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433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其包括支架、栽培管道、水箱和温控装置,支架设为上下两层,竖支撑杆的顶端和下端均通过与第一横杆和第三横杆的端部相互连接成长方体结构,竖支撑杆的底端设有万向轮;栽培管道位于第一横杆上,栽培管道的起始端设有进水口与进水管固连,其末端设置的回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回水管,水箱设于第三横向杆上,水箱内设有水泵与进水管固连;温控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温控仪、温控水管和温控探头,温控仪通过温控仪供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水箱底部设有温控水管,温控水管与温控仪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摆脱水路电路的限制,自由移动、组合,满足观光农业与家庭园艺等多类场景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
本技术农业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观光旅游的发展,观光农业也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迫切需要适合家庭中便捷的蔬果种植设施。目前正在使用的管道栽培装置被广泛地运用于叶菜类小型蔬菜的生产中,但其在观光农业园区内及家庭园艺中却极大程度上受水路电路的限制,需要事先设计好布置位置及形式,且后期不便于增减装置。因此,申请一种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保留管道栽培的各项优势,既能够方便移动,且装置的形式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组合,更加适应现代观光农业与家庭园艺的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在结构上设置上层管道栽培、下层水箱、太阳能板、小型温控设备、支架和万向轮,能够方便移动,能克服传统管道对水路、电路的依赖,且装置的形式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组合,快速依据活动主题搭建主要观景焦点,或为农业观光园其它活动空出足够空间。同时太阳能板与温控仪的使用使得该装置更加环保、可控,更加适应现代观光农业与家庭园艺的需求。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其包括支架、栽培管道、水箱和温控装置,所述支架主体设置长方体结构且分为上下两层,其包括竖支撑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十字横杆,所述竖支撑杆垂直设置且其顶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三横杆的端部两两相互固定连接,位于上层的两根相对应的第一横杆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位于下层的第三横杆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十字横杆,所述竖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栽培管道呈U字形固定设置在第一横杆上,栽培管道的起始端设置有进水口与进水管固定连接,栽培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回水口与回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回水管垂直向下伸入到水箱内,所述栽培管道上均布有定植孔;所述水箱设置在第三横杆上,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位置与进水管垂直相对应,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进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温控仪、温控水管和温控探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在靠近进水管一侧的支架上端,所述温控仪固定设置在靠近回水管一侧的水箱侧壁上,所述温控仪通过设置在水箱内的温控仪供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所述水箱的底部呈U字型铺设有温控水管,所述温控水管的两端均沿水箱内壁向外延伸与温控仪固定连接;所述温控探头设置在水箱的内底部,且通过控制线与温控仪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竖支撑杆、第一横杆、第三横杆均设置为四根,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与两根相对应的第一横杆内侧的中间位置相连接,且与栽培管道相互垂直,所述十字横杆的四个端部均与四根第三横杆内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栽培管道的进水管和回水管呈对角设置。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均垂直设置且与竖支撑杆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回水口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水泵通过水泵供电线与电源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在结构上设置上层管道栽培、下层水箱、太阳能板、小型温控设备、支架和万向轮,方便移动,既能克服传统管道对水路、电路的依赖,又能为农业观光园的其它活动空出足够空间。本技术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的形式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组合,快速依据活动主题搭建主要观景焦点。本技术太阳能板与温控仪的使用,使得该装置更加环保、可控,更加适应现代观光农业与家庭园艺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技术的下层支架的剖面图。图中标记说明:1、栽培管道;2、回水管;3、温控水管;4、水箱;5、温控仪;6、定植孔;7、进水管;8、太阳能电池板;9、竖支撑杆;10、第一横杆;11、第二横杆;12、万向轮;13、水泵;14、水泵供电线;15、温控仪供电线;16、温控探头;17、十字横杆、18、第三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支架、栽培管道1、水箱4、温控装置和万向轮12,支架主体为上下两层的长方体结构,支架的上层是以PVC材质的栽培管道1为主体的植物定植装置,支架的下层是以水箱4为主体,水箱内盛放有营养液,通过进水管为栽培管道1提供营养液,在安装有进水管7的支架的一端悬挂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8,为栽培装置提供电能,在安装有回水管2的一端的水箱外侧壁上设置有温控仪5,用以控制营养液的温度。支架分为上下两层,包括竖支撑杆9、第一横杆10、第二横杆11、第三横杆18和十字横杆17,四根竖支撑杆9垂直于地面设置,四根竖支撑杆9的顶端与四根第一横杆10的端部、四根竖支撑杆9的下端与四根第三横杆18的端部之间,两两相互固定连接成长方体结构,四根第一横杆和四根第三横杆均连接成支架上层和下层的边框。位于上层的两根相对应的第一横杆10的中间位置处,还连接有一根第二横杆11,用于加固支架的上层,第二横杆11与栽培管道1相互垂直。位于下层的四根第三横杆18的中间,还设置有一个十字横杆17,十字横杆17的四个端部均与第三横杆18内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用以加固支架的下层。四根竖支撑杆9的底端均设置有一个万向轮12,能使栽培装置移动。栽培管道1优选采用PVC材质且为中空结构,呈U字型设置在位于上层的第一横杆10上,栽培管道1设置为连续的输送液体的管道,且栽培管道上均布有定植孔6用来定植植物。栽培管道的两个端部呈对角线设置,在两个端部上分别安装有向下垂直设置的进水管7和回水管2,即栽培管道的起始端设置有进水口与垂直向下的进水管固定连接,栽培管道末端设置的回水口处固定连接有垂直向下的回水管,进水管和回水管与相邻的竖支撑杆9相互平行,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回水口的高度,进水管的下端连接有水泵,回水管垂直向下伸入到水箱内。水箱4设置于位于下层的第三横杆18上,水箱为长方体结构,水箱的长边大于第三横杆的长度,且水箱的宽边小于第三横杆的长度,以便于水箱4能顺利放到第三横杆18上,且保证水箱的两端凸出支架外。水箱4内底部的一角处,即与进水管7垂直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水泵13,水泵通过水泵供电线14与电源连接,水泵13的输出端与进水管7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水泵13提供动力,向上层的栽培管道1输送营养液,营养液流经栽培管道1,再经过回水管2流入到水箱4内,形成营养液的循环使用。温控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8、小型的温控仪5、温控水管3和温控探头16,太阳能电池板8固定设置在靠近进水管7一侧的支架上端,温控仪5固定设置在靠近回水管2一侧的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栽培管道、水箱和温控装置,/n所述支架主体设置长方体结构且分为上下两层,其包括竖支撑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十字横杆,所述竖支撑杆垂直设置且其顶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三横杆的端部两两相互固定连接,位于上层的两根相对应的第一横杆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位于下层的第三横杆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十字横杆,所述竖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n所述栽培管道呈U字形固定设置在第一横杆上,栽培管道的起始端设置有进水口与进水管固定连接,栽培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回水口与回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回水管垂直向下伸入到水箱内,所述栽培管道上均布有定植孔;/n所述水箱设置在第三横杆上,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位置与进水管垂直相对应,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进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n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温控仪、温控水管和温控探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在靠近进水管一侧的支架上端,所述温控仪固定设置在靠近回水管一侧的水箱侧壁上,所述温控仪通过设置在水箱内的温控仪供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所述水箱的底部呈U字型铺设有温控水管,所述温控水管的两端均沿水箱内壁向外延伸与温控仪固定连接;所述温控探头设置在水箱的内底部,且通过控制线与温控仪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管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架、栽培管道、水箱和温控装置,
所述支架主体设置长方体结构且分为上下两层,其包括竖支撑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十字横杆,所述竖支撑杆垂直设置且其顶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三横杆的端部两两相互固定连接,位于上层的两根相对应的第一横杆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位于下层的第三横杆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十字横杆,所述竖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
所述栽培管道呈U字形固定设置在第一横杆上,栽培管道的起始端设置有进水口与进水管固定连接,栽培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回水口与回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回水管垂直向下伸入到水箱内,所述栽培管道上均布有定植孔;
所述水箱设置在第三横杆上,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位置与进水管垂直相对应,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进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温控仪、温控水管和温控探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设置在靠近进水管一侧的支架上端,所述温控仪固定设置在靠近回水管一侧的水箱侧壁上,所述温控仪通过设置在水箱内的温控仪供电线与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保林房志超康泉曾祥伟邓晓亮何曼琳陈燕红高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富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