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622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包括:壳体;空调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换热器和送风机;以及全热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空调子模块相对的另一侧,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和/或热量传递后的新风依次经过所述送风机、所述换热器排到所述壳体外。本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可以减少风机上凝露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本技术属于空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
技术介绍
被动房通过采用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一种新的节能建筑;相关技术中被动房采用集成了换热、新风和净化功能的一体机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然而目前的一体机易在风机上产生凝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可以减少风机上凝露的产生。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包括:壳体;空调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换热器和送风机;以及全热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空调子模块相对的另一侧,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和/或热量传递后的新风依次经过所述送风机、所述换热器排到所述壳体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在气流流动路径上送风机位于换热器的上游,经过送风机的空气还未经过换热器传递热量,气流温差不大,可以减少送风机上凝露的产生,也可以避免了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流落到送风机上。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通过隔板分隔有至少五个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污气进风腔、洁气进风腔、室内出风腔和室外出风腔,所述新风进风腔通过全热滤芯与所述洁气进风腔连通,所述污气进风腔通过所述全热滤芯与所述室外出风腔连通;所述送风机设于所述洁气进风腔内并连接在所述洁气进风腔和所述室内出风腔之间的隔板上,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内出风腔内。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机具有并排设置的两个。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为直排换热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送风机侧倾斜设于所述壳体内。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子模块具有内循环风道,所述全热子模块具有全热新风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与所述全热新风风道倾斜相交。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全热子模块包括全热滤芯,所述全热滤芯具有形成部分所述全热新风风道的第一风道,以及第二风道,新风经过所述第一风道流动至所述内循环风道,室内污气经过所述第二风道排向室外;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面与所述内循环风道的垂直面呈钝角α相交。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依次排布的室内出风口、室内污风进风口和室外新风进口,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室内循环风进口和室外出风口,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子模块还包括:净化滤网,设于所述送风机的上游,用于初步过滤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静电集尘模块,设于所述换热器下游,用于过滤排向所述壳体外的室内洁气和新风。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送风机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的立体图;图2-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的主视图;以上各图中:1、壳体;11、新风进风腔;110、室外新风进口;12、污气进风腔;120、室内污风进口;13、洁气进风腔;130、室内循环风进口;14、室内出风腔;140、室内出风口;15、室外出风腔;150、室外污风出口;2、空调子模块;21、换热器;22、送风机;23、净化滤网;24、静电集尘模块;3、全热子模块;31、全热滤芯;40、混风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6,本公开提供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的实施例,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包括壳体1、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设于壳体1内,空调子模块2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实现室内空气的制冷/制热;全热子模块3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其中,空调子模块2设于壳体1的一侧,全热子模块3设于壳体1内与空调子模块2相对的另一侧,在当前实施例中,空调子模块2位于左侧,全热子模块3位于右侧,两者组合形成完整的混风模块;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在壳体1内的空间占比S满足:4/5≤S≤8/5。如果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的布局在壳体1内较为分散,没有集中的较大空间,会造成影响静压损失的阻力元件(全热滤芯、净化滤网等)不能进行较大面积的迎风设置,进而带来较大的静压损失,而在本一体机中,对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进行模块化布局,使得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分别在壳体1内的分布较为集中,不会因为空间布局较为分散而导致对阻力元件大小的限制进而造成内部静压的较大损失。基于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体机,对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进行模块化布局,使得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分别具有集中的较大空间来放置阻力元件,进而可以增大阻力元件的迎风面积来降低一体机内部的静压损失。在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的空间占比S,保证了两者内部各自的阻力元件的空间,不会因为任一方空间少而无法增大阻力元件,同时该空间占比S也保证了新风风量的需求。基于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体机,通过对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及对两者的空间占比进行设计,保证了混风时新风风量需求,降低了一体机内部静压损失,有效提升空调子模块2向室内送风的输出静压能力,进而提升产品远距离送风能力,降低了内部气流能量损失。本公开对空调子模块2和全热子模块3的空间占比S的范围进行了设置,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产品设计需求在该范围内选值;在一种优先实施例中,设置S=11/9,兼顾了空调子模块2中元器件较多和全热子模块3中全热滤芯31需要较大迎风面积的要求,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一体机内部静压损失和气流能量损失。具体地,壳体1具有通过隔板隔开的至少五个腔室,五个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11、污气进风腔12、洁气进风腔13、室内出风腔14和室外出风腔15,各腔室对应在壳体1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风口;本实施例是以五个腔室、五个风口为示例,新风进风腔11对应的风口为室外新风进口110,在室外新风进口11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外,以从此室外新风进口110引入室外的新鲜空气;污气进风腔12对应的风口为室内污风进口120,在室内污风进口120连接管道可以通向室内污浊空间(例如厨房、卫生间等),进而从此室内污风进口120引入室内污浊空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空调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换热器和送风机;以及/n全热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空调子模块相对的另一侧,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n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和/或热量传递后的新风依次经过所述送风机、所述换热器排到所述壳体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空调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换热处理室内洁气,所述空调子模块包括换热器和送风机;以及
全热子模块,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空调子模块相对的另一侧,用于将室内污气与室外的新风进行热量传递;
进入所述壳体内的室内洁气和/或热量传递后的新风依次经过所述送风机、所述换热器排到所述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通过隔板分隔有至少五个腔室,分别为新风进风腔、污气进风腔、洁气进风腔、室内出风腔和室外出风腔,所述新风进风腔通过全热滤芯与所述洁气进风腔连通,所述污气进风腔通过所述全热滤芯与所述室外出风腔连通;
所述送风机设于所述洁气进风腔内并连接在所述洁气进风腔和所述室内出风腔之间的隔板上,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室内出风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具有并排设置的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直排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送风机侧倾斜设于所述壳体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涛何延林刘金涛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