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36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包括混水阀主体,混水阀主体上设有第一热水进水口和第二热水出水口;所述混水阀主体上设有细长的隔电水路,隔电水路以迂回方式设置于混水阀主体上;所述隔电水路的进水端与第一热水进水口连通,隔电水路的出水端与第二热水出水口连通。本混水阀具备防电墙功能,隔电性能好,有效防止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防电墙的混水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器,具体是一种带防电墙的混水阀。
技术介绍
防触电是热水器产品必须具备的功能,现有的做法是在热水器上设置独立的防电墙装置以确保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该防电墙装置主要是在内部设置细长的水路以增大水体电阻,避免供应的水体的电流高于人体安全电流(5A)而发生触电事故;但独立的防电墙装置往往会增加热水器的制造成本,而且受防电墙装置的结构限制,内部水路的设置长度有限,导致隔电性能欠佳,即现有防电墙装置的隔电可靠性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防电墙的混水阀,本混水阀具备防电墙功能,隔电性能好,有效防止触电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包括混水阀主体,混水阀主体上设有第一热水进水口和第二热水出水口;所述混水阀主体上设有细长的隔电水路,隔电水路以迂回方式设置于混水阀主体上;所述隔电水路的进水端与第一热水进水口连通,隔电水路的出水端与第二热水出水口连通。所述混水阀主体上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包括转动设置于隔电水路上的计量叶轮,计量叶轮随隔电水路中的水体流动而转动。所述混水阀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温的第二感温器,第二感温器的探头伸入隔电水路中。所述混水阀主体上设有冷水进水口、第一冷水水路、第二冷水水路和冷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冷水水路和/或第二冷水水路为细长的水路;所述第一冷水水路的进水端连通冷水进水口,第一冷水水路的出水端连通第二冷水水路;所述第二冷水水路的进水端与第一冷水水路连通,第二冷水水路的出水端与冷水出水口连通。所述混水阀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温的第一感温器,第一感温器的探头伸入第一冷水水路或第二冷水水路。所述混水阀主体上设有第一热水出水口、第二热水进水口和混水腔;所述隔电水路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热水进水口;所述第一热水进水口连通混水腔;所述第一热水出水口分别连通第二热水进水口和混水腔。所述混水阀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温的第三感温器,第三感温器的探头伸入第一热水出水口。所述第一热水出水口与第二热水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功能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将混水阀与防电墙整合,使混水阀具备防电墙功能,进而有效防止出现触电事故;在混水阀有限的空间内,隔电水路以迂回方式设置,可有效延长隔电水路的长度,提高水体电阻,热水经过细长的隔电水路输送后才与冷水混合,从而确保水体中的电流降至安全电流,防止触电;此外,由于无需单独设置防电墙装置,所以使热水器的制造成本降低;另外,通过在隔电水路上设置用于监测水流量的计量叶轮,通过转动的计量叶轮即可计算出相应的水流量,相比传统的流量检测方式,本流量计对水体的阻力小,有效保证水压,而且监测结果精准可靠。附图说明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混水阀不同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混水阀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3,实施例涉及的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包括混水阀主体1,混水阀主体1上一体成型有第一热水进水口105和第二热水出水口110;混水阀主体1内部一体成型有细长的隔电水路106,隔电水路106以迂回方式设置于混水阀主体1上;隔电水路106的进水端与第一热水进水口105连通,隔电水路106的出水端与第二热水出水口110连通。热水在混水阀主体1中沿隔电水路106输送,由于隔电水路106以细又长的结构设置,形成有效的防电墙,使隔电水路106中水体的电阻增大,促使水体中的电流下降至安全值,进而有效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而且隔电水路106是以迂回的方式设置,因此整体占用的体积较小,满足混水阀主体1体积小巧的要求。进一步地,混水阀主体1上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包括转动设置于隔电水路106上的计量叶轮2,计量叶轮2随隔电水路106中的水体流动而转动;计量叶轮2的转动可有效反应相应的水流量,进而达到有效、精准的流量计算;具体地,混水阀主体1内侧开设有圆柱形的计量腔体,计量腔体位于隔电水路106中部,计量叶轮2可转动的设置于计量腔体中,计量腔体的内径略大于计量叶轮2的外径。进一步地,混水阀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温的第二感温器4,第二感温器4的探头伸入隔电水路106中,以检测隔电水路106中水体的温度。进一步地,混水阀主体1上一体成型有冷水进水口101、第一冷水水路102、第二冷水水路103和冷水出水口104;第一冷水水路102和第二冷水水路103分别为细长的水路,具有一定的隔电作用,以进一步混水阀的提升隔电性能;第一冷水水路102与第二冷水水路103彼此相对平行设置,以使体积最小化,以及边缘混水阀主体1注塑成型;第一冷水水路102的进水端连通冷水进水口101,第一冷水水路102的出水端连通第二冷水水路103中部,冷水进入第二冷水水路103后形成分流;第二冷水水路103中部的进水端与第一冷水水路102连通,第二冷水水路103的一出水端与冷水出水口104连通。进一步地,混水阀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温的第一感温器3,第一感温器3的探头伸入第一冷水水路102或第二冷水水路103,以检测进入混水阀主体1的冷水温度。进一步地,混水阀主体1上一体成型有第一热水出水口107、第二热水进水口108和混水腔109;隔电水路106的进水端连通第二热水进水口108;第一热水进水口105连通混水腔109;第一热水出水口107分别连通第二热水进水口108和混水腔109,第二冷水水路103的另一出水端与混水腔109连通,进入第二冷水水路103的一部分冷水进入混水腔109;热水与冷水在混水腔109内按设定比例混合后经第二热水出水口110离开混水阀主体1。进一步地,混水阀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温的第三感温器5,第三感温器5的探头伸入第一热水出水口107,以检测第二热水进水口108中的水体温度。进一步地,第一热水出水口107与第二热水进水口108之间设置有利用热水特性实现其他功能用途的功能组件;功能组件包括用于取暖的供暖组件等。上述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包括混水阀主体(1),混水阀主体(1)上设有第一热水进水口(105)和第二热水出水口(1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主体(1)上设有细长的隔电水路(106),隔电水路(106)以迂回方式设置于混水阀主体(1)上;所述隔电水路(106)的进水端与第一热水进水口(105)连通,隔电水路(106)的出水端与第二热水出水口(11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包括混水阀主体(1),混水阀主体(1)上设有第一热水进水口(105)和第二热水出水口(1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主体(1)上设有细长的隔电水路(106),隔电水路(106)以迂回方式设置于混水阀主体(1)上;所述隔电水路(106)的进水端与第一热水进水口(105)连通,隔电水路(106)的出水端与第二热水出水口(1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主体(1)上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包括转动设置于隔电水路(106)上的计量叶轮(2),计量叶轮(2)随隔电水路(106)中的水体流动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温的第二感温器(4),第二感温器(4)的探头伸入隔电水路(10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防电墙的混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阀主体(1)上设有冷水进水口(101)、第一冷水水路(102)、第二冷水水路(103)和冷水出水口(104);所述第一冷水水路(102)和/或第二冷水水路(103)为细长的水路;所述第一冷水水路(102)的进水端连通冷水进水口(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沐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