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26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连杆,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杆身以及大头,杆身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减重孔的两个较长孔壁上设有对应的内螺纹,减重孔设有与内螺纹啮合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个端部顶持于减重孔的两个较长孔壁,支撑杆的宽度范围2mm‑5m,支撑杆包括啮合于内螺纹的外螺纹,外螺纹包括以旋入内螺纹先后为顺序布置的旋入端和末端,外螺纹的厚度由旋入端到末端的逐渐增加,且末端的厚度大于内螺纹的螺纹间距,达到在减轻连杆自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连杆自身结构强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连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连杆,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度的汽车连杆。
技术介绍
汽车的连杆采用锻造制作为主,主要由于锻造的连杆比一般铸造的连杆有更高的强度,现有的锻造的连杆其金属材料使用较多,重量较大;由于杆身是中间的连接部件其可剪除空间比较大,故现有部分企业在直接沿着连杆的杆身开设长条状的减重孔;然而在此设计上有一个缺陷,直接而在连杆上开设减重孔时,由于减重孔上没有支撑件,导致汽车连接杆的杆部其支撑强度不佳,而连杆的杆部在工作时受到较大外力,连杆的损坏率提升,使用周期也有所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连杆,达到在减轻连杆自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连杆自身结构强度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杆身以及大头,杆身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减重孔的两个较长孔壁上设有对应的内螺纹,减重孔设有与内螺纹啮合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个端部顶持于减重孔的两个较长孔壁,支撑杆的宽度范围2mm-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攻丝工具在减重孔的较长孔壁上形成内螺纹,然后将支撑杆旋入到内螺纹处,这样支撑杆就顶持在减重孔的较长孔壁上,单个减重孔内可以安装1、2、3、4、5、6、或7个等数量级的支撑杆。此设计优点在于,利用后期加入的支撑杆增加了减重孔的支撑强度,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连杆的结构强度,连杆具有高强度。支撑杆2mm-5mm的宽度范围,是为了在保证支撑杆自身结构强度的目的下,既能减少支撑杆的重量,又能而减少对连杆重量的增幅。经过多次试验,2mm-5mm宽度范围的支撑杆保证连杆强度的效果较为优异。支撑杆在旋入内螺纹后,可通过焊条焊死连接处。优选的,支撑杆的宽度为3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多次试验,3mm宽度的支撑杆保证连杆强度的效果较为优异。优选的,支撑杆包括啮合于内螺纹的外螺纹,外螺纹包括以旋入内螺纹先后为顺序布置的旋入端和末端,外螺纹的厚度由旋入端到末端的逐渐增加,且末端的厚度大于内螺纹的螺纹间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设计中,末端的厚度增加以后,显然末端将卡合在内螺纹从而限制外螺纹进一步旋入内螺纹;此设计限制支撑杆进一步旋入,从而达到旋转限位的目的;而把外螺纹加厚位置放在末端的目的如下:如果加厚位置放在中间位置,外螺纹与内螺纹的啮合面积较小,难以保证支撑杆与杆身的连接稳定性能;而末端加厚,则可以保证外螺纹与内螺纹有大面积的啮合位,从而保证支撑杆与杆身的连接稳定性能。优选的,杆身上钻有指向内螺纹的螺纹孔,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挡条,挡条隔挡在外螺纹旋出路径上以限制外螺纹旋脱内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条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支撑杆大幅度反向回旋,避免支撑杆反向旋出杆身的情况发生。优选的,挡条抵触在外螺纹的末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条抵触在末端,则避免了支撑反向回旋松动,显然挡条和末端加厚的组合形成了对支撑杆定位的效果,使得支撑杆可以稳定的定位在杆身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的厚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在受到来自杆身的压力时,其支撑杆两端的压力传递到支撑杆的中间位置集中,故中间位置厚度的增加使得支撑杆中间位置的结构强度有所提升,使得支撑杆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了连杆整体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呈外凸的圆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状侧面其实就是拱状,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支撑杆的应力集中,使得支撑杆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了连杆整体的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减重孔内部旋入的支撑杆,使得连接杆整体的结构强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支撑杆较为细小,难以在连杆锻压时同步成型,故采用本设计的后组合连接可以有效改善这个问题。通过不断提升连杆生产制造技术,为各大汽车制造厂商提供高品质的连杆,提高国内汽车品牌竞争力。并且连杆的主体可以以下工艺完成,下料→中频加热→辊锻制坯→模锻→冲孔切边→热精压→控温冷却→抛丸→半成品检验→涡流分选→探伤→防锈,多道精准工艺可以有效的保证得到高质量的连杆。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连杆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中支撑杆顺时针旋向内螺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以B视角下显示支撑杆纵向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1、小头;12、杆身;13、大头;2、减重孔;21、较长孔壁;22、内螺纹;3、支撑杆;4、外螺纹;41、旋入端;42、末端;51、螺纹孔;52、挡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高强度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11、杆身12以及大头13,杆身12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2,减重孔2是腰圆孔,减重孔2由杆身12锻造成型。减重孔2的两个较长孔壁21上开设有对称布置的弧形缺口,弧形缺口内设有内螺纹22,内螺纹22是成对设置。减重孔2上的内螺纹22至少有2对;减重孔2设有支撑杆3,支撑杆3有两个端部,两个端部设有外螺纹4,外螺纹4仅有1/4圆弧,外螺纹4可与内螺纹22啮合;图2与3中,支撑杆3在减重孔2内顺时针旋转时,支撑杆3两端的外螺纹4旋入减重孔2内成对的内螺纹22,实现支撑杆3和杆身12的螺纹固定;支撑杆3的宽度为3mm。支撑杆3包括啮合于内螺纹22的外螺纹4,外螺纹4包括以旋入内螺纹22先后为顺序布置的旋入端41和末端42,外螺纹4的厚度由旋入端41到末端42的逐渐增加,且末端42的厚度大于内螺纹22的螺纹间距。杆身12的侧面通过钻头钻有通孔,通孔上攻有螺纹,通孔形成指向内螺纹22的螺纹孔51,螺纹孔51上螺纹连接有挡条52;挡条52伸入到减重孔2内,并且挡条52隔挡在外螺纹4旋出路径上以限制外螺纹4旋脱内螺纹22;当支撑杆3旋入杆身12后,挡条52抵触在外螺纹4的末端42。支撑杆3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的厚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加;支撑杆3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呈外凸的圆弧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11)、杆身(12)以及大头(13),其特征是:杆身(12)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2),减重孔(2)的两个较长孔壁(21)上设有对应的内螺纹(22),减重孔(2)设有与内螺纹(22)啮合的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两个端部顶持于减重孔(2)的两个较长孔壁(21),支撑杆(3)的宽度范围2mm-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小头(11)、杆身(12)以及大头(13),其特征是:杆身(12)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减重孔(2),减重孔(2)的两个较长孔壁(21)上设有对应的内螺纹(22),减重孔(2)设有与内螺纹(22)啮合的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两个端部顶持于减重孔(2)的两个较长孔壁(21),支撑杆(3)的宽度范围2mm-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连杆,其特征是:支撑杆(3)的宽度为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连杆,其特征是:支撑杆(3)包括啮合于内螺纹(22)的外螺纹(4),外螺纹(4)包括以旋入内螺纹(22)先后为顺序布置的旋入端(41)和末端(42),外螺纹(4)的厚度由旋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宁史卫白哈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蜗牛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