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是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不可少,而对能量的存储和转换是高效利用这些清洁再生能源的关键。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结构简单,循环稳定,能量密度高的能量存储设备。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到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能量密度得到不断地提升,制备成本不断降低。最近几年随着新型电子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又对电池的快速充放电即倍率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持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情况下仍然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以及高温循环性能,是锂离子电池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方向。目前锂离子电池所使用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层状结构的正极材料(LiTMO2,TM=Co,Ni,Mn,Al中的一种或多种)、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了表面铆钉犄角颗粒来提升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利用高导电性、高稳定性的颗粒材料作为电子传输通道,来避免表面相变层和CEI层对电子的阻碍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在正极材料表面铆钉上改性材料的小颗粒,利用小颗粒材料电子导电性,来提升材料的循环倍率性和循环稳定性;铆钉在正极材料表面的颗粒减少表面CEI层和相变层对电子传输的阻碍作用,最终实现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显著提升;/n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n步骤一、取适量A、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了表面铆钉犄角颗粒来提升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利用高导电性、高稳定性的颗粒材料作为电子传输通道,来避免表面相变层和CEI层对电子的阻碍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在正极材料表面铆钉上改性材料的小颗粒,利用小颗粒材料电子导电性,来提升材料的循环倍率性和循环稳定性;铆钉在正极材料表面的颗粒减少表面CEI层和相变层对电子传输的阻碍作用,最终实现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显著提升;
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适量A、AxBy型的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溶液溶解或分散该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然后将制备好的溶液或悬浊液,用磁子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的液体调节ph值到6-8,并搅拌均匀;向搅拌好的液体中按质量比为1:100即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正极材料加入正极材料,然后持续搅拌5-6小时,得到均匀的混合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的混合液放到干燥箱内100-200摄氏度,干燥24小时,制得干燥后的粉末;取出干燥后的粉末放在马弗炉中500-700摄氏度加热1-3小时,完成在正极材料表面生长犄角颗粒;在该步骤中,通过改变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控制犄角的大小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鹏飞,秦昌东,张正锋,李金辉,隋曼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