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7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建筑物,拼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连接件,第一板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翻边,第一板体翻折形成第一翻边,第一翻边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第一翻边的上端部上远离第一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二板体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翻边,第二板体翻折形成第二翻边,第二翻边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贴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且形成容纳腔,第二翻边的上端部上远离第二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形成拼接槽,拼接槽用于容纳嵌缝剂;连接件贯穿容纳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建筑物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建筑物。
技术介绍
GRC(GlassFiberReinforcedConcrete,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是一种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的纤维混凝土复合板,其通过模具造型、纹理、质感与色彩表达设计师想象力,造型的随意性使其成为要求个性化的建筑师的首选,其独特的材料构成方式足以抵御外部环境造成的破损和开裂。GRC板材进行具体施工的时候,需要将GRC板加工成预定的尺寸,而后将若干块GRC板材分别固定在结构上,使若干块GRC板材拼接形成整体板材,由于在具体施工的时候都是将若干块GRC板材拼接形成整体板材的,所以处理GRC板材之间的无缝连接就成为了施工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及具有其的建筑物,该拼接结构可以实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无缝拼接,并且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接缝处具有极好的抗拉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具有较高的面外剪切刚度,从而使得该拼接结构整体装饰效果大大提升。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拼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板体翻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翻边的上端部上远离所述第一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板体翻折形成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贴合,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形成容纳腔,并且所述第二翻边的上端部上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形成拼接槽,所述拼接槽用于容纳嵌缝剂;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容纳腔且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通过在第一板体的第一翻边预留第一通孔,在第二板体的第二翻边预留第二通孔,然后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的容纳腔内布置贯穿的连接件,同时在第一翻边的上端部开设第一凹槽,在第二翻边的上端部开设第二凹槽,然后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形成的拼接槽内填充嵌缝剂,该嵌缝剂可以通过拼接槽流至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的贴合处,实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无缝拼接,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接缝处具有极好的抗拉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具有较高的面外剪切刚度,并且嵌缝剂层可以提升拼接结构的整体装饰效果。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任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所述钢筋穿过所述容纳腔;锚具,所述锚具锚固在所述钢筋的两端。由此,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接缝处具有极好的抗拉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任选地,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主体垂直,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主体垂直。任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有多个,所述连接件有多个,并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由此,使得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接缝处具有极好的抗拉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任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沿垂直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凹槽沿垂直所述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由此,可以实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无缝拼接,并且提高板体整体的装饰效果。任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对称设置。任选地,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板体和多个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交替布置。任选地,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为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任选地,所述嵌缝剂由嵌缝水泥砂浆和玻璃纤维混合而成。由此,可以实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无缝拼接,并且提高板体整体的装饰效果。在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物。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建筑物包括上述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由此,通过在建筑物上使用上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而且提高建筑物装饰效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的纵截面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中第一板体的俯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板体翻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翻边的上端部上远离所述第一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n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板体翻折形成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贴合,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二翻边的上端部上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形成拼接槽,所述拼接槽用于容纳嵌缝剂;/n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容纳腔且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板体翻折形成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翻边的上端部上远离所述第一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一凹槽;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板体翻折形成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贴合,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二翻边的上端部上远离所述第二主体的端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形成拼接槽,所述拼接槽用于容纳嵌缝剂;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容纳腔且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钢筋,所述钢筋穿过所述容纳腔;
锚具,所述锚具锚固在所述钢筋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无缝拼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周培钊周官政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