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俊星专利>正文

储能系统以及电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305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储能系统以及电力系统,其中,储能系统,可设置在电力系统中,包括:具有电池装置和直流转换模块的储能单元;本地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池装置具有电池包和原生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直流转换模块具有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电气件,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第一电气件连接到所述电力系统的直流母线;其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分别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对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进行管理;其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和所述电力系统的主控制装置通讯连接。能够减少传输到主控制装置的数据,至少一定程度上抑制通信延时、拥堵和丢失问题,提高储能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系统以及电力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涉及储能系统以及电力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但是,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如何处理退役动力电池的难题。事实上,锂电池在汽车上的使用寿命一般是4-8年,之后由于容量衰减无法满足动力和航程需求而被替换。而退换下来的电池基本上还有70%-80%的剩余容量,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降级利用于其他场合,比如静态储能。这就是“梯级利用、梯次利用、二次利用”概念的来由。由于电池的品牌多样、形态各异、通讯接口标准不统一等等原因,目前的梯次利用还存在一定的难题,主要体现在:电池难以拆解、拆解后影响梯次利用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在拆解的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等。因此,从经济性、安全性、时效性来看,退役动力电池的直接整包利用路线是梯次利用阶段一个更优的选择。然而,已知的技术方案中,虽然存在整包利用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技术方案并不成熟,在实际运行当中可能存在系统中断或者差错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已知技术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系统,能够至少一定程度上提高储能系统的稳定性。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具有该储能系统的电力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能系统,可设置在电力系统中,包括:具有电池装置和直流转换模块的储能单元;本地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池装置具有电池包和原生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直流转换模块具有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电气件,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第一电气件连接到所述电力系统的直流母线;其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分别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对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进行管理;其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和所述电力系统的主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储能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设置了本地控制装置,并经由本地控制装置和电力系统的主控制装置通讯连接,能够减少传输到主控制装置的数据,至少一定程度上抑制通信延时、拥堵问题,提高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气件包括双向直流斩波器,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双向直流斩波器串联后连接到所述直流母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电气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能够被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断开或者闭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向所述主控制装置发出与所述储能单元有关的必要的第一系统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主控制装置的功率需求指令和/或启停命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发出来自所述主控制装置的功率需求指令和/或启停命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就地处理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有关的状态信息,以计算所述第一系统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能够直接断开所述第一开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向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发出电压均衡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设定所述电池装置的可用电量和/或充放电截止荷电状态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力系统,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系统;上述任一项的储能系统;负载系统;和分别与所述发电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和所述负载系统通讯连接的主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发电系统、所述储能系统以及所述负载系统分别和直流母线连接;其中,所述直流母线通过第二电气件和外电网连接;其中,所述储能系统通过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和所述主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电力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设置了主控制装置经由储能系统的本地控制装置和储能系统通讯连接,能够减少储能系统传输到主控制装置的数据,至少一定程度上抑制通信延时、拥堵问题,提高储能系统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储能系统的电力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功率分配的模式切换的流程图。图3是电力系统在纯储能模式下的功率分配的流程图。图4是电力系统在光储充有余量模式下的功率分配的流程图。图5是电力系统在光储充余量不足模式下的功率分配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词语“和/或”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易读性,本文说明书中还使用特定的术语,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中的特定术语缩写的解释如下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SOH:健康状态。SOC:荷电状态。SOP:可用功率。EMS:能量管理系统。SCADA:智能监控平台。Ppv: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Pev:充电桩的功率总需求。Pavail_chg:电池装置的最大可充电功率。Pavail_dchg:电池装置的最大可放电功率。Ppcs:主逆变器的最大可用有功功率。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储能系统100的电力系统300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能系统100,可设置到电力系统300,包括:具有电池装置101和直流转换模块102的储能单元103和本地控制装置104。电池装置101具有电池包105和原生的电池管理系统106。直流转换模块102具有第一控制装置107和第一电气件108。电池包105通过第一电气件108连接到电力系统300的直流母线302。本地控制装置104分别和电池管理系统106以及第一控制装置107通讯连接,对电池管理系统106以及第一控制装置107进行管理。本地控制装置104和电力系统300的主控制装置301通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储能系统100设置了本地控制装置104,并经由本地控制装置104和电力系统300的主控制装置301通讯连接,能够减少传输到主控制装置301的数据,至少一定程度上抑制通信延时、拥堵或者丢失问题,提高储能系统100的稳定性。例如,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储能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系统,可设置在电力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电池装置和直流转换模块的储能单元;/n本地控制装置;/n其中,所述电池装置具有电池包和原生的电池管理系统;/n其中,所述直流转换模块具有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电气件,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第一电气件连接到所述电力系统的直流母线;/n其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分别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对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进行管理;/n其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和所述电力系统的主控制装置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系统,可设置在电力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电池装置和直流转换模块的储能单元;
本地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电池装置具有电池包和原生的电池管理系统;
其中,所述直流转换模块具有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电气件,所述电池包通过所述第一电气件连接到所述电力系统的直流母线;
其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分别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对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进行管理;
其中,所述本地控制装置和所述电力系统的主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件包括双向直流斩波器,所述电池包与所述双向直流斩波器串联后连接到所述直流母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第一电气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能够被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断开或者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向所述主控制装置发出与所述储能单元有关的必要的第一系统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主控制装置的功率需求指令和/或启停命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星
申请(专利权)人:黄俊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