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451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2
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1)包括安装在内窥镜顶端的筒状的顶端构件(6)、处置器具主体(4)、将顶端构件和处置器具主体连接起来的线状的连接构件(7)、以及具有在沿着内窥镜的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通道(5)的外护套(20),处置器具主体包括以能够在沿着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到通道中的可弯曲的纵长的插入部(2)、用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部(3)、配置在处置部基端且被安装为能够绕长度轴线旋转的旋转构件(9),旋转构件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沿着与长度轴线正交的平面延伸,供连接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贯通,插入部在旋转构件基端和外护套之间与外护套的顶端沿着长度轴线分开地配置,在处置器具主体被沿长度轴线方向推压时,连接构件沿着圆弧状的轨迹引导处置部,该圆弧状的轨迹以与包含顶端构件的轴线和通道的轴线的平面正交的轴线为中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包括:盖,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内窥镜的顶端;处置器具,其以能够相对于盖沿内窥镜的长度轴线方向进退的方式设置,用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以及线状的连接构件,其将盖和处置器具连接起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盖中,在盖的外周面与长度轴线平行地设有通道。处置器具包括:插入部,其以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到通道中;以及处置部,其设在插入部的顶端,用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在处置部的基端侧设有沿与插入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供连接构件的中间部分贯通。弯曲成C字状的连接构件的两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合于在盖的两侧面设置的同轴的孔。由此,在向前方推出处置器具时,连接构件绕设在盖中的孔进行摆动,并且在设于处置器具的贯通孔内进行旋转,利用连接构件引导处置部从盖的侧方位置到盖的前方位置为止的沿着圆弧状的轨迹的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2535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插入部相对于通道绕长度轴线进行旋转时,贯通贯通孔的连接构件与贯通孔之间的阻力增大,存在处置部沿着连接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这样的不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即使插入部相对于通道绕长度轴线进行旋转,也能够防止处置部的动作受到限制的状况。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安装在内窥镜的顶端的筒状的顶端构件、用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主体、将所述顶端构件和所述处置器具主体连接起来的线状的连接构件、以及具有在沿着所述内窥镜的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通道的外护套,所述处置器具主体包括:以能够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通道中的可弯曲的纵长的插入部、配置在该插入部的顶端且用于对所述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部、配置在该处置部的基端且被安装为能够绕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线旋转的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沿着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平面延伸,供所述连接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贯通,所述插入部在所述旋转构件的基端和所述外护套之间与所述外护套的顶端沿着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分开地配置,在所述处置器具主体被沿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方向推压时,所述连接构件沿着圆弧状的轨迹引导所述处置部,该圆弧状的轨迹以与包含所述顶端构件的轴线和所述通道的轴线的平面正交的轴线为中心。根据本技术方案,在使插入到在内窥镜的顶端安装的顶端构件的通道中的处置器具主体的插入部沿该插入部的长度方向进退时,利用线状的连接构件沿着圆弧状的轨迹引导处置部。由于连接构件贯通在处置器具主体设置的旋转构件的贯通孔,因此容许处置部绕贯通孔的轴线的旋转,并且能够使连接构件和旋转构件在沿着贯通孔的轴线的方向上相对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旋转构件以能够绕插入部的长度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因此即使插入部在顶端构件的通道内进行旋转,也能够防止供连接构件贯通的贯通孔进行旋转的状况。由此,防止了处置器具主体与连接构件之间的阻力的增大,能够防止处置器具主体相对于连接构件进行的动作受到限制的状况。此外,能够以不损害处置器具主体的摆头功能为前提地防止连接构件扭转的状况。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而言,也可以是,所述连接构件是软性的线状构件。根据该结构,在把持部沿贯通孔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时,能够使由软性的线状构件构成的连接构件变形而更容易地进行移动。在该情况下,即使插入部在顶端构件的通道内进行旋转,也能够防止由软性的线状构件构成的连接构件缠绕于插入部的状况。此外,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而言,也可以是,所述线状构件是树脂制的线构件。此外,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而言,也可以是,所述贯通孔配置在所述顶端构件和所述插入部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处置器具主体配置在比连接构件靠径向外方的位置,能够防止处置器具主体的动作被连接构件妨碍的状况。此外,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而言,也可以是,所述旋转构件在其外周面的局部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的轴线和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平面部。根据该结构,仅使平面部与顶端构件的外周面接触,就能够防止旋转构件绕插入部的长度轴线进行旋转的状况。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起到这样的效果:即使插入部相对于通道绕长度轴线进行旋转,也能够防止处置部的动作受到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顶端部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处置器具主体的局部的放大图。图4是将在图1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处置器具主体装备的旋转构件局部剖切地表示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将图1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安装在内窥镜的顶端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使图5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内窥镜主体相对于盖前进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将图4的旋转构件的变形例局部剖切地表示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1包括:处置器具主体4,其具备纵长的软性的插入部2和配置在插入部2的顶端的处置部3;外护套20,其具备供处置器具主体4的插入部2以能够沿长度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的通道5;盖(顶端构件)6,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内窥镜100的顶端;以及连接构件7,其将盖6和处置器具主体4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插入部2具备在其顶端侧的局部外径尺寸比其他的位置的外径尺寸小的凹部2a和安装于凹部2a的止挡部2b。止挡部2b是外径尺寸比后述的第1贯通孔10的内径尺寸大一些的环构件,其能够固定于凹部2a。处置部3例如是用于把持成为处置的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把持钳子,具备能够开闭的一对把持片8,该处置部3利用在插入部2内贯通的未图示的线材将在插入部2的基端侧施加的力传递到把持片8,使把持片8进行开闭。在处置器具主体4中,在处置部3的基端侧配置有圆筒状的旋转构件9,该旋转构件9被支承为能够绕插入部2的长度轴线旋转。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构件9包括:第1贯通孔10,其沿着轴线方向设置,该第1贯通孔10的内径尺寸比插入部2的凹部2a的外径尺寸大一些;以及第2贯通孔(贯通孔)11,其被配置为与第1贯通孔10成扭转的位置关系,并沿着与第1贯通孔10的轴线正交的平面沿径向贯通。旋转构件9的第2贯通孔11侧的外表面由与第2贯通孔11平行的平面(平面部)12构成。通过使平面12与盖6的外表面接触,能够使旋转构件9的姿势更加稳定。通过使插入部2贯通第1贯通孔10,将旋转构件9配置于插入部2的凹部2a,从而将旋转构件9以能够相对于插入部2绕插入部2的长度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插入部2。在将旋转构件9配置于插入部2的凹部2a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n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安装在内窥镜的顶端的筒状的顶端构件、用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主体、将所述顶端构件和所述处置器具主体连接起来的线状的连接构件、以及具有在沿着所述内窥镜的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通道的外护套,/n所述处置器具主体包括:以能够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通道中的可弯曲的纵长的插入部、配置在该插入部的顶端且用于对所述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部、配置在该处置部的基端且被安装为能够绕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线旋转的旋转构件,/n该旋转构件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沿着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平面延伸,供所述连接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贯通,/n所述插入部在所述旋转构件的基端和所述外护套之间与所述外护套的顶端沿着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分开地配置,/n在所述处置器具主体被沿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方向推压时,所述连接构件沿着圆弧状的轨迹引导所述处置部,该圆弧状的轨迹以与包含所述顶端构件的轴线和所述通道的轴线的平面正交的轴线为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
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安装在内窥镜的顶端的筒状的顶端构件、用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主体、将所述顶端构件和所述处置器具主体连接起来的线状的连接构件、以及具有在沿着所述内窥镜的长度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通道的外护套,
所述处置器具主体包括:以能够在沿着所述长度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所述通道中的可弯曲的纵长的插入部、配置在该插入部的顶端且用于对所述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部、配置在该处置部的基端且被安装为能够绕所述插入部的长度轴线旋转的旋转构件,
该旋转构件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沿着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正交的平面延伸,供所述连接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贯通,
所述插入部在所述旋转构件的基端和所述外护套之间与所述外护套的顶端沿着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长度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雄哉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