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78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比色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解决了目前锥形瓶加热消解热损失大,很难控制瓶内酸的实际温度,以及定容转移容易外流或损失,且耗时的问题,其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上端连接有管口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该新型当作锥形瓶(消解管),放入普通赶酸仪(代替电热板)进行加热消解,由于样品能够被包围在赶酸仪内部,能充分接收热量,不浪费,使样液的实际温度和赶酸仪设定的温度更加接近,使温度稳定,有助于样品消解;当样品消解完全后,待管身冷却,可直接加一级水,根据实验人员的需求,按管身上的刻度线进行定容,从而达到定容的目的,且定容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
本技术属于比色管
,具体为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
技术介绍
湿法消解是实验室做元素类分析比较直接、比较有效、也比较经济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手段。目前实验室传统的湿法消解,是采用锥形瓶加弯劲小漏斗的装置,放在电热板上进行消解,缺点是锥形瓶只有底部接触电热板进行加热消解,热损失大,很难控制瓶内酸的实际温度,需要经验丰富的实验员来控制实际温度,且消解时间长,酸回流效果差,加酸量大,对环境污染也大,而且由于锥形瓶底面积大,很占电热板板面位置,难以做到批量化消解;消解完成后,需要将消解液转移至容量瓶进行定容,转移过程风险较大,比较难控制,容易外流或损失,且一个样一个样的转移,非常耗费时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有效的解决了目前锥形瓶加热消解热损失大,很难控制瓶内酸的实际温度,以及定容转移容易外流或损失,且耗时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包括管身、第一管塞和第二管塞,所述管身上端连接有管口部,管口部上端内部插接有第一管塞,第一管塞包括第一插接端、第一手拿端和第一凹颈端,第一插接端上端连接有第一手拿端,第一手拿端和第一插接端之间开设有第一凹颈端;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还包括第二管塞,所述第二管塞包括第二插接端、第二手拿端、第二凹颈端和槽口,第二插接端上端连接有第二手拿端,第二手拿端和第二插接端之间开设有第二凹颈端,第二插接端一侧开设有槽口。优选的,所述管口部和管身之间开设有倒圆角。优选的,所述管身为高硼硅玻璃材质制成,且管身外端标刻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管口部内壁,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外壁均呈磨砂状。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拿端和第二手拿端呈球体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槽口为半圆形凹槽结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将该新型当作锥形瓶(消解管),称入样品,加入需要的酸,盖上第二管塞,放入普通赶酸仪(代替电热板),设定需要的温度,进行加热消解,由于样品能够被包围在赶酸仪内部,能充分接收热量,不浪费,使样液的实际温度和赶酸仪设定的温度更加接近,使温度稳定,有助于样品消解;(2)、通过在第二管塞边缘处开设的槽口,可使管身内外气压保持平衡,第二管塞不会被内部压力弹出,管身长度大于赶酸仪的孔位深度,所以有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管内这部分的温度会比下方在赶酸仪孔位内部分的温度低,酸气上升然后遇冷又会形成液态流回到管底,同时由于槽口孔小,管内酸气不会大量外溢,所以可以很好的形成酸回流,省电、省酸、消解效果好,可批量消解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酸气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3)、当样品消解完全后,待管身冷却,可直接加一级水,根据实验人员的需求,按管身上的刻度线进行定容,从而达到定容的目的,且定容快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管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管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身;2、管口部;3、第一管塞;301、第一插接端;302、第一手拿端;303、第一凹颈端;4、第二管塞;401、第二插接端;402、第二手拿端;403、第二凹颈端;404、槽口;5、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管身1、第一管塞3和第二管塞4,管身1上端连接有管口部2,管口部2上端内部插接有第一管塞3,第一管塞3包括第一插接端301、第一手拿端302和第一凹颈端303,第一插接端301上端连接有第一手拿端302,方便将第一管塞3取放,第一手拿端302和第一插接端301之间开设有第一凹颈端303,便于将第一手拿端302和第一插接端301分隔;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还包括第二管塞4,第二管塞4包括第二插接端401、第二手拿端402、第二凹颈端403和槽口404,第二插接端401上端连接有第二手拿端402,方便将第二管塞4取放,第二手拿端402和第二插接端401之间开设有第二凹颈端403,便于将第二手拿端402和第二插接端401分隔,第二插接端401一侧开设有槽口404,便于保持管身1内外气压平衡。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管口部2和管身1之间开设有倒圆角。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管身1为高硼硅玻璃材质制成,且管身1外端标刻有刻度线5,方便查看定容溶液容量。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管口部2内壁,第一插接端301和第二插接端401外壁均呈磨砂状,能够防止漏液。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手拿端302和第二手拿端402呈球体结构设置,方便将第一管塞3和第二管塞4取放。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槽口404为半圆形凹槽结构设置,便于使管身1内外气压保持平衡。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该新型当作锥形瓶(消解管),称入样品,加入需要的酸,盖上第二管塞4,放入普通赶酸仪(代替电热板),设定需要的温度,进行加热消解,由于赶酸仪的孔位是有一定深度的,样品是在管身1的最底下,这样,样品就被包围在赶酸仪内部,能充分接收热量,不浪费,使样液的实际温度和赶酸仪设定的温度更加接近,使温度稳定,有助于样品消解,另外,第二管塞4边缘处开设的槽口404,可使管身1内外气压保持平衡,第二管塞4不会被内部压力弹出,管身1长度大于赶酸仪的孔位深度,所以有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管内这部分的温度会比下方在赶酸仪孔位内部分的温度低,酸气上升然后遇冷又会形成液态流回到管底,同时由于槽口404孔小,管内酸气不会大量外溢,所以可以很好的形成酸回流,省电、省酸、消解效果好,可批量消解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酸气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当样品消解完全后,取出第二管塞4,进行赶酸,赶酸完成后,关掉赶酸仪电源,待管身1冷却,可直接加一级水,根据实验人员的需求,按管身1上的刻度线5进行定容,然后换成盖上第一管塞3,盖紧摇匀即可用于上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包括管身(1)、第一管塞(3)和第二管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1)上端连接有管口部(2),管口部(2)上端内部插接有第一管塞(3),第一管塞(3)包括第一插接端(301)、第一手拿端(302)和第一凹颈端(303),第一插接端(301)上端连接有第一手拿端(302),第一手拿端(302)和第一插接端(301)之间开设有第一凹颈端(303);/n所述的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还包括第二管塞(4),所述第二管塞(4)包括第二插接端(401)、第二手拿端(402)、第二凹颈端(403)和槽口(404),第二插接端(401)上端连接有第二手拿端(402),第二手拿端(402)和第二插接端(401)之间开设有第二凹颈端(403),第二插接端(401)一侧开设有槽口(4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包括管身(1)、第一管塞(3)和第二管塞(4),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1)上端连接有管口部(2),管口部(2)上端内部插接有第一管塞(3),第一管塞(3)包括第一插接端(301)、第一手拿端(302)和第一凹颈端(303),第一插接端(301)上端连接有第一手拿端(302),第一手拿端(302)和第一插接端(301)之间开设有第一凹颈端(303);
所述的一种新型消解定容两用比色管,还包括第二管塞(4),所述第二管塞(4)包括第二插接端(401)、第二手拿端(402)、第二凹颈端(403)和槽口(404),第二插接端(401)上端连接有第二手拿端(402),第二手拿端(402)和第二插接端(401)之间开设有第二凹颈端(403),第二插接端(401)一侧开设有槽口(40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珍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蓝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