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85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电源、MCU和硅光芯片,硅光芯片上设置有MZ调制器和温度传感器,MZ调制器包括分光器、第一干涉臂、第二干涉臂、相位转换器和合光器,其中分光器将不携带信息的光信号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温度传感器将MZ调制器的温度信号传递至MCU,MCU根据温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递至相位转换器,相位转换器根据控制信号调整光的相位;当MZ调制器的工作温度发生变化时,此时MCU控制相位转化器进行相应的相位补偿,将第一干涉臂或第二干涉臂上输出的光的相位调节为π/2,进而本申请提供的光模块使硅光芯片的维持在最佳工作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模块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技术介绍
光模块是实现光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工具,是光通信设备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其中,采用硅光芯片实现光电转换功能已经成为高速光模块采用的一种主流方案。在硅光光模块中,硅光芯片内包括MZ(Mach-Zehnder,马赫-曾德尔)调制器。激光器发射的光载波信号进入MZ调制器,高速数据流以驱动电压的方式加载到光载波信号上完成对光的调制。具体的,到达MZ调制器的光载波信号被分成两束振幅和频率完全相同的光通过上下两个支路(两臂)进行传输,分别在调制区域加有调制电压,由于电光感应改变了调制器材料的折射率,从而使得两个支路信号出现了相位差。所产生的相位差为π/2时,MZ调制器的相对输出光强度与电极电压成线性关系,此时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和转化效率都为最大值。因此,为保证输出信号质量,需要将MZ调制器稳定在相位差为π/2状态的最佳工作点。受调制器的工作温度变化的影响,调制器的最佳工作点会发生漂移,从而造成输出信号质量变差、误码率增加等不良效果。目前通过光功率探测器实现相位的动态补偿,但是该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路板;/n光源,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发出不携带信号的光;/n硅光芯片,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硅光芯片的输入光口用于接收所述不携带信号的光,输出光口用于输出信号光;/nMCU,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硅光芯片电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根据所述温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递至相位转换器;/n所述硅光芯片包括:/nMZ调制器,用于将所述不携带信号的光调制为信号光;/n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MCU电连接,用于将采集的所述MZ调制器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所述MCU;/n其中所述MZ调制器包括:/n分光器,用于将所述不携带信号的光分为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光源,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用于发出不携带信号的光;
硅光芯片,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硅光芯片的输入光口用于接收所述不携带信号的光,输出光口用于输出信号光;
MCU,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硅光芯片电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根据所述温度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传递至相位转换器;
所述硅光芯片包括:
MZ调制器,用于将所述不携带信号的光调制为信号光;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MCU电连接,用于将采集的所述MZ调制器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所述MCU;
其中所述MZ调制器包括:
分光器,用于将所述不携带信号的光分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
第一干涉臂,输入端与所述分光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第二干涉臂,输入端与所述分光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所述相位转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干涉臂或所述第二干涉臂上,与所述MCU电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MCU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一干涉臂或第二干涉臂上输出的光进行相位调节;
合光器,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干涉臂和所述第二干涉臂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干涉臂和所述第二干涉臂上输出的相位转换后的信号光合并成一束信号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MZ调制器还包括:
第一调制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干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海陈思涛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