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抗强光干扰的滤光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85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抗强光干扰的滤光片,包括第一卡箍和连接槽,所述第一卡箍的左端安装有遮光板,所述第一卡箍的上端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卡箍,所述台阶圆柱光栅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光栅,所述第一透光板的右端安装有第二透光板,且第二透光板的内部设置有内凹光栅孔,所述内凹光栅孔右侧安装有第二光栅。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将第一透光板、第二透光板、反射层和滤光片牢牢固定在一起,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或受到外力碰撞时第一透光板、第二透光板、反射层和滤光片之间发生错位,导致该设备的抗强光干扰性能大大下降,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抗强光干扰的滤光片
本技术涉及抗强光干扰
,具体为一种便于抗强光干扰的滤光片。
技术介绍
滤光片是用来选取所需辐射波段的光学器件,滤光片的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任何滤光片能让天体的成像变得更明亮,因为所有的滤光片都会吸收某些波长,从而使物体变得更暗,其主要特点是尺寸可做得相当大,薄膜滤光片,一般透过的波长较长﹐多用做红外滤光片,后者是在一定片基,用真空镀膜法交替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折射率或低折射率的金属-介质-金属膜,或全介质膜,构成一种低级次的﹑多级串联实心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现有的滤光片存在在强光环境作业下,强光会穿透滤光片,从而对滤光片对特定波的光的过滤造成干扰,致使滤光片无法对特定波的光进行过滤,最终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滤光片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抗强光干扰的滤光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滤光片存在在强光环境作业下,强光会穿透滤光片,从而对滤光片对特定波的光的过滤造成干扰,致使滤光片无法对特定波的光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抗强光干扰的滤光片,包括第一卡箍(1)和连接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1)的左端安装有遮光板(2),所述第一卡箍(1)的上端安装有转轴(12),且转轴(12)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卡箍(7),所述第二卡箍(7)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块(14),且连接块(1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槽(15),所述连接槽(15)的左侧安装有螺纹旋钮(13),所述第一卡箍(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透光板(3),且第一透光板(3)的内部设置有台阶圆柱光栅孔(8),所述台阶圆柱光栅孔(8)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光栅(9),所述第一透光板(3)的右端安装有第二透光板(4),且第二透光板(4)的内部设置有内凹光栅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抗强光干扰的滤光片,包括第一卡箍(1)和连接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1)的左端安装有遮光板(2),所述第一卡箍(1)的上端安装有转轴(12),且转轴(12)的上端安装有第二卡箍(7),所述第二卡箍(7)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块(14),且连接块(1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槽(15),所述连接槽(15)的左侧安装有螺纹旋钮(13),所述第一卡箍(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透光板(3),且第一透光板(3)的内部设置有台阶圆柱光栅孔(8),所述台阶圆柱光栅孔(8)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光栅(9),所述第一透光板(3)的右端安装有第二透光板(4),且第二透光板(4)的内部设置有内凹光栅孔(11),所述内凹光栅孔(11)右侧安装有第二光栅(10),所述第二透光板(4)的右端安装有反射层(5),且反射层(5)的右端安装有滤光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抗强光干扰的滤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平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凯涛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