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完美吸收入射角可调的电磁吸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吸波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完美吸收入射角可调的电磁吸波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吸波结构作为一种电磁隐身技术,能够吸收入射到雷达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减少雷达散射截面积,从而降低雷达被敌方探测到的可能性,在军事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探测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侦察雷达的广泛分布,全角度和多角度的电磁隐身技术已经成为提高电磁隐身性能的迫切需求。传统的电磁吸波结构利用铁氧体、金属微粉和钛酸钡等材料来吸收电磁波,但这些材料本身性质固定,吸波性能无法进行调节。现有的电磁吸波结构只能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入射角实现完美吸收(该入射角被称为完美吸收入射角),即当电磁波入射到雷达表面的角度为完美吸收入射角时,该电磁吸波结构能够实现完美吸收(即吸收效果最优),一旦电磁波入射方向偏离该完美吸收入射角,吸收效果将下降。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Salisbury屏,该Salisbury屏中将阻性面置于由四分之一波长空气层和金属反射面组成的高阻抗面(Highimpedancesurface,HIS)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完美吸收入射角可调的电磁吸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从上到下顺序层叠的第一石墨烯层、隔膜层、第二石墨烯层、第一介质基板、第一金属层、第二介质基板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的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的隔膜层、所述的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所述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的隔膜层、所述的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均为矩形结构,且所述的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的隔膜层、所述的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在同一平面的俯视图完全重合;/n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完美吸收入射角可调的电磁吸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从上到下顺序层叠的第一石墨烯层、隔膜层、第二石墨烯层、第一介质基板、第一金属层、第二介质基板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的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的隔膜层、所述的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所述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的隔膜层、所述的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均为矩形结构,且所述的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的隔膜层、所述的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在同一平面的俯视图完全重合;
所述的第一金属层包括完全相同的m*n个第一金属单元,m*n个所述的金属单元按照m行n列排布,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每个所述的第一金属单元均为正方形金属块,每个所述的第一金属单元的前端面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的前端面所在平面,位于同一行的n个第一金属单元沿左右方向的对称线位于同一直线,位于同一列的m个第一金属单元沿前后方向的对称线位于同一直线;位于第1行的n个第一金属单元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且该平面位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的前端面所在平面的后侧,位于第1列的m个第一金属单元的左端面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的左端面所在平面的右侧,位于第m行的n个第一金属单元的后端面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的后端面所在平面的前侧,位于第n列的m个第一金属单元的右端面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的右端面所在平面的左侧,任意相邻两个第一金属单元之间的间距相等;
所述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和所述的第二金属层上分别设置有m*n个上下贯通的金属化通孔,所述的第一金属层上的m*n个金属化通孔一一对应位于m*n个第一金属单元的中心处,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上的m*n个金属化通孔按照m行n列排布,所述的第二金属层上的m*n个金属化通孔按照m行n列排布,所述的第一金属层上的m*n个金属化通孔、所述的第二介质基板上的m*n个金属化通孔以及所述的第二金属层上的m*n个金属化通孔从上到下一一对应,对应的第一金属层上的一个金属化通孔、第二介质基板上的一个金属化通孔以及第二金属层上的一个金...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