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大棚滴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429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室大棚滴灌装置。所述温室大棚滴灌装置包括输水管、抓地输水组件和滴灌输水组件,输水管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分为上下分布的滴灌容道和灌溉容道,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抓地输水组件分别安装在灌溉容道两侧的输水管上,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滴灌输水组件分别安装在滴灌容道两侧的输水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植物需要大量水液进行浇灌时,开启供水系统的开关使得灌溉容道内的水液从L型预埋管上对植物进行迅速补水浇灌,提高浇灌的速率,同时水液可以快速渗透到植物根部,提高了植物生长的茁壮性,在植物需要小幅度的滴罐时,开启供水系统的开关使得灌滴灌容道内的水液从L型悬空管中锥形点滴管的对植物进行缓慢的点滴,提高生长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大棚滴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滴灌装置。
技术介绍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而温室的类型包括种植温室、养殖温室、展览温室、实验温室、餐饮温室、娱乐温室等;温室系统的设计包括增温系统、保温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控制系统、灌溉系统等;大棚只是简单的塑料薄膜和骨架构结,其内部设施很少,没有温室要求的高。因此严格说来,温室比大棚设备要求更高,可能要用到比较先进的仪器来严格控温温室滴灌适用于内镶扁平滴头滴灌带是把扁平形状的滴头镶在管带内壁上的一体化滴灌带,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大田经济作物的灌溉,而现有的温室滴灌不易对植物进行快速浇灌,且部分水液会浮在土壤避免不易快速渗透到植物根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温室大棚滴灌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进行浇灌的温室大棚滴灌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温室大棚滴灌装置包括:输水管、抓地输水组件和滴灌输水组件,输水管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分为上下分布的滴灌容道和灌溉容道,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抓地输水组件分别安装在灌溉容道两侧的输水管上,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滴灌输水组件分别安装在滴灌容道两侧的输水管上。优选的,抓地输水组件包括L型预埋管、锥形齿和阻尘网,L型预埋管的垂直段固定焊接在输水管的底部,且L型预埋管与输水管内的灌溉容道相互连通,L型预埋管水平段的下管壁固定嵌合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锥形齿,且L型预埋管的出水口固定包覆有阻尘网。优选的,滴灌输水组件包括L型悬空管、锥形点滴管和木塞,L型悬空管的垂直段固定焊接在输水管的顶部,且L型悬空管与输水管内的滴灌容道相互连通,L型悬空管水平段的管底固定安装有锥头朝下的锥形点滴管,且L型悬空管的管口插设有木塞。优选的,输水管上的抓地输水组件和滴灌输水组件均成对分布在输水管的两侧,且抓地输水组件和滴灌输水组件相互对应。优选的,输水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螺纹连接管。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温室大棚滴灌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温室大棚滴灌装置,在植物需要大量水液进行浇灌时,开启供水系统的开关使得灌溉容道内的水液从L型预埋管上对植物进行迅速补水浇灌,提高浇灌的速率,同时水液可以快速渗透到植物根部,提高了植物生长的茁壮性,在植物需要小幅度的滴罐时,开启供水系统的开关使得灌滴灌容道内的水液从L型悬空管中锥形点滴管的对植物进行缓慢的点滴,使得植物表面可以点滴水液,提高生长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温室大棚滴灌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抓地输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滴灌输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输水管,2、隔板,3、滴灌容道,4、灌溉容道,5、抓地输水组件,51、L型预埋管,52、锥形齿,53、阻尘网,6、滴灌输水组件,61、L型悬空管,62、锥形点滴管,63、木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温室大棚滴灌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抓地输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滴灌输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输水管1、抓地输水组件5和滴灌输水组件6,输水管1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2分为上下分布的滴灌容道3和灌溉容道4,而输水管1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螺纹连接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抓地输水组件5分别安装在灌溉容道4两侧的输水管1上,而抓地输水组件5包括L型预埋管51、锥形齿52和阻尘网53,L型预埋管51的垂直段固定焊接在输水管1的底部,且L型预埋管51与输水管1内的灌溉容道4相互连通,L型预埋管51水平段的下管壁固定嵌合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锥形齿52,且L型预埋管51的出水口固定包覆有阻尘网53。需要说明的是:在温室大棚种植区的土壤中挖掘预埋渠,将抓地输水组件5中的L型预埋管51填埋在预埋渠中,并保持L型预埋管51的出水口朝向种植物处,由于L型预埋管51上设置有锥形齿52,从而提高了L型预埋管51的稳定性,而在输水管1通过抓地输水组件5安装好后,利用连接导管将相邻的输水管1相互连通并与供水系统连接,因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滴罐系统,在植物需要大量水液进行浇灌时,开启供水系统的开关使得灌溉容道4内的水液从L型预埋管51上对植物进行迅速补水浇灌,提高浇灌的速率,同时水液可以快速渗透到植物根部,提高了植物生长的茁壮性。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滴灌输水组件6分别安装在滴灌容道3两侧的输水管1上,而滴灌输水组件6包括L型悬空管61、锥形点滴管62和木塞63,L型悬空管61的垂直段固定焊接在输水管1的顶部,且L型悬空管61与输水管1内的滴灌容道3相互连通,L型悬空管61水平段的管底固定安装有锥头朝下的锥形点滴管62,且L型悬空管61的管口插设有木塞63。需要说明的是:在植物需要小幅度的滴罐时,开启供水系统的开关使得灌滴灌容道3内的水液从L型悬空管61中锥形点滴管62的对植物进行缓慢的点滴,使得植物表面可以点滴水液,提高生长状态。其中,输水管1上的抓地输水组件5和滴灌输水组件6均成对分布在输水管1的两侧,且抓地输水组件5和滴灌输水组件6相互对应。本技术提供的温室大棚滴灌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温室大棚种植区的土壤中挖掘预埋渠,将抓地输水组件5中的L型预埋管51填埋在预埋渠中,并保持L型预埋管51的出水口朝向种植物处,由于L型预埋管51上设置有锥形齿52,从而提高了L型预埋管51的稳定性,而在输水管1通过抓地输水组件5安装好后,利用连接导管将相邻的输水管1相互连通并与供水系统连接,因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滴罐系统,在植物需要大量水液进行浇灌时,开启供水系统的开关使得灌溉容道4内的水液从L型预埋管51上对植物进行迅速补水浇灌,提高浇灌的速率,同时水液可以快速渗透到植物根部,提高了植物生长的茁壮性,在植物需要小幅度的滴罐时,开启供水系统的开关使得灌滴灌容道3内的水液从L型悬空管61中锥形点滴管62的对植物进行缓慢的点滴,使得植物表面可以点滴水液,提高生长状态。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大棚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水管(1),所述输水管(1)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2)分为上下分布的滴灌容道(3)和灌溉容道(4);/n抓地输水组件(5),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所述抓地输水组件(5)分别安装在灌溉容道(4)两侧的输水管(1)上;/n滴灌输水组件(6),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所述滴灌输水组件(6)分别安装在滴灌容道(3)两侧的输水管(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大棚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水管(1),所述输水管(1)通过水平设置的隔板(2)分为上下分布的滴灌容道(3)和灌溉容道(4);
抓地输水组件(5),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所述抓地输水组件(5)分别安装在灌溉容道(4)两侧的输水管(1)上;
滴灌输水组件(6),若干组规格相同的所述滴灌输水组件(6)分别安装在滴灌容道(3)两侧的输水管(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大棚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地输水组件(5)包括L型预埋管(51)、锥形齿(52)和阻尘网(53),所述L型预埋管(51)的垂直段固定焊接在输水管(1)的底部,且L型预埋管(51)与输水管(1)内的灌溉容道(4)相互连通,所述L型预埋管(51)水平段的下管壁固定嵌合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锥形齿(52),且L型预埋管(51)的出水口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馨悦章力刘露甘婷婷张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