下层的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有利于上下层的陶瓷碗烘干均匀。2、由于陶瓷碗外壁的水珠较多时,水珠滴落的速度缓慢,通过支撑管的承托板上下移动产生动力,使得陶瓷碗震动,加快陶瓷碗外壁的水珠抖动滴落,加快对陶瓷碗的烘干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体内部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支撑座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气流口内部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支撑管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推块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机体-2、前置门-3、控制器-4、烘干腔-21、气流管-22、置物板-23、收集机构-24、支撑座-a1、支撑管-a2、引流槽-a3、收集管-s1、堆积腔-s2、进液口-s3、推杆-s4、移动板-s5、气流口-s6、卡板-d1、衔接轴-d2、复位条-d3、磁块-d4、底置板-r1、承托板-r2、推条-r3、磁铁块-r4、气腔-r5、推块-r6、排气孔-r7、磁板-t1、卡槽-t2、反弹块-t3、反弹条-t4、配合环-t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1、机体2、前置门3、控制器4,所述机体2安装在底座1顶部,所述前置门3与机体2正面铰链连接,所述控制器4设置在底座1正面。所述机体2设有烘干腔21、气流管22、置物板23、收集机构24,所述烘干腔21位于机体2内部,所述气流管22垂直固定在烘干腔21内顶部,所述置物板23水平安装在烘干腔21内壁,所述收集机构24放置在置物板23上表面。其中,所述收集机构24设有支撑座a1、支撑管a2、引流槽a3,所述支撑座a1位于收集机构24下方,所述支撑管a2垂直固定在支撑座a1顶部中心位置,所述引流槽a3凹陷在支撑座a1顶部,所述引流槽a3为凹陷的圆环状,且位于支撑管a2外侧,有利于支撑管a2顶部陶瓷碗外壁的水珠往下滴落沿着引流槽a3流动。其中,所述支撑座a1设有收集管s1、堆积腔s2、进液口s3、推杆s4、移动板s5、气流口s6,所述收集管s1位于支撑座a1中部,所述堆积腔s2设在收集管s1内部,所述进液口s3贯穿收集管s1外壁与堆积腔s2相连通,所述推杆s4固定在堆积腔s2内中部,所述移动板s5与推杆s4外端活动配合,所述气流口s6穿过支撑座a1外壁,所述进液口s3与引流槽a3相连通,有利于堆积在引流槽a3中的水珠沿着进液口s3通入到堆积腔s2腔中收集,所述推杆s4为弹簧材质,具有伸缩性,有利于往进液口s3通入的水珠逐渐减少,而推杆s4将移动板s5推动贴合在堆积腔s2内壁,能够对水珠阻挡,减少水珠沿着进液口s3倒流,所述收集管s1为金属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有利于收集管s1受到气流口s6进入的热气流作用而温度升高,加快堆积腔s2内部的水份蒸发。其中,所述气流口s6设有卡板d1、衔接轴d2、复位条d3、磁块d4,所述卡板d1外端通过衔接轴d2衔接安装在气流口s6靠外端内壁,所述复位条d3夹在卡板d1底面和气流口s6内壁之间,所述磁块d4套在卡板d1内端内部,所述卡板d1两端的磁块d4磁性相反,有利于磁块d4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得卡板d1相互接触,而气流口s6呈闭合状,能够减少引流槽a3中的水珠沿着气流口s6倒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1)、机体(2)、前置门(3)、控制器(4),所述机体(2)安装在底座(1)顶部,所述前置门(3)与机体(2)正面铰链连接,所述控制器(4)设置在底座(1)正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体(2)设有烘干腔(21)、气流管(22)、置物板(23)、收集机构(24),所述烘干腔(21)位于机体(2)内部,所述气流管(22)垂直固定在烘干腔(21)内顶部,所述置物板(23)水平安装在烘干腔(21)内壁,所述收集机构(24)放置在置物板(23)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其结构包括底座(1)、机体(2)、前置门(3)、控制器(4),所述机体(2)安装在底座(1)顶部,所述前置门(3)与机体(2)正面铰链连接,所述控制器(4)设置在底座(1)正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2)设有烘干腔(21)、气流管(22)、置物板(23)、收集机构(24),所述烘干腔(21)位于机体(2)内部,所述气流管(22)垂直固定在烘干腔(21)内顶部,所述置物板(23)水平安装在烘干腔(21)内壁,所述收集机构(24)放置在置物板(23)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24)设有支撑座(a1)、支撑管(a2)、引流槽(a3),所述支撑座(a1)位于收集机构(24)下方,所述支撑管(a2)垂直固定在支撑座(a1)顶部中心位置,所述引流槽(a3)凹陷在支撑座(a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a1)设有收集管(s1)、堆积腔(s2)、进液口(s3)、推杆(s4)、移动板(s5)、气流口(s6),所述收集管(s1)位于支撑座(a1)中部,所述堆积腔(s2)设在收集管(s1)内部,所述进液口(s3)贯穿收集管(s1)外壁与堆积腔(s2)相连通,所述推杆(s4)固定在堆积腔(s2)内中部,所述移动板(s5)与推杆(s4)外端活动配合,所述气流口(s6)穿过支撑座(a1)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苏威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