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35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所述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包括:定位件,包括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用于卡装在换向电磁阀的挡板的厚度方向两侧,以将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定位在换向电磁阀上;所述定位件上设有转轴;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还包括:操作杆,操作杆的一端为转动部,另一端为手柄部,转动部在操作手柄部时绕转轴转动;顶杆,其中一端铰接在操作杆的转动部和手柄部之间,用于在操作杆绕转轴转动时依靠另一端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动作。利用杠杆原理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动作,使得施加在阀芯上的力较稳定,不易划伤电磁阀阀芯,且方便手动操作液压操作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
本技术涉及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GIS/H-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占地面积小、维护周期长、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高压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液压操作机构具有动力强,操作安全稳定,检修维护周期长的特点,早期的GIS设备大量使用液压操作机构操作断路器。液压操作机构包括换向电磁阀、油泵单元、操作缸单元和储压器单元,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6763895B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的液压操作机构,其中换向电磁阀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换向电磁阀本体10和设置在换向电磁阀本体10左右两侧的电磁铁20,还包括挡板30,螺栓40一端与换向电磁阀本体10螺纹连接,另一端从挡板30穿出并通过螺母紧固,实现换向电磁阀本体10与电磁铁20之间的连接。挡板30的中间设有阀芯穿孔,换向电磁阀的阀芯301从阀芯穿孔穿出。工作过程中,电磁铁驱动换向电磁阀进行动力切换,继而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动作。在产品出厂试验和现场液压操作机构维修时,经常需要手动分合断路器。此外,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必须对运行到达一定年限的GIS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制定检修方案和检修工具。而断路器特性试验是GIS设备检修过程中的重要项目,试验过程中需要手动分合断路器。在手动分合断路器时,没有专用的工具,通常使用螺丝刀等工具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动作,实现断路器分、合闸动作。而换向电磁阀的电磁铁为了保持稳定的自持状态,内部有一定电磁阻力,同时换向电磁阀本体内部也存在较大的摩擦阻力,因此手动驱动换向电磁阀需要较大的外力克服内部阻力之和,因此,采用上述方法手动操作液压操作机构容易对换向电磁阀造成损伤,且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操作液压操作机构存在的容易电磁阀损伤和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的技术方案是: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包括:定位件,包括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用于卡装在换向电磁阀的挡板的厚度方向两侧,以将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定位在换向电磁阀上;所述定位件上设有转轴;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还包括:操作杆,操作杆的一端为转动部,另一端为手柄部,转动部在操作手柄部时绕转轴转动;顶杆,其中一端铰接在操作杆的转动部和手柄部之间,用于在操作杆绕转轴转动时依靠另一端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动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进行手动分合闸时,定位件通过卡爪卡装定位在换向电磁阀的挡板上,通过操作手柄部使顶杆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动作,从而实现断路器的分闸或合闸,该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以定位件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动作,使得施加在阀芯上的力较稳定,不易划伤阀芯;另外,利用杠杆原理可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从而能轻松驱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方便手动操作液压操作机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槽壁分别构成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有益效果:以卡槽的两侧槽壁作为卡爪,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加工方便,且卡槽整体结构较稳定,有利于提高施力过程的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为U形块,U形块形成所述的卡槽;第二定位块连接在卡槽的其中一个槽侧壁的外部,所述转轴设置在第二定位块上。有益效果:使得卡槽深度较大,有利于提高定位件在挡板上的定位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定位块偏向卡槽的槽口一侧设置。有益效果:由于使用时卡槽的槽口朝向手柄部,因此,将第二定位块偏向卡槽的槽口设置有利于减小转轴与顶杆之间的力臂,进而有利于减小手动操作力。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部上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的槽口背向手柄部,转轴槽的槽宽与转轴适配,以在操作手柄部时使转动部绕转轴转动。有益效果:操作杆和定位件通过转动槽的槽口实现拆装,方便操作杆和定位件之间的拆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槽的槽口处设有引导斜面。有益效果:引导斜面起到引导作用,进一步方便操作杆和定位件之间的拆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杆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设置在转动部和手柄部之间,所述顶杆插装在插孔内并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操作杆上。有益效果:这样换向电磁阀的阀芯施加在顶杆上的反作用力会传递至操作杆的插孔两侧,有利于使操作杆两侧受力均匀,提高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的使用可靠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孔为长腰孔,长腰孔沿转动部至手柄部方向延伸。有益效果:长腰孔方便顶杆绕铰接轴转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杆包括板体部分和杆体部分,所述板体部分与所述操作杆铰接,所述杆体部分用于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有益效果:有利于提高顶杆和操作杆铰接处的连接可靠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部上设有钩挂孔,用于将操作杆挂起。有益效果:在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闲置不用时,通过钩挂孔将操作杆挂起,达到方便收纳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换向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使用图2中的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进行合闸时的状态图;图4为使用图2中的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进行分闸时的状态图;图5为图2中的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的原理图。图中:1-操作杆;11-转动槽;12-手柄部;13-插孔;14-钩挂孔;15-引导斜面;2-定位件;21-第一定位块;22-第二定位块;23-卡槽;3-顶杆;31-板体部分;32-杆体部分;4-转轴;5-铰接轴;10-换向电磁阀;20-电磁铁;30-挡板;301-阀芯;4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其特征是,包括:/n定位件,包括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用于卡装在换向电磁阀的挡板的厚度方向两侧,以将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定位在换向电磁阀上;/n所述定位件上设有转轴;/n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还包括:/n操作杆,操作杆的一端为转动部,另一端为手柄部,转动部在操作手柄部时绕转轴转动;/n顶杆,其中一端铰接在操作杆的转动部和手柄部之间,用于在操作杆绕转轴转动时依靠另一端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其特征是,包括:
定位件,包括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第一卡爪、第二卡爪用于卡装在换向电磁阀的挡板的厚度方向两侧,以将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定位在换向电磁阀上;
所述定位件上设有转轴;
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还包括:
操作杆,操作杆的一端为转动部,另一端为手柄部,转动部在操作手柄部时绕转轴转动;
顶杆,其中一端铰接在操作杆的转动部和手柄部之间,用于在操作杆绕转轴转动时依靠另一端顶推换向电磁阀的阀芯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两侧槽壁分别构成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为U形块,U形块形成所述的卡槽;
第二定位块连接在卡槽的其中一个槽侧壁的外部,所述转轴设置在第二定位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操作机构的换向电磁阀手动操作工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定位块偏向卡槽的槽口一侧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源汪凯路继伟王彦杰尹林献曾春艳刘锋李建征李晓培牛碧野舒金磊杨永欢张涛锋陈瑞旭段阿利季新明高延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