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换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3355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式换能装置,包括基板、变化层、下电极、振荡元件、上电极以及多个封孔结构。变化层配置于基板。下电极配置于变化层。下电极的结构形状依据变化层而变化。振荡元件包括振荡部、连接部以及多个穿孔。振荡部藉由连接部连接于下电极以形成空腔。上电极配置于振荡部,振荡部位于上电极与下电极之间。多个封孔结构配置于振荡元件并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穿过多个穿孔,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基板的延伸方向,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在使用电容式换能装置时,变化层的顶面非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式换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换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容式换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目前超声换能器的发展中,可分为块材压电陶瓷换能器(BulkPiezoelectricCeramicsTransducer)、电容式微机械换能器(CapacitiveMicromachinedUltrasonicTransducer,CMUT)以及压电式微机械超音波感测(PiezoelectricMicromachinedUltrasonicTransducer,PMUT),其中又以块材压电陶瓷换能器最为主要广泛使用。然而在未来的趋势中,由于微机械超声换能器通过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MEMS)工艺制备,因此与集成电路有较大的工艺兼容性,从而成为微型化超声系统最佳的实现方案。因此可进一步实现大规模的制备和封装,应用在无损检测、医学影像、超声显微镜、指纹识别或物联网等领域。然而,在目前的电容式微机械换能器的结构中,使用平坦底部电极。因此,当进行操作施加电压时,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式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n变化层,配置于所述基板;/n下电极,配置于所述变化层,所述下电极的结构形状依据所述变化层而变化;/n振荡元件,包括振荡部、连接部以及多个穿孔,所述振荡部藉由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下电极以形成空腔;/n上电极,配置于所述振荡部,所述振荡部位于所述上电极与所述下电极之间;以及/n多个封孔结构,配置于所述振荡元件并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穿过所述多个穿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且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使用所述电容式换能装置时,所述变化层的顶面非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21 TW 1091285061.一种电容式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变化层,配置于所述基板;
下电极,配置于所述变化层,所述下电极的结构形状依据所述变化层而变化;
振荡元件,包括振荡部、连接部以及多个穿孔,所述振荡部藉由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下电极以形成空腔;
上电极,配置于所述振荡部,所述振荡部位于所述上电极与所述下电极之间;以及
多个封孔结构,配置于所述振荡元件并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穿过所述多个穿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且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使用所述电容式换能装置时,所述变化层的顶面非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层的所述顶面具有凹槽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层的所述顶面具有梯度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层的所述顶面为朝所述基板凹下的曲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换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层为平坦式电容式微机械超声换能器,且在施加电压时,所述变化层的顶面朝所述基板弯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式换能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政翰黄泰翔李文渊邱品翔邱炜茹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