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及其组装方法、磁极模块、电机技术

技术编号:286309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及其组装方法、磁极模块、电机。转子包括:磁轭,磁轭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为磁极安装面;磁极模块;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一轴向限位件与磁极模块的第一端在转子的轴向上相抵;第二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与磁极模块的第二端在轴向上相抵,其中,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中的至少一者与磁轭可拆卸式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磁极模块能够通过磁轭轴向的至少一端装配或拆卸,便于转子的组装或者磁极模块的拆卸及更换。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均能预制形成且易加工,相对于在磁轭上加工槽结构对磁极模块限位的技术方案更高效且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及其组装方法、磁极模块、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及其组装方法、磁极模块、电机。
技术介绍
永磁电机中,定子和转子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定子为电机中的固定部分,转子为电机中的旋转部分,两者可相对旋转运动。现有技术在进行转子的组装时,一般都是在转子的轴向方向对磁极模块进行限位固定,这就需要在转子支架的磁轭上沿轴向加工槽结构,然后再将磁极模块置于槽结构内,以实现对磁极模块的限位。上述组装过程中,加工槽结构使得转子的加工成本增加,加工过程消耗大量工时,并且相邻的磁极模块之间设置有压条,间隔较大,不能在转子周向布置最多的磁极模块,影响了电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及其组装方法、磁极模块、电机,用磁极模块轴向两端的固定方式取代了磁极模块的轴向延伸的压条固定方式,使得周向方向相邻磁极模块之间的间距可根据电机最优性能设计,而无需考虑压条的间隔宽度,改善了电机的性能、提高电机的组装效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其包括:磁轭,磁轭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为磁极安装面;磁极模块,安装于磁轭的磁极安装面,磁极模块在转子的轴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轴向限位件,与磁轭的磁极安装面连接并沿转子的径向延伸,第一轴向限位件与磁极模块的第一端在转子的轴向上相抵;第二轴向限位件,与磁轭的磁极安装面连接并沿径向延伸,第二轴向限位件与磁极模块的第二端在轴向上相抵,其中,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中的至少一者与磁轭可拆卸式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轴向限位件与第二轴向限位件分别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接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磁极模块具有背离磁轭的第一表面,转子还包括:第一径向限位件,与第一轴向限位件和/或磁轭连接,并沿轴向延伸,第一径向限位件与磁极模块的至少部分第一表面在径向上相抵。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径向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径向限位件与基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径向限位件包括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径向限位件与第一轴向限位件,或者第二连接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径向限位件与磁轭。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径向限位件与第一轴向限位件和/或磁轭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转子还包括:第二径向限位件,与第二轴向限位件和/或磁轭连接,并沿轴向延伸,第二径向限位件与磁极模块的至少部分第一表面在径向上相抵。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轴向限位件与磁轭一体成型,第二径向限位件与第二轴向限位件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轴向限位件与第一径向限位件一体成型,第二轴向限位件与第二径向限位件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径向限位件包括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沿径向贯穿第二轴向限位件,第三连接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径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以及磁轭。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磁极模块包括:基板,包括承载部以及连接于承载部轴向两端的连接部;以及磁体组件,设于基板的承载部,其中,磁体组件在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基板在轴向上的尺寸,以暴露连接部,使得磁极模块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台阶结构,第一径向限位件和第二径向限位件分别与台阶结构相抵。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磁极安装面在转子的周向上的同一位置连接有沿轴向延伸的一个磁极模块。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磁极模块,用于形成转子的一列磁极,磁极模块包括:基板,包括承载部以及连接于承载部轴向两端的连接部;磁体组件,包括沿轴向成列排布的多个磁钢,磁体组件设于基板的承载部,磁体组件在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基板在轴向上的尺寸,以暴露至少一个连接部,使得磁极模块沿轴向的至少一端具有台阶结构;其中,磁极模块通过连接部与转子的磁轭连接,并且至少一个连接部包括沿转子的径向延伸的定位孔。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以及根据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转子,转子与定子同轴套设。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得到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组装方法包括:将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中的一者配置为与磁轭的磁极安装面连接;将磁极模块与磁轭的磁极安装面连接,使得磁极模块在转子的轴向上的一端与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中已经连接至磁轭的一者相抵;将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中的另一者与磁轭可拆卸式连接,并与磁极模块在轴向上的另一端相抵。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将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中的一者配置为与磁轭的磁极安装面连接包括:在磁轭的磁极安装面沿轴向的一个端部加工形成第一轴向限位件,将磁极模块与磁轭的磁极安装面连接之后,组装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径向限位件与第一轴向限位件和/或磁轭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组装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径向限位件与第二轴向限位件和/或磁轭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径向限位件与第二轴向限位件一体成型,组装方法包括:同时将第二轴向限位件、第二径向限位件与磁轭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将磁极模块与磁轭的磁极安装面连接之前,组装方法还包括:形成磁极模块,其中形成磁极模块包括:将未充磁的磁钢粘接在基板上;对磁钢进行密封防护;对基板的其余位置进行防腐处理;对磁极模块进行整体充磁,使得未充磁的磁钢转化为磁体组件;以及在基板的轴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加工形成定位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及电机,转子包括与磁极模块的第一端相抵的第一轴向限位件和与磁极模块的第二端相抵的第二轴向限位件,使得磁极模块在轴向上的两端均被限位,提高磁极模块在磁轭上的连接稳定性。其中,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中的至少一者与磁轭可拆卸式连接,使得磁极模块能够通过磁轭轴向的至少一端装配或拆卸,便于转子的组装或者磁极模块的拆卸及更换。第一轴向限位件、第二轴向限位件均能预制形成且易加工,相对于在磁轭上加工槽结构对磁极模块限位的技术方案更高效且节省成本。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子还包括第一径向限位件,第一径向限位件与磁极模块的至少部分第一表面在径向上相抵,使得转子的磁极模块的径向位置被进一步限位,进一步提高磁极模块在磁轭上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径向限位件包括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径向限位件与基板,使得转子的磁极模块的周向位置被进一步限位,为磁极模块在磁轭上被多角度限位,再进一步提高磁极模块在磁轭上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磁极安装面在周向上的同一位置连接有沿轴向延伸的一个磁极模块,每个磁极模块为转子上的一个整极磁极,避免一个整极磁极由多个磁极模块组成时造成的模块装配耗时过长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组装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n磁轭(100),所述磁轭(100)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为磁极安装面(100s);/n磁极模块(200),安装于所述磁轭(100)的所述磁极安装面(100s),所述磁极模块(200)在所述转子的轴向(X)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0a)和第二端(200b);/n第一轴向限位件(310),与所述磁轭(100)的所述磁极安装面(100s)连接并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与所述磁极模块(200)的第一端(200a)在所述转子的轴向(X)上相抵;/n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与所述磁轭(100)的所述磁极安装面(100s)连接并沿径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与所述磁极模块(200)的第二端(200b)在轴向(X)上相抵,/n其中,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磁轭(100)可拆卸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轭(100),所述磁轭(100)的内周面或外周面为磁极安装面(100s);
磁极模块(200),安装于所述磁轭(100)的所述磁极安装面(100s),所述磁极模块(200)在所述转子的轴向(X)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0a)和第二端(200b);
第一轴向限位件(310),与所述磁轭(100)的所述磁极安装面(100s)连接并沿所述转子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与所述磁极模块(200)的第一端(200a)在所述转子的轴向(X)上相抵;
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与所述磁轭(100)的所述磁极安装面(100s)连接并沿径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与所述磁极模块(200)的第二端(200b)在轴向(X)上相抵,
其中,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磁轭(100)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分别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连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模块(200)具有背离所述磁轭(100)的第一表面(S1),
所述转子还包括:
第一径向限位件(410),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和/或所述磁轭(100)连接,并沿轴向(X)延伸,所述第一径向限位件(410)与所述磁极模块(200)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表面(S1)在径向上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限位件(410)包括第一连接孔(H1),所述第一连接孔(H1)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径向限位件(410)与所述基板(2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限位件(410)包括第二连接孔(H2),所述第二连接孔(H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径向限位件(410)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或者所述第二连接孔(H2)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径向限位件(410)与所述磁轭(1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限位件(410)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和/或所述磁轭(100)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包括:
第二径向限位件(420),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和/或所述磁轭(100)连接,并沿所述轴向(X)延伸,所述第二径向限位件(420)与所述磁极模块(200)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表面(S1)在所述径向上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与所述磁轭(100)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径向限位件(420)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件(310)与所述第一径向限位件(410)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与所述第二径向限位件(420)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向限位件(420)包括第三连接孔(H3),所述第三连接孔(H3)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所述第三连接孔(H3)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径向限位件(420)、所述第二轴向限位件(320)以及所述磁轭(100)。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模块(200)包括:
基板(210),包括承载部(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佺张世福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